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桂明 作品数:33 被引量:336 H指数:12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土资源部地质大调查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理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化学工程 更多>>
一个新的铋、铬氧化物──铬铋矿 被引量:2 1996年 铬铋矿(Bi16.006Cr0.997O27)是在陕西省洛南县驾鹿金矿床中发现的一种新矿物。该矿物通常呈不规则状微细晶集合体,柱状小晶体大小在0.005mm×0.002mm~0.05mm×0.025mn。之间,集合体大小约0.01~0.5mm。呈桔黄或黄棕色,性脆,半透明,条痕棕黄色,金刚光泽,具不完全解理;一轴晶,正光性。实测密度为9.80(3)g/cm3。计算密度9.85(1)g/cm3。维氏硬度95.8~128kg/mm2,摩氏硬度3~4。折射率ω=2.50(2),ε=2.55(2)。15个电子探针平均成分Bi2O3为97.25%,CrO3为2.6%,总和99.95%,化学式:Bi16.006Cr0.997O27,理论式:Bi16CrO27。X射线粉晶衍射主要强线d(I)(hkl)为:0.319(100),(123);0.273(40),(310);0.198(40),(316);0.1932(20),(420),0.1715(30),(219);0.1655(55),(503,·433)。根据指标化求得铬铋矿为四方晶系,可能的空间群为I4,I4或I4/m;a=0.8649(3)um,c=1.724(1)nin,c/a=1.9933;V=1.2896(6)nm3,Z=2。1-Kp/Kc=0.025。铬铋矿作为新矿物及其命名已被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和矿物命名委员会批准通过,其样品存放中国地质博物馆。 周新春 炎金才 王冠鑫 王世忠 刘良 舒桂明关键词:新矿物 金矿床 铋 铬 氧化物 EPMA在黄金宝石监测中的应用 1994年 EPMA在黄金宝石监测中的应用李小凤,舒桂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100871)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宝玉石、贵金属首饰都发展很快。由于电子探针仪可无损伤、快速、准确等优点,故能对各种宝玉石(红蓝宝石、橄榄石、黄玉、长石、石榴石、翡翠... 李小凤 舒桂明关键词:黄金 首饰 未定名矿物(Bi_(38)CrO_(60))的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2 2004年 人工合成立方晶体Bi38CrO60在自然界首次发现于中国陕西省洛南县驾鹿金矿床中,暂称之为未定名矿物。其共生和伴生矿物有黄铁矿、自然金、碲金矿、含氧金矿物等。常呈不规则粒状集合体,偶见立方体微晶(粒径小于0 05mm),棕黑色,金属光泽;HV=232 78kg/mm2,HM=4 15;D=14 10(3)g/cm3,Dx=14 08(2)g/cm3,n=3 14(3)。EPM8100探针分析Bi2O3为98 854%、CrO3为1 111%,合计99 965%,化学式为Bi38 009Cr0 995O60;CAMEBAX-SX51探针分析Bi2O3为98 862%,CrO3为1 112%,合计99 974%,化学式为Bi38 008Cr0 996O60。均可写为Bi38CrO60。X射线粉晶分析主要强度线d(I)(hkl)分别为0 3215(100),(310);0 27211(72),(321);0 17145(40),(530);0 1696(30),(600);0 1651(30),(611);0 1608(30),(620);0 29411(25),(222);0 3596(22),(220);0 2171(20),(332);0 1503(20),(631),等轴晶系,可能的空间群为Im3m;a=1 0181(1)nm,c/a=1,晶胞体积v=1 05529(1)nm3,z=1。