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成刚

作品数:5 被引量:38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理学

主题

  • 4篇乙烯
  • 3篇乙烷
  • 3篇吸附剂
  • 3篇活性炭
  • 2篇铜(I)
  • 2篇改性活性炭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氧化铜
  • 1篇吸附动力学
  • 1篇氯化
  • 1篇氯化亚铜
  • 1篇氯化银
  • 1篇活性炭改性
  • 1篇ZINDO
  • 1篇CUCL
  • 1篇INITIO
  • 1篇AGCL

机构

  • 4篇南京化工大学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南京晓庄学院

作者

  • 5篇胡成刚
  • 4篇刘晓勤
  • 4篇姚虎卿
  • 4篇梅华
  • 1篇梅华
  • 1篇曹庆扬

传媒

  • 2篇中国化工学会...
  • 1篇新型炭材料
  • 1篇南京化工大学...
  • 1篇南京晓庄学院...

年份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C_3H_6/C_3H_8在AgCl、CuCl上吸附作用的量子化学计算研究
2002年
用ZINDO/ 1和abinitio/STO -6G 方法 ,对C3H6 、C3H8与AgCl、CuCl间的吸附态优化构型、原子净电荷、吸附能、前沿轨道能量作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 ,C3H6 /C3H8在AgCl、CuCl上吸附作用机理为 :C3H6 在AgCl、CuCl上发生了强相互作用 ,为化学吸附 ;而C3H8与AgCl、CuCl仅发生了较弱的物理吸附 ,因此C3H6 /C3H8在AgCl、CuCl上具有较大的吸附选择性 ,比较而言 ,CuCl较AgCl更适合于作为C3H6
曹庆扬胡成刚梅华
关键词:氯化银氯化亚铜INITIO
活性炭改性及其乙烯/乙烷吸附分离性能
采用柱动态法研究氧化处理和负载铜(I)改性活性炭的乙烯/乙烷吸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以氧化改性活性炭为载体,CuCl为活性组分的负载型吸附剂具有较大的乙烯吸附容量和选择性,制备的AC-H<,2>O<,2>-CuCl吸附剂...
梅华胡成刚刘晓勤姚虎卿
关键词:乙烯乙烷改性活性炭
文献传递
活性炭表面氧化改性对负载铜(Ⅰ)吸附剂及其乙烯吸附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0
2002年
 将过渡金属化合物负载到高比表面载体上可以得到具有工业化前景的乙烯 乙烷分离吸附剂,采用柱动态法研究了氧化处理和负载铜(Ⅰ)改性活性炭的乙烯 乙烷吸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以表面氧化改性活性炭为载体,CuCl为活性组分的负载型吸附剂较活性炭直接负载CuCl吸附剂具有较大的乙烯吸附容量和选择性,AC H2O2 CuCl吸附剂的乙烯吸附容量为21.2mL(STP) g,乙烯 乙烷分离系数达到8.7,其原因是活性炭氧化改性后,表面羧基基团明显增多,使CuCl与活性炭表面结合力加强,改善了其分散状态,提高了利用率。
梅华胡成刚刘晓勤姚虎卿
关键词:活性炭铜(I)吸附剂乙烯氧化铜乙烷
乙烯在负载铜(I)活性炭上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研究乙烯在负载铜(I)改性活性面料上吸附动力学特征,得到乙烯在该吸附剂上的扩散常数,并与文献报道的乙烯吸附剂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乙烯在负载铜(I)改性活性炭上的扩散较快,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梅华胡成刚刘晓勤姚虎卿
关键词:乙烯吸附动力学改性活性炭
文献传递
乙烯-乙烷分离吸附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0年
对吸附法分离乙烯的研究作了综述 ,分析了不同的乙烯吸附剂及其吸附性能。
梅华胡成刚刘晓勤姚虎卿
关键词:乙烯乙烷吸附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