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清和

作品数:26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合作作者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历史地理
  • 12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主题

  • 11篇清初
  • 8篇天主
  • 8篇天主教
  • 8篇主教
  • 3篇耶稣
  • 3篇生平
  • 3篇生平事迹
  • 3篇事迹
  • 3篇天主教徒
  • 3篇明末
  • 3篇明末清初
  • 3篇教徒
  • 2篇耶稣会
  • 2篇耶稣会士
  • 2篇中国声音
  • 2篇神学
  • 2篇世系
  • 2篇索隐
  • 2篇宗教
  • 2篇文化交流

机构

  • 23篇上海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作者

  • 23篇肖清和
  • 1篇肖清和

传媒

  • 2篇暨南学报(哲...
  • 2篇史林
  • 2篇北京行政学院...
  • 2篇济南大学学报...
  • 2篇宗教与历史
  • 1篇中国典籍与文...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东岳论丛
  • 1篇复旦学报(社...
  • 1篇学术月刊
  • 1篇宗教学研究
  • 1篇恋爱·婚姻·...
  • 1篇科教导刊
  • 1篇哲学门
  • 1篇基督教学术
  • 1篇基督宗教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8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卫方济与礼仪之争中的“中国声音”
2018年
卫方济是第一个完整翻译《四书》的西方传教士,对于儒经西传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卫方济也参与了中国礼仪之争,将礼仪之争中的"中国声音"翻译、介绍给教廷及西方世界。通过卫方济,中国信徒与士大夫试图表达对相关议题的看法,并捍卫儒家的传统与价值观,这是中国人最早参与全球化的尝试。卫方济所呈现的"中国声音"虽然最终被西方拒绝了,但是其在展现不同于西方的权威与观点的努力则值得肯定;而在此背景之下,卫方济在翻译中国经典方面的贡献则不容忽视。
肖清和李竹磬
关键词:礼仪之争中国声音
从放牛娃到北大博士: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2014年
这是一篇博士论文的后记,但读过的人说,这篇后记比博士论文本身还要精彩。编者在读完之后,也震撼不已。它是现实版的《平凡的世界》,却更有温暖的感觉。在这个底层子弟上升通道快被堵塞的拼爹时代,寒门子弟肖清和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苦难和贫穷从来都只是暂时的,众人相欺也必有众人相扶,冷暖人间在他的笔下化作两个字:感恩。
肖清和
关键词:博士论文《平凡的世界》北大亲身经历后记
辩护与诠释:明末清初天主教护教思想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明季天主教入华,既面临着如何与本土文化相处的难题,又时常遭遇到官方或民间的强烈反教行为。针对官方与民间的反教行为,天主教传教士与信徒撰写了大量的护教文献。然而广义的护教文献不仅仅包括因为教案而产生的辩护文本,还包括由传教士与士大夫所撰写的为天主教进行合法性论证的文献。通过对典型的护教文献的文本分析,文章尝试对明末清初天主教护教思想的论证模式进行总结与反思。从明末到清初,天主教护教思想的论证模式主要有实用论证、适应论证、差异论证与先例论证。这些论证模式是天主教根据不同的社会处境,为天主教的合法性进行论证而形成的。
肖清和
关键词:明末清初天主教
清初儒家基督徒刘凝思想简论被引量:4
2011年
本文对清初经学家、儒家基督徒刘凝的生平事迹、思想、信仰等作了较为全面与深入的论述。通过考察刘凝的生平事迹,本文首先指出刘凝出生于1620年,而不是学界一般所认为的1625年;随后以刘凝的主要著作为分析对象,又对刘凝的思想、信仰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后则探讨了从明末到清初,天主教徒辩护天主教合法性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肖清和