1-Kp/Kc=0 019。Cr6+,Bi3+,O2-。未定名矿物和人工晶体的化学成分与X射线粉晶数据基本一致。 周新春 袁周伟 贾小梅 王开崎 李广文 李成玉 刘良 舒桂明 徐平 翟明国关键词:价态分析 矿物成因 辽东半岛早第三纪饮马湾山辉长岩体的基本特征及岩浆结晶过程 被引量:4 2008年 辽东半岛饮马湾山辉长岩体为早第三纪晚期的侵入岩体,是东北地区最年轻的镁铁质侵入体之一。对该岩体进行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并采用PELE(硅酸岩熔体结晶计算软件)模拟了岩浆结晶过程。研究表明,饮马湾山辉长岩具有高的Al2O3含量(16.28%~19.27%)和低的MgO含量(3.63%~5.57%),属于高铝玄武质。该辉长岩主要造岩矿物有橄榄石、单斜辉石、磁铁矿、钛铁矿、黑云母、斜长石和钾长石。辉长岩所具有的辉绿辉长结构、大量细长针状磷灰石、单斜辉石中较低的Al^Ⅵ/Al^Ⅳ值(0.00~0.28,平均为0.12)及橄榄石中较低的CaO含量(0.04%~0.24%,平均为0.12%),均体现出浅成侵入岩的特点。PELE硅酸岩熔体结晶模拟结果和岩石结构特征表明,辉长岩中矿物结晶顺序依次为:斜长石、橄榄石、磁铁矿、单斜辉石、钛铁矿、磷灰石、黑云母、钾长石。该辉长岩是高铝玄武质岩浆快速侵位至近地表处冷却结晶的产物,可能是该地区新生代强烈的岩浆底侵作用在浅部的表现。 徐钊 韩宝福 张磊 舒桂明关键词:辽东半岛 早第三纪 辉长岩 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沙柳河蛇绿岩型地幔橄榄岩及其意义 被引量:38 2005年 本文报道了柴北缘大陆型超高压变质带沙柳河地区发现的蛇绿岩型地幔橄榄岩,其原始矿物组合为橄榄石+斜方辉石+铬铁矿。方辉橄榄岩中识别出两个世代的橄榄石,第一世代橄榄石(OI^1)残晶发育扭折带,化学成分与现代大洋地幔橄榄岩的橄榄石一致,第二世代橄榄石(OI^2)Fo 值高达94~97,其内部含有细小的流体包裹体,是第一世代橄榄石蛇纹石化后再次变质的产物。斜方辉石残晶的成分具有高 Al 和 Ca 的特征,与大洋地幔橄榄岩中斜方辉石的成分一致。温压条件的估算反映该橄榄岩体属于典型的尖晶石相方辉橄榄岩。其围岩是由堆晶辉长岩变质的条带状蓝晶石榴辉岩,二者构成了大洋蛇绿岩套的下部层位,并且与区内具有 N-MORB 和 OIB 性质的榴辉岩共生。这些特征表明该方辉橄榄岩应代表洋壳下伏地幔橄榄岩,从而揭示大陆造山带从早期的大洋俯冲消亡到大陆俯冲碰撞的完整过程。 张贵宾 宋述光 张立飞 牛耀龄 舒桂明关键词:地幔橄榄岩 蛇绿岩 ICP-AES法对硅酸盐测定中LiBO_2与样品熔融后玻璃熔珠酸溶解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6 2000年 本文研究了应用 ICP- AES法测定硅酸盐元素分析中 L i BO2 与样品熔融后玻璃熔珠的酸溶解中出现沉淀的问题 ,并就其熔珠加热出现的沉淀进行了 X射线能谱元素分析 ,并且讨论了解决出现白色沉淀的方法。 古丽冰 邵宏翔 舒桂明关键词:ICP-AES 电子探针 硅酸盐 独居石电子探针定年及其在新疆东天山变质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004年 以化学法独居石电子探针定年的原理以及前人改良过的年龄计算公式为基础 ,利用全微分和最大误差原理 ,确定了年龄误差计算新方法。并用VisualC语言在Windows平台下编制出了计算年龄和年龄误差的计算机程序。运用此程序对前人公开发表的分析资料和计算的年龄以及年龄误差数据进行了重新计算 ,验证了给出的误差公式的可靠性。