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玲

作品数:6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微生物
  • 4篇温度升高
  • 4篇根际
  • 3篇岷江冷杉
  • 3篇冷杉
  • 3篇根际微生物
  • 3篇红桦
  • 3篇CO2浓度
  • 3篇CO_2浓度
  • 2篇亚高山
  • 2篇CO2浓度升...
  • 2篇川西亚高山
  • 1篇亚高山森林
  • 1篇亚高山针叶林
  • 1篇针叶
  • 1篇针叶林
  • 1篇森林群落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微生物
  • 1篇群落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成...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6篇肖玲
  • 4篇王开运
  • 2篇杨万勤
  • 2篇张远彬
  • 1篇吴福忠
  • 1篇鲁叶江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山地学报

年份

  • 4篇2006
  • 2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土壤微生物和酶对大气CO<sub>2</sub>浓度与温度升高的响应
土壤微生物(Soil microbes)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参与土壤中复杂有机物质的分解和再合成,也参与C、N、S、P等的循环。土壤酶(Soil enzyme)是土壤中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它与微生物一起推动着土...
肖玲
关键词:温度升高根际微生物岷江冷杉红桦
川西亚高山三个森林群落的湿林冠蒸发速率被引量:6
2004年
基于 3个假说和林冠上方 2m处的气象变量 ,采用Penman Monteith组合模型估算了一个生长季节内川西亚高山林区分别以云杉 (SF)、冷杉 (FF)和白桦 (BF)为优势树种的 3个林分的湿林冠蒸发速率 (Er)。研究结果表明 ,SF、FF和BF的湿林冠蒸发量 (E)分别为 4 4 5mm、88 5mm和 5 7 8mm ,分别占总降雨量的 9 2 %、16 6 %和10 2 %。与SF和BF相比 ,FF具有最高的月平均Er和蒸发比例。SF、FF和BF的平均Er分别为 0 0 97mm/h(变化范围 :0 0 2 8~ 0 4 87mm/h)、0 2 4 2mm/h (变化范围 :0 0 6 8~ 0 711mm/h)和 0 14 9mm/h (0 0 6 0~ 0 5 76mm/h)。最高和最低的月平均Er分别在 6月 (SF、FF和BF分别为 0 12 0mm/h、0 317mm/h和 0 16 9mm/h)和10月 (SF、FF和BF分别为 0 0 83mm/h、0 187mm/h和 0 10 1mm/h)。 8:0 0至 16 :0 0期间的平均Er显著高于0 :0 0至 8:0 0以及 16 :0 0至 0 :0 0期间的平均Er。Er显著的日变化和月变化主要归因于林冠上方的太阳辐射。
杨万勤王开运Seppo Kellomki肖玲
关键词:亚高山森林
升高CO_2浓度和温度对针叶林的影响以及在川西亚高山针叶林研究中的展望被引量:16
2004年
以CO2 浓度和温度升高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受到了世界各国科学家们的普遍关注。目前已经有大量关于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的研究报道和综述性文章 ,涉及分子、生理生态、种群和群落生态以及区域和全球尺度等微观和宏观领域的研究内容 ,因而要想对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研究进行全面的综述是相当困难的。因此 ,本文只简要评述了森林生态系统对升高CO2 浓度和温度响应研究中的诸如CO2 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森林生长和生产力的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对升高CO2 浓度和温度的响应、植被变化与全球碳循环的互动以及气候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系等几个热点问题。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区为我国的第二大林区 ,地处高山峡谷地带 ,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地带。相对简单的植物群落结构、较低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巨大的冷冻土壤碳库、不同演替阶段和功能的植物群落组合以及分布于林线附近的邻接效应等为研究针叶林系统对升高CO2 浓度和温度的响应提供了良好的天然实验室。针叶林生产力、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以及土壤碳氮过程等对升高CO2
肖玲王开运杨万勤
关键词:CO2浓度温度川西亚高山针叶林
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红桦根际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17
2006年
应用自控、封闭、独立的生长室系统,研究升高的大气CO2浓度(环境CO2浓度+350(±25)μmol.mol-1,EC)和温度(环境温度+2.0(±0.5)℃,ET)及其交互作用(ECT)对不同栽植密度条件下红桦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EC显著增加了高密度条件下根际细菌数量;在整个生长季中,最大的根际细菌数量增加出现在7月份;而EC对低密度处理的根际细菌数量影响不显著。除了5月和6月份,ET在其余月份均显著增加了根际细菌数量,但是与密度处理没有有意义的相关;ECT对高低密度处理的根际细菌数量均未产生有统计意义的影响。(2)EC对低密度条件下的根际放线菌数量有显著增加,而对高密度条件下的根际放线菌数量无显著影响;ET和ECT对高低密度条件下的根际放线菌数量均未产生有统计意义的影响。(3)EC和ET对高低密度条件下的根际真菌数量无显著增加,而ECT显著增加了根际真菌数量。
肖玲王开运张远彬
关键词:CO2浓度升高温度升高根际微生物红桦
岷江冷杉根际土壤微生物对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被引量:5
2006年
应用自控、封闭、独立的生长室系统,研究了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环境CO2浓度+350(±25)μmol·mol-1,EC)和温度升高(环境温度+2·2(±0·5)℃,ET)及其CO2浓度和温度同时升高(ECT)的响应.结果表明,1)同对照(CK)相比,在6月、8月和10月,EC处理的根际细菌数量分别增加了35%、164%和312%,ET处理增加了30%、115%和209%,而EC和ET处理对根际放线菌和根际真菌数量影响不显著;ECT处理的根际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了49%、50%和96%,根际真菌数量增加了151%、57%和48%,而ECT对根际细菌数量影响不显著.2)3种处理对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均不显著.3)在EC、ET和ECT处理下,微生物总数的根际效应明显,其R/S值分别为1·93、1·37和1·46(CK的R/S值为0·81).
肖玲王开运张远彬吴福忠鲁叶江
关键词:温度升高土壤微生物根际效应岷江冷杉
土壤微生物和酶对大气CO2浓度与温度升高的响应
土壤微生物(Soil microbes)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参与土壤中复杂有机物质的分解和再合成,也参与C、N、S、P等的循环。土壤酶(Soil enzyme)是土壤中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它与微生物一起推动着土...
肖玲
关键词:CO2浓度升高温度升高根际微生物岷江冷杉红桦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