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翰青
- 作品数:17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九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历史地理更多>>
-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髁状突骨折诊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髁状突骨折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髁状突骨折患者106例,螺旋CT三维重建指导治疗组67例(A组),X线平片指导治疗组39例(B组),依据影像学诊断结果选择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内固定物类型。结果:A、B两组分别有6例和5例选择保守治疗,疗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分别有62例和36例选择手术治疗,A组疗效优良率、手术入路选择正确率和内固定物选择符合率均高于B组(P<0.01)。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可量化性显示髁状突骨折部位的解剖结构,在髁状突骨折诊断、治疗、手术入路及内固定物的选择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胡翰青马行健刘蔚卢晓鹂
- 关键词:下颌骨髁状突骨折X线透视检查
- 体外诱导小鼠脂肪来源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索体外小鼠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可行性。方法:利用I型胶原酶消化法和传代培养纯化法从小鼠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及扩增ASCs,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ASCs特异性表面抗原CD29和CD44、CD105的表达;取第2代ASCs进行内皮诱导:即BD基质胶包被+内皮细胞生长诱导培养基(M199+10%血清+10 ng/mL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10 ng/ml碱性生长因子bFGF)。诱导两周左右,倒置显微镜观察诱导前后细胞的一般形态学特征;同时通过成血管实验观察成管腔能力;通过免疫荧光鉴定CD31表型分子的表达。结果:成功培养小鼠ASCs;CD29、CD44、CD90、呈阳性表达,而CD31、CD34、CD45呈阴性表达;诱导后的细胞形态呈三角形或多边形;HE染色观察可见明显的管腔样结构;免疫荧光法CD31表达阳性;MTT法成功记录EPCs增殖生长曲线。结论:成功的诱导小鼠脂肪来源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为后续体内移植实验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临床受损组织或器官的重建再生提供实验基础。
- 胡翰青邢红艳马行健刘蔚刘彦普王浈刘斌
- 关键词:脂肪来源干细胞体外诱导内皮细胞分化
- 高位切断撕脱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附66支/46例报告)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高位切断撕脱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第Ⅱ、Ⅲ支)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66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口腔或健侧鼻腔插管。采用患侧口腔前庭及翼下颌韧带外侧切口,行上颌神经、下牙槽神经、颊长神经、舌神经高位切断撕脱术。结果术后控痛率达100%,术后随访4个月~5年,治愈30例,占65%;好转11例,占24%;无效而改用其他治疗5例,占11%。总有效率达89%。结论三叉神经高位切断撕脱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创伤小、临床治愈率高。
- 刘蔚胡翰青李明达陈昶
- 关键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神经手术
- 小鼠脂肪来源干细胞体外培养、诱导分化及鉴定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C57小鼠ASCs(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探讨其成脂成骨诱导分化能力。方法:无菌条件下切取C57小鼠腹股沟处脂肪组织,0.25%I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培养ASCs,37℃,5%CO2饱和湿度孵箱培养,细胞融合达80%时消化传代。观察其细胞形态;MTT比色法测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取第2代细胞行成骨及成脂诱导培养,3周后分别茜素红染色和油红O染色鉴定。结果:从C57小鼠脂肪组织中分离获取的ASCs呈长梭形,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证明ASCs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CD29、CD44、CD90阳性表达,CD31、CD34、CD45阴性表达;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阳性,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阳性。结论:本试验分离培养的细胞为ASCs,具有确切分化能力。
- 胡翰青王艳邢红艳徐小方刘彦普刘斌
- 关键词:C57小鼠诱导分化
- 口腔颌面部外伤239例临床治疗与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对我科239例颌面外伤病例的治疗情况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软组织损伤一般均在局麻下进行清创缝合;颌骨骨折病人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同时根据情况给予颌间结扎固定、颅颌固定等治疗方法。
