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玮玮
- 作品数:25 被引量:99H指数:7
- 供职机构: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全球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云南省TB/HIV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死亡危险因素生存分析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分析结核分枝杆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患者(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nd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co-infection patients,TB/HIV)抗结核治疗期间死亡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运用1∶1配对设计的队列研究方法对TB/HIV双感染患者与普通结核患者接受标准化抗结核治疗期间死亡率差异进行比较,并对TB/HIV双感染患者进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TB/HIV双感染患者死亡率为6.60%,普通结核患者死亡率为0.43%。对TB/HIV双感染患者进行Cox回归分析,患者病情程度、就诊延迟时间及CD4^+T淋巴细胞水平是造成TB/HIV双感染患者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均有P<0.05)。其中,重症患者出现死亡的风险是非重症患者的2.049倍,就诊延迟≥14 d患者出现死亡的风险是就诊延迟<14 d的1.521倍,CD4^+T淋巴细胞<50个/μl是≥50个/μl的2.943倍。抗病毒治疗开始时间及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也是造成双感染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论通过筛查尽早发现并及时予以标准化的抗结核治疗。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对符合条件者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风险。
- 杨蕊邱玉冰苏玮玮张丽芳许琳
- 关键词:HIV结核
- 2010—2019年云南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分析被引量:13
- 2021年
- 目的了解2010—2019年云南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规律及特点,为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9年云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报告的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9年云南省共报告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224起,发病6 115例,死亡2例;年均罹患率为7.96%,各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3 244.44,P<0.01)。有毒植物毒素引起的暴发事件数最多,占总事件数的54.91%;死亡事件均由化学性因素引起。农村中、小学校是食源性疾病事件的高发场所,3和11月份是高发月份;城市和农村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和发病病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加工不当和误食误用是引起校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主要环节。结论重点加强中小学校食源性疾病防控的宣传教育工作,尤其是有毒植物的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村地区学校食堂的管理和监督,规范从业人员,建立对餐饮业有效的监管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
- 杨彦玲李娟娟余思洋赵江陈留萍苏玮玮刘志涛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
- 2010—2020年云南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了解云南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和趋势。方法收集2010—2020年云南省各地报告的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2020年共发生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260起,发病6600人,死亡2人,总体呈下降趋势。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高峰期为第二、四季度,占总起数的66.54%(173/260);暴发场所多发生在小学,占总起数的58.08%(151/260)。报告明确或可疑致病因子的185起事件中由微生物或可疑微生物引起的占40.00%(74/185),毒素引起的占46.49%(86/185);明确致病因子的118起暴发事件中,60.17%(71/118)是由4种致病因子引起的,其中蓖麻毒素导致的最多,达22起(18.64%),发病人数428人,其次是蜡样芽孢杆菌20起(16.95%),原因食品被归因为一类食品植物类,主要是大米、三明治、面包。导致暴发污染环节最多的是生产加工环节(50.77%,132/260)。结论关注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特征,在学生开学季时,加强对小学食堂植物类食品的生产加工环节管理和监督。微生物、毒素感染是学校食源性疾病主要的致病因素,且原因查明率低,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食源性疾病微生物、毒素检测能力,提高原因查明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学校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
- 苏玮玮杨彦玲董海燕万青青赵江陈留萍张强朱晓刘志涛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流行病学分析
