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玲

作品数:27 被引量:89H指数:5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脑梗
  • 12篇脑梗死
  • 12篇梗死
  • 10篇急性
  • 9篇急性脑梗死
  • 6篇疗效
  • 5篇脑梗死患者
  • 4篇蛋白
  • 4篇动脉
  • 4篇血小板
  • 4篇血小板聚集
  • 4篇急性脑梗死患...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疗效观察
  • 3篇颅内
  • 3篇巴曲酶
  • 2篇蛋白酶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机构

  • 25篇黑龙江省医院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北京市昌平区...

作者

  • 25篇肖玲
  • 9篇冯涛
  • 8篇王连堃
  • 8篇祝鸿雁
  • 7篇徐秀芝
  • 7篇杨勇
  • 6篇付英子
  • 4篇王晓敏
  • 4篇范玉伟
  • 3篇付玉伟
  • 3篇许晓崴
  • 2篇杨艳
  • 2篇吕健
  • 2篇于淼
  • 2篇冯琨
  • 2篇张馨蕊
  • 2篇徐明艳
  • 2篇张翼鸿
  • 2篇刘一婷
  • 1篇吴海成

传媒

  • 5篇中国卫生标准...
  • 3篇中国医药指南
  • 3篇中国继续医学...
  • 2篇黑龙江医药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黑龙江医学
  • 2篇航空航天医学...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华糖尿病杂...

年份

  • 4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6
  • 5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氯吡格雷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2012年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给予氯吡格雷联合巴曲酶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拜阿司匹林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NIHSS评分评价治疗前及治疗后7、14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疗效,监测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P<0.05),未发生颅内出血事件。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肖玲王晓敏杨勇付玉伟张馨蕊
关键词:氯吡格雷巴曲酶急性脑梗死疗效
抑郁、焦虑、病程对帕金森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调查帕金森病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和情绪健康状况,探讨各种因素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中文版简表附加帕金森病生存质量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生存质量和心境健康状况调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各种因素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帕金森病患者(n=80)有抑郁情绪者占56.25%,有焦虑情绪者40%。3个因素按影响作用大小依次是病程、抑郁和焦虑。结论:合并抑郁、焦虑情绪障碍,病程长是帕金森病患者生存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肖玲冯涛王连堃祝鸿雁
关键词:帕金森病抑郁焦虑
βFg-455G/A多态性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对βFg-455G/A多态性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抽取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70例,对βFg-455G/A多态性和血小板聚集率进行分析,探讨βFg-455G/A多态性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的A等位基因的频率、血浆Fg水平、血小板聚集率均高于健康志愿者,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Fg-455G/A多态性频率升高,能够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升高,所以维持急性脑梗死患者的βFg-455G/A多态性的稳定性很重要。
徐秀芝杨勇肖玲付英子冯涛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核转录因子与白介素-1β的表达与斑块稳定性的相关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kB)与白介素-1β(IL-1β)在脑梗死患者病变处动脉上的表达特点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尸检或尸库内因脑梗死死亡患者的病变处动脉标本和非脑部原因死亡的年轻患者颅内动脉,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根据镜下结构将斑块组织分为不稳定性斑块组、稳定性斑块组和正常血管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NF-kB/p65与IL-1β在动脉粥样硬化上的表达特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F-kB/p65与IL-1β在不稳定性斑块中的表达较在稳定性斑块中和正常血管上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01);二者的表达呈明显的正相关(r=+0.796,P<0.001)。结论 NF-kB可能通过激活IL-1进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且二者可能促进斑块的不稳定性。
肖玲李汇源林亚新吕健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核转录因子白介素-1Β斑块稳定性
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2010年
目的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成高脂组、MG132(1)组和MG132(2)组。3组兔普通饲料喂养1w后行颈动脉球囊损伤术,术后高脂饲料(含1%胆固醇、3%猪油和15%蛋黄)喂养;MG132(1)组在术后高脂饲料喂养的同时血管局部应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MG132(2)组在术后高脂饲料喂养4w后血管局部应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3组均喂养8w后取颈总动脉血管制成病理切片行HE染色。结果高脂组兔的右颈总动脉管壁呈动脉粥样硬化改变。MG132(1)组兔右颈动脉血管组织结构基本正常。MG132(2)组兔的右颈总动脉管腔介于二者之间。结论局部应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能够抑制血管内膜增生及动脉粥样形成,同时可能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
肖玲祝鸿雁王连堃郝爱萍
关键词:泛素-蛋白酶体途径蛋白酶体抑制剂动脉粥样硬化
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后脑出血的治疗效果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后脑出血转化患者治疗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治疗效果以及相关转化因素。方法将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对照组和研究组,对比治疗后神经功能康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70例患者就治疗后1周以及2周时NHISS评分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研究组(2.86%)低于对照组(28.57%),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治疗中阿普替酶静脉溶栓的治疗能够有效提升对患者神经功能异常的改善效果,且用药安全性较高,患者治疗后出血的发生率与患者NHISS评分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要对患者脑梗死症状进行治疗,还需要加强对患者其他各类系统疾病的治疗。
付英子徐秀芝肖玲刘一婷许晓崴
关键词:阿替普酶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阿司匹林脑出血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与IL-10的关系及意义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细胞因子IL-6和IL-10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浓度变化,以及在诊疗中的意义。方法 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均进行头颅CT或MR I检查,同时抽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血清中的细胞因子IL-6(白细胞介素-6),IL-10(白细胞介素-10)的浓度。结果急性脑梗死的血清IL-6的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IL-10的浓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提示IL-6和IL-10细胞因子参与急性脑梗死发病的机制。
肖玲冯涛祝鸿雁王连堃
关键词:白介素-6白介素-10急性脑梗死
血管支架成型术与药物保守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近远期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究血管支架成型术与药物保守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近远期治疗效果。方法选择98例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分成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实验组使用血管支架成型术进行诊治,对照组使用药物保守诊治方法。对比两组近远期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支架成型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理想。
肖玲徐秀芝范玉伟付英子杨勇
关键词:药物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中青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中青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对85例TIA患者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根据其狭窄程度分组,采用循环酶法检测各组TIA患者血浆Hcy水平,对血浆Hcy水平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中青年TIA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组血浆Hcy浓度平均为18.51(14.69~25.63)μmol/L,明显高于无血管狭窄组12.60(9.8~15.20)μmol/L(P<0.05);颈内动脉狭窄组与无血管狭窄组血浆Hcy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青年TIA患者中,颅内动脉狭窄可能与血浆Hcy水平升高有关。
肖玲张遥吕健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同型半胱氨酸颅内外动脉狭窄
脑梗治疗过程中再次加重的原因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对脑梗治疗过程中再次加重的原因分析,研究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5年12月在该院因脑梗住院的进行治疗后病情再次加重的患者60例,对其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23例患者是由于脑梗用药导致血压降低从而出现脑梗,有12例患者由于静脉输入葡萄糖后加重,有13例患者由于脑出血后导致,有12例患者出现输液反应。结论研究当中能够了解到,医护人员在治疗中重视,能够完全避免再次加重的情况出现。
肖玲
关键词:脑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