关键词:基督徒信仰
救赎与教化:明清天主教儿童慈善活动探析被引量:2
2013年
明清时期,随着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及其他活动,天主教有关儿童教育的思想与儒家蒙学之间展开了对话与交流。传教士针对弃婴群体设立育婴堂等慈善机构,成为明清社会中慈善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传教士向儿童的传教改变了明清社会儒家士大夫对儿童教育的主导权,引发了明清社会反教人士的怀疑与攻击,从而导致各种谣言的出现。但明清天主教的儿童慈善活动,应该被视为明清慈善历史的一部分。传教士对儿童精神与伦理教育方面的重视,也为我们当下社会儿童慈善救济及教育提供借鉴。
肖清和
关键词:慈善传教耶稣会士
礼物与明末清初天主教的适应策略被引量:1
2013年
明末入华的耶稣会士通过礼物构建人际网络,为天主教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空间。礼物传教是传教士"适应"策略的具体体现,也是天主教本土化的尝试。耶稣会传教士通过向士大夫、官员甚至皇帝赠送礼物的方式,适应中国环境来传播宗教,为天主教寻求保护者和构建高端人际网络,是明末清初天主教成功移植中国的有效方式。从"礼物"角度去审视明清天主教,或可为我们思考基督教中国化提供有益参考。
肖清和
关键词:礼物耶稣会士本土化
三一论在中国的翻译与诠释:以清初马若瑟《三一三》为中心
2020年
三一论是基督教的重要教义与思想之一。明末传教士入华伊始就开始向中国信徒介绍三一论思想。自罗明坚开始,晚明传教士在有关三一论的翻译与诠释上保持一致,相关术语逐渐定型并成为基督教的专有术语。清初马若瑟则使用三一论思想资源对古代经典进行重新诠释,以期发现基督教的痕迹。马若瑟的《三一三》可视作中西经典互证的有益尝试,对于今天构建汉语神学或汉语哲学亦有裨益。本文首先简要介绍西方基督教三一论的演变过程,其次梳理晚明清初汉语基督教文献中的三一论翻译与诠释;再次以《三一三》为文本个案分析马若瑟的三一论思想及其中西经典互证。
肖清和
科学或者迷信:清初中国历书之争
2021年
清初历书之争是教会内部有关民历铺注是否属于迷信的争议。文章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对历书之争的缘起、过程与结局进行深度分析,并分析其原因与影响。历书之争的核心议题与中国礼仪之争非常相似,争论各方对于祭祀等理解与诠释存在着分歧和差异,但未能达成一致结论,未对后来处理礼仪之争提供了良好借鉴。历书之争是中国礼仪之争的前奏,反映出西方科学在前近代中国传播的困境,也体现出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两难处境。
肖清和
关键词:迷信
嫁接与改造:晚明汉语天主教文献中的神与鬼
2020年
晚明西方天主教的进入,不仅引入了一种新的宗教,而且还对本土宗教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以“神”与“鬼”为例,通过梳理景教以来的汉语天主教文献,分析西方天主教的进入对传统宗教术语的改变及其影响。传教士一方面反对宋明理学对神鬼的物质主义解释,另一方面又反对佛道及民间宗教对神鬼的理解。通过引入天主教的“天使论”资源,传教士将其“嫁接”在传统的神鬼概念之上,但又对其进行了改造,即将“神”理解为“天神”,而“鬼”则理解为“魔鬼”。传教士的重新诠释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宣扬西方天主教思想,但也丰富了晚明以来中国的鬼神思想。
肖清和
主持人的话
2016年
钟鸣旦教授是当今欧洲研究明清基督教史以及中西文化交流史的执牛耳者。本文是其在2012年所举办的上海大学第一届明清天主教研究工作坊上的发言稿,实际上是其同年出版的大著《中国礼仪之争中的"中国声音":旅行的文本、社区网络与文化间论证》(Chinese Voices in the Rites Controversy:Travelling books,Community networks,Intercultural arguments)的精炼与摘要。
肖清和
关键词:中国礼仪之争中国声音中西文化交流史基督教史社区网络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