- 胡翰青马行健卢晓鹂
- 关键词:颌面部外伤颌骨骨折内固定
- p53蛋白在涎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
- 2008年
- 目的探讨p53蛋白在涎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涎腺肿瘤组织标本3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多形性腺瘤、腺样囊性癌中p53蛋白的表达。结果p53在涎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是否区域或远处转移有关,而与肿瘤大小、部位无关。结论p53蛋白表达在涎腺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p53可作为判断涎腺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指标。
- 刘蔚陈林林胡翰青石平
- 关键词:涎腺肿瘤P53免疫组织化学
- 不同剂量的X-射线全身照射对小鼠健康状况及涎腺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通过直线加速器全身照射昆明小鼠建立辐射损伤模型,探索不同放射剂量对小鼠健康状况及涎腺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八种不同剂量对昆明小鼠行体外全身照射,于照射后一个月内观察小鼠生长情况、体重变化;照射后一周、一个月检测各组小鼠血象的变化;测定放射半数致死剂量;照射后两个月,测定各组小鼠的唾液流量及唾液淀粉酶含量,并对下颌下腺组织切片行HE染色。结果:13Gy和15Gy照射组小鼠的体重逐渐下降,一周后死亡,其余组小鼠体重最终呈增加趋势。X-射线全身照射的半数致死量为10Gy。照射后一周,照射组小鼠的白细胞数目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在其他血象方面,除了7Gy组外,其他照射组与对照组比较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照射一个月后,各照射组小鼠的血象均恢复正常。照射后两个月,9Gy组和11Gy组小鼠的唾液流量及唾液淀粉酶含量均显著低于0Gy组,且11Gy组较9Gy组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照射剂量的增加,小鼠的下颌下腺腺泡细胞数目逐步减少,结构排列紊乱,组织损伤逐渐加重。结论:X-射线全身照射引起小鼠健康状况受损,免疫功能减低,损伤程度与放射线强度呈剂量依赖性,小鼠半数致死量为10Gy,该剂量适合建立全身放射损伤模型。
- 马行健石平李明达陈昶胡翰青
- 关键词:全身照射
- 脂肪来源干细胞在小鼠放射性损伤涎腺组织中归巢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在C57小鼠放射性损伤涎腺组织中的归巢现象。方法:体外培养C57小鼠ASCs;建立C57小鼠涎腺放射损伤模型;荧光染料DiI标记的普通C57小鼠ASCs及GFP转基因C57小鼠ASCs、分别以每次2×105/ml从尾静脉注射至涎腺放射损伤模型小鼠体内,注射3次,间隔6 h,末次注射24 h后处死小鼠,将下颌下腺制作成冷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建立了C57小鼠ASCs细胞系及小鼠放射性涎腺损伤动物模型。尾静脉注射ASCs后在小鼠放射性损伤涎腺组织中观察到标记细胞。结论:ASCs能够归巢到小鼠放射性损伤涎腺组织中。
- 胡翰青王艳邢红艳梁军王启明刘斌刘彦普
- 关键词:C57小鼠归巢
- 非洲国家疟疾流行病学现状被引量:9
- 2012年
- 近年随着药物预防、防蚊蚊帐使用等干预措施的实施,全球范围内疟疾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已经明显下降,但在热带非洲地区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疟疾仍然是威胁人们健康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 占其所有门诊人次的25%~35%, 住院人次的20%~45%和医院死亡的15%~35%[1].了解非洲国家疟疾流行病学状况对于我国援外及出国劳务人员疟疾的防治、输入性疟疾的预防和国内疟疾的防控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胡翰青丁仲如
- 关键词:疟疾发热患者内科杂病恶性疟疟原虫感染流行病学
- 大鼠脊髓胸段平面少突胶质细胞分布和形态学差异的研究
- 2013年
-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胸段(T8-T10)平面中少突胶质细胞在白质和灰质中分布和形态学差异。方法: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利用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抗大鼠Nogo-A分子单克隆抗体,观察大鼠脊髓胸段平面白质和灰质中少突胶质细胞分布和形态学差异。结果:Nogo-A免疫阳性标记主要集中在少突胶质细胞的胞体、突起及其形成的髓鞘。在冠状切面中,白质中的少突胶质细胞广泛分布,而灰质中少突胶质细胞主要分布于神经元的周围;白质中少突胶质细胞胞体较灰质中少突胶质细胞的胞体大,且白质中少突胶质细胞突起及形成的髓鞘结构较灰质中明显。在矢状切面中,白质中少突胶质细胞多成"串珠状"排列,而灰质中少突胶质细胞则紧贴神经元。在脊髓近端背根结结构中,可以观察到少突胶质细胞形成的轴突呈"蜂窝状"结构。结论:应用抗大鼠Nogo-A分子单克隆抗体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能够较好展示少突胶质细胞分布特点和形态学差异,与少突胶质细胞类别(束内细胞,卫星细胞)和功能特点相适应,为进一步研究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少突胶质细胞的机能奠定基础。
- 胡翰青李俊钢邓斌刘蔚邓克强刘太阳生马行健
- 关键词:少突胶质细胞NOGO-A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