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凯
- 作品数:82 被引量:1,034H指数:21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柴达木盆地中深层混积岩储层形成机制被引量:48
- 2011年
- 通过岩心观测、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岩石物性等分析,系统阐述了柴达木盆地典型中深层(西北区南翼山构造E32-N1)混积岩的岩石学、储集空间/物性和成岩作用等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储层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混积岩以(泥质)泥晶灰岩、钙质含量较高的砂岩和粉砂岩及其混积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溶蚀改造的裂缝和粒间溶蚀孔隙为特征,物性总体表现为低孔-特低孔、超低渗-非渗透;有利于形成储层的成岩作用是溶蚀和构造裂缝作用;储层形成机制可归纳为"岩性是基础,裂缝是条件,溶蚀是关键"。这可为区域中深层混积岩储层,乃至陆相湖泊混合沉积储层的研究与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借鉴与参考。
- 冯进来曹剑胡凯陈琰杨少勇刘云田边立曾张国卿
- 关键词:混积岩储层溶蚀裂缝柴达木盆地
- 遵义黄家湾镍钼多金属矿成矿特征与成因被引量:7
- 2009年
- 贵州遵义地区黄家湾镍钼多金属矿是寒武系底部的黑色页岩型矿床。黑色岩系中微量元素特征显示镍钼多金属矿层的Ni,Mo,Cd,V,Cu,Zn明显富集,而高场强元素Nb,Th,Hf,Zr,Ti亏损。稀土元素显示多金属矿层的δ(Eu)呈正异常,中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结合镜下观察发现的有机质、红藻囊果与金属硫化物之间密切的共生关系和前人研究结果,分析了黑色岩系镍钼多金属矿的成因,认为镍、钼、铜、锌等金属元素的来源与热液有关,通过生物作用聚集并在缺氧的还原沉积环境下大量堆积,富集形成Ni-Mo金属硫化物矿床。
- 周洁胡凯毛建仁
- 关键词:热液生物作用
- 海相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 2008年
- 常规的干酪根处理方法对烃源岩样品中有机质有一定的破坏作用,特别是对含大量浮游生物和动物碎屑的海相烃源岩更是如此,从而对烃源岩中显微组分成因的判识造成人为的困扰。通过反复实验,并对比分析常规干酪根和全岩光薄片处理效果,发现在海相烃源岩干酪根处理过程中将烃源岩样品手工简单破碎,采用弱酸处理,可以较大限度地保持海相烃源岩中有机质的完整性,对有机岩石学研究较为合适。
- 刘文斌胡凯蒋小琼李志明张蓓秦建中
- 关键词:海相烃源岩样品前处理干酪根
- 粤东北嵩溪银锑矿有机质特征及成矿元素关系探讨被引量:8
- 2000年
- 通过粤东北嵩溪银锑矿区的有机质特征及有机碳与成矿元素银、锑关系的研究 ,从有机地球化学角度对有机碳与成矿元素的共生组合关系以及有机质在成矿过程中的作用做了初步的探讨。有机显微组分中的大量藻质体及藻碎屑体指明了成矿早期的海相环境。在对矿区内黑色页岩系中的有机碳、硫、银、锑含量对比分析之后发现 ,有机碳与其三者存在着良好的正线性相关关系 ,有机质在银锑矿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研究工作的结果初步表明了有机质对银、锑等成矿元素的早期吸收、富集 ,从而导致矿源层的形成 ,体现出有机质在嵩溪银锑矿的形成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 于辰声胡凯翟建平
- 关键词:银锑矿床有机质特征有机碳成矿元素
- 贵州遵义下寒武统黑色页岩镍、钼多金属矿床的形态硫特征及成矿模式被引量:10
- 2008年
- 黄家湾矿是贵州遵义地区寒武系底部新发现的黑色页岩镍钼多金属元素矿床。根据形态硫测试结果,文章分析了黄家湾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剖面和矿石中不同形态硫(硫酸盐硫、黄铁矿硫、有机硫)的特征,推测镍、钼金属富集层处还原性硫的来源。
- 周洁胡凯
- 关键词:形态硫黑色页岩镍钼多金属矿床
-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长兴组储层沥青反射率及含硫量特征被引量:15
- 2008年
-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长兴组储层沥青主要为焦沥青,按光性特征可分为均质沥青、均匀长条状沥青、镶嵌结构沥青、小球体沥青、针状结构沥青、香肠状沥青、微粒状沥青;均匀长条状沥青各向异性强,ΔR大于0.5%,具有强的各向异性小球体沥青的ΔR大于1.2%,它们BRmax和BRmin的方差往往小于0.08,其平均值可作为成熟度的评价指标;沥青中硫含量高,可能是小球体沥青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硫与沥青之间的关系对该区高含硫化氢气藏的成因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刘文斌秦建中孟庆强李志明腾格尔付小东蒋小琼胡凯
- 关键词:飞仙关组长兴组川东北
- 粤西大降坪黄铁矿矿床He-Ar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组成及成矿物质来源探讨被引量:9
- 2006年
- 对大降坪黄铁矿床的Ⅲ、Ⅳ号矿体样品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的He-Ar同位素测定,^3He/^4He值在0.13~2.55Ra之间,^40Ar/^36Ar在348-443之间,反映出成矿流体中有地幔流体的侵入.可能是深源地幔的热液沿着大降坪黄铁矿床的逆冲断层进入矿体,对矿体进行了热液改造,分化出Ⅲ号条带状矿体和Ⅳ块状矿体两个不同形态的矿石类型;矿石和围岩的稀土元素的研究结果表明,Ⅲ号矿体和近Ⅲ号矿体围岩及边坡围岩的稀土元素分配曲线基本一致,均表现为铕负异常(8Eu=0.52~0.83),而Ⅳ号块状矿体及近Ⅳ号矿体围岩表现为铕正异常(8Eu=1.03~14.70),可能是受到地幔热液的影响而热液蚀变改造引起的.