同时 ,利用JXA 810 0电子探针仪对新疆东天山变质沉积岩的两个样品 (KM2 12 7 5 ,DK2 10 7 2 )中的独居石进行了电子探针微区U -Th -Pb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样品DK2 10 7 2记录了两期变质作用 ,峰期年龄分别是 341.0±3.9Ma和 2 5 5 .2± 3.3Ma ,其中最主要的变质峰期年龄为 341.0± 3.9Ma ,该期的矿物组合为Ky +St+Bt+Pl+Q +/ -Or;而 2 5 5 .2± 3.3Ma和样品KM2 12 7 5记录的变质峰期年龄 2 6 2 .3± 4 .4Ma为次要变质峰期年龄 ,该期矿物组合是Cord +Bt +Pl+Or +Q。分析结果与前人用4 0 Ar- 39Ar法得到的结果相吻合 ,表明独居石电子探针定年技术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测年方法。 党青宁 刘树文 舒桂明 李秋根关键词:独居石 计算程序 变质作用 东天山 华北古陆块北缘中段发现晚古生代退变榴辉岩 被引量:26 2004年 华北古陆块北缘中段的退变榴辉岩呈透镜状或团块状分布于古元古宙红旗营子群黑云斜长片麻岩之中,峰值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绿辉石、金红石和石英等,形成温度约680~730℃,压力大于1.40~1.50GPa.早期的麻粒岩相退变质表现为绿辉石被钠质透辉石和斜长石的蠕虫状后生合晶所取代;晚期的角闪岩相退变质以角闪石和斜长石的次变边和后生合晶以及保留辉石假象角闪石的存在为特征。该退变榴辉岩的原岩为洋壳成因的拉斑玄武岩,形成时代可能为438±11Ma,榴辉岩相变质时代为325±4Ma,极有可能是古亚洲洋洋壳发生榴辉岩相高压变质作用的产物。它的发现对于探讨该地区的构造属性和演化以及古亚洲洋与华北古陆块的构造历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倪志耀 翟明国 王仁民 童英 舒桂明 韩秀玲关键词:退变榴辉岩 晚古生代 红旗营子群 EPM—810Q电子探针仪自动控制系统的升级改造 1991年 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zer)简称电子探针分析仪(EPMA)是近二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广泛用于物理、化学、地质、冶金、考古、材料科学和微电子等领域的一种表面形貌与微区成分分析仪器。我们于1983年通过世界银行第一个大学发展项目引进了日本岛津公司生产的EPM—810Q型电子探针仪,价值23万美元。 舒桂明 李小凤 黄明 魏至峰 张树义关键词:电子探针 X射线 大别山黄镇榴辉岩和蓝晶石-石英脉中硬柱石分解的岩石学研究及其流体活动意义 被引量:2 2005年 高压-超高压变质榴辉岩中石英脉的产出反映了板块俯冲或折返过程中的流体流动,但是对成脉过程的温压条件常常缺乏岩石学制约.对大别造山带黄镇地区低温榴辉岩及其中蓝晶石-石英脉的岩石学研究表明,脉中呈柱状形态的蓝晶石-黝帘石-石英集合体是硬柱石分解后的假象.柯石英假象也首次在该地区榴辉岩的石榴石中发现,证明这些低温榴辉岩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热力学温压条件计算表明,该榴辉岩经历的峰期变质条件为670℃/3.3GPa,已达到石墨向金刚石转化的边界.石英脉中的石英晶体不见波状消光、折曲和碎裂现象,也没有发现柯石英假象;根据石英脉中矿物共生组合进行热力学平衡计算得到的成脉温压条件与寄主榴辉岩一样,明显高于板块俯冲进变质过程中硬柱石分解曲线.这些观察证明,石英脉形成于峰期超高压变质之后的板块折返过程中.因此,硬柱石分解为蓝晶石-黝帘石-石英并释放水的反应是在峰期变质之后的折返过程中发生的.这表明陆壳深俯冲时不仅能够将含水矿物如硬柱石中的水带到地幔深处,而且可以在折返时释放出来. 李旭平 李一良 李一良关键词:榴辉岩 石英脉 蓝晶石 折返过程 矿物共生组合 变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