- 云南省2015—2020年野生蕈中毒流行特征及趋势预测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讨云南省2015—2020年野生蕈中毒事件的发病规律和特点。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云南省野生蕈中毒事件进行分析,采用季节趋势模型对云南省2021年每月野生蕈中毒事件数进行预测。结果云南省2015—2020年共报告野生蕈中毒事件3428起,中毒13931人,死亡180人。6~8月为云南省野生蕈中毒的高峰期,报告起数占总数的85.0%。报告起数前3位的州市为:文山、玉溪和楚雄,报告起数占总数的48.7%;家庭是野生蕈中毒高发的场所,事件报告数、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分别占总数的91.7%、85.2%和93.9%。采用季节趋势模型预测云南省2021年野生蕈中毒事件将继续呈上升趋势,中毒高峰为6~8月。结论野生蕈中毒是云南省危害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6~8月份是野生蕈中毒的好发季节,家庭是野生蕈中毒的好发场所。相关部门应提前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广泛开展预防野生蕈中毒知识宣传教育,避免野生蕈中毒事件的发生。本研究建立的季节趋势模型对云南省野生蕈中毒事件的拟合效果较好,可以应用于野生蕈中毒流行预测。
- 刘志涛赵江李娟娟闵向东阮元苏玮玮朱晓陈留萍杨彦玲张强董海燕
- 关键词:野生蕈食物中毒流行病学
- 基于目标与关键成果管理的医院绩效管理研究
- 2024年
-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基于目标与关键成果管理的医院绩效管理模式,通过对其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旨在为医院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在医院绩效管理中,目标管理的明确和关键成果的达成对提升整体绩效至关重要。通过明确医疗目标,我们可以为医务人员提供明确的工作方向,从而增强工作效率并促进服务水平的提升。关键成果的确定与评估是实现目标的关键步骤。通过对关键成果的全面评估,医院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管理策略,以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持续提升。然而,目标与关键成果管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目标制定的难度和关键成果的量化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医院需要在实施过程中注重领导层的支持,员工的培训,以及信息技术的支持。在实际操作中,成功实施目标与关键成果管理模式的关键因素还包括领导层的明确指导、员工的积极配合以及信息系统的支持。本文通过深入研究目标与关键成果管理模式,为医院在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方面提供了实用性的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医院能够更好地应用目标与关键成果管理模式,从而取得更显著的绩效提升。
- 何俊王延青崔春舜苏玮玮
- 关键词:医院绩效
- 昆明市四城区实施不同结核病管理模式的效果评价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评价昆明市四城区实施定点医院结核病防治模式和实施疾控模式效果。方法收集结核病专报系统报表数据,以实施疾控模式的盘龙区、五华区作为对照,对2010年7月1日—2012年9月30日昆明四城区结核病专报数据分析。结果昆明市两城区实施定点医院模式后,病人发现方式主要为因症就诊(75%),病人登记数较项目实施前增加79.65%,同时涂阴病人诊断能力大幅度提高(49.1%vs24.5%),涂阴病人数明显增加,患者就诊延迟和诊断延迟情况得到改善。但涂阳病人治愈率和涂阴病人完成疗程率较实施前降低。结论昆明市定点医院在诊断和治疗水平上能承担和胜任结核病防治工作,但应加强病人随访管理工作。
- 苏玮玮许琳
- 关键词:结核病
- 澜沧江中上游流域铅锌矿区人群发铅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10年
- 目的:分析澜沧江中上游流域铅锌矿区居民和矿工的发铅含量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矿区人群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澜沧江中上游流域矿区工人及居民为暴露组;遵循均衡原则,在非环境污染区选择生活习惯、经济水平等因素具有可比性的拉井镇居民作为空白对照组,并检测其发铅含量。结果:暴露组中矿工与居民发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组居民的发铅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境铅污染现象不容忽视。
- 何作顺苏玮玮袁庆虹叶银龙
- 关键词:铅锌矿区发铅影响因素
- 2010-2021年云南省沙门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分析2010-2021年云南省沙门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趋势和流行特点,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通过“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上报的2010-2021年云南省沙门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0-2021年云南省共上报114起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病人数为4124人,死亡2人。其中,保山市和大理白族自治州是重点地区(χ^(2)=1751.484,P<0.001);农村宴席是重点场所(χ^(2)=1506.408,P<0.001);肉与肉制品是重点原因食品(χ^(2)=449.664,P<0.001),加工不当是最主要的引发环节(χ^(2)=534.805,P<0.001)。结论应结合云南省实际情况,针对食源性疾病高发月份、地区、发生场所、发病人群、原因食品、引发环节等影响因素,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和卫士监管。
- 李娟娟苏玮玮万青青张强赵江万蓉闵向东刘志涛
- 关键词:沙门氏菌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 昆明市西山区结核病定点医院模式实施效果评价
- 2014年
- [目的]评价昆明市西山区疾控中心与市人民医院共同实施定点医院结核病防治模式的效果。[方法]收集结核病专报系统报表数据,以实施疾控模式的五华区作为对照,对2008-2012年西山区、五华区结核病专报数据分析。[结果]西山区实施定点医院模式后,病人的发现主要为因症就诊(62.8%),涂阳病人的来源较模式前提高了16.95%,治愈率仍保持在90%以上,同时涂阴病人诊断能力也从44.4%提高至23.4%。[结论]昆明市定点医院在治疗水平上能承担和胜任结核病防治工作。
- 苏玮玮许琳
- 关键词:结核病发现率痰检治愈率
- 澜沧江中上游流域矿区水和土壤主要重金属污染及其人体健康效应的研究
- [目的]以澜沧江中上游流域矿区水体、土壤及人体发样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选择三种重金属污染物(Pb、Cd、Mn)开展研究,了解澜沧江中上游流域矿区周围水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情况,并通过对当地暴露人群(居民...
- 苏玮玮
- 关键词:铅锌矿区土壤发样重金属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