- 李贶胡凯蒋少涌宋世明
- 关键词:HE-AR同位素地壳流体地幔流体逆冲断层稀土元素
- 海相地层无机参数与烃源岩发育环境的相关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被引量:27
- 2005年
- 运用无机与有机参数组合对鄂尔多斯盆地海相烃源岩发育环境的研究表明,有机碳含量大于0.2%层段其V/(V+N i)>0.5,Zr/Rb<2,Rb/K>30×104,古盐度大于122,Zn,Mo,Ba等富集,δ18O,δ13C碳酸盐正向偏移,指示低能、缺氧环境,具良好的有机质保存条件,有较高的生物生产力和有机质埋藏量,其δ13C有机质<-28‰,有机质类型好(Ⅰ-Ⅱ型),生烃潜力高,可视为潜在有效烃源岩;有机质碳含量大于等于0.2%层段的有机、无机地化特征均反映高能、氧化环境,有机质保存条件差,埋藏量低,δ13C有机质值为-28‰^-24‰,多属Ⅱ-Ⅲ型母质,生烃潜力差,属非有效烃源岩。微量元素及碳氧同位素对烃源岩发育的主控因素具良好的表征意义,可作为烃源岩发育环境的判识指标,结合必要的有机参数可以进一步识别有效烃源岩。
- 腾格尔刘文汇徐永昌陈践发胡凯高长林
- 关键词:发育环境海相烃源岩鄂尔多斯盆地
- 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地表烃类异常特征及油气指示意义被引量:2
- 2006年
- 地表油气化探技术根据油气微渗漏在地表的异常显示特征预测深部油气藏,已经有70余年历史。大多数人都认可油气藏能发生油气微渗漏这一自然现象,但对深部油气藏与地表化探异常之间的复杂关系尚存疑虑。十屋断陷已知油气藏油气微渗漏检测结果显示,该区各项化探指标均为低背景非均匀地球化学场特征,异常点浓度较高;与油气藏有关的异常呈环状或复杂环状形态,受断层和盖层条件影响而产生的异常为条带状或块状形态。油藏和油气藏微渗漏异常特征不同,气田上方异常强度低,为简单环状;而油气田上为复杂环状(环内也有部分指标异常)。
- 夏响华胡凯秦建中
- 关键词:油气微渗漏十屋断陷松辽盆地南部
- 湘西牛蹄塘组黑色岩系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被引量:17
- 2013年
- 通过湘西三岔地区牛蹄塘组黑色岩系的地球化学和有机岩石学的综合研究,讨论了湘西牛蹄塘组沉积时期氧化还原条件变化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①V/(V+Ni)比值为0.42~0.92,平均0.71;V/Cr比值为0.53~44.50,平均5.34;Ni/Co比值为1.92~23.30,平均7.80;U/Th比值为0.16~15.73,平均4.98;δU比值为0.64~1.99,平均1.50。δCe呈负异常。微量元素在剖面中的分布特征反映牛蹄塘组沉积早期在海侵引起的大范围缺氧还原条件下发生了短暂充氧事件,使得海水的氧化还原条件不断变化。牛蹄塘组沉积早期主要为缺氧还原环境,中期受充氧事件的影响,多表现为贫氧环境,后期随着海平面下降,多为氧化环境。②牛蹄塘组黑色岩系烃源岩的成烃生物母质主要为浮游藻类、底栖宏观藻类、浮游动物、底栖海绵等,有机质类型有I型和II型之分;I型分布区间广,主要分布在还原环境中,而II型主要出现于含氧环境中。③黑色岩系TOC含量平均达6.04%,120 m以下的岩石中均〉2%,而110 m以上多小于2%,表明牛蹄塘组还原环境下沉积的页岩生烃潜力较大。
- 李苗春姚素平丁海吴浩汤中一胡凯
- 关键词:牛蹄塘组黑色岩系有机岩石学沉积环境生烃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