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萧无陂

作品数:10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老子
  • 3篇理学
  • 2篇言说
  • 2篇哲学
  • 2篇吕柟
  • 2篇名实
  • 2篇可道
  • 2篇《老子》
  • 1篇代词
  • 1篇道法
  • 1篇道法自然
  • 1篇心学
  • 1篇研究方法
  • 1篇阳明心学
  • 1篇意蕴
  • 1篇义理
  • 1篇源性
  • 1篇哲学概念
  • 1篇正名
  • 1篇政治

机构

  • 9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0篇萧无陂

传媒

  • 2篇中州学刊
  • 1篇孔子研究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中国哲学史
  • 1篇船山学刊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伦理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早期道家“自然”概念的双重意蕴被引量:13
2010年
早期道家的自然概念蕴含双重内涵:一是根源性自然,来源于"自"这个词的"根源、原初、本始"义;一是自觉性自然,建立在"自"作为反身代词"自己"义的基础上。前者强调了一切事物根源于道的原初本性,是为"物之自然";后者凸显了人的主体性与自觉精神,是为"人之自然"。早期道家十分重视人的自觉精神,强调人类对自身行为的反思,自觉遵守根源于道的一切事物之本性,从而实现了人之自然与物之自然的融合。
萧无陂
关键词:反身代词
近三十年来《老子》文本考证与研究方法述评——兼与韩国良先生商榷被引量:4
2012年
近三十年来,随着帛书和竹简《老子》的先后出土,《老子》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首先,在文本考证上,学界考察了简帛《老子》的文本性质、结构,校勘了文本;其次,在文体考辨与老子身世考证上,学界分析了《老子》等先秦文本的句式、韵脚、修辞手法、体裁,为《老子》文本形成时代提供了新证据。对于竹简与今本《老子》的作者,学界存在老聃与太史儋之争。关于老子故里,河南学者和安徽学者之间争论不止;关于老子的姓氏,学界亦聚讼不已。最后,在《老子》研究方法上,学界历经三个阶段的方法论反思,当前正在自觉探索中国哲学的诠释学。
萧无陂
关键词:《老子》研究方法
道为“物之自然”立法与人为“自然”立法——对老子“道法自然”命题的重新解读被引量:8
2012年
老子之自然包含两层内涵:其一为"根源性自然",亦即"物之自然";其二为"自觉性自然",亦即"人之自然"。"道法自然"则确立了"道"的本体地位,奠定了自然的价值基础,其实质是"道之自然"。从形而上的角度来看,"道"使得物之自然得以可能,但同时又体现在物之自然中。从实践角度来看,"人之自然"蕴含人的自觉理性,是道家自然价值得以实现的关键。老子主张人应以无为的方式生存在世,尊重万物之自然,并最终达到人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的自然状态。
萧无陂
情理与义理——论王阳明与程朱理学解读孔子正名观念的差异被引量:3
2012年
春秋时期的卫国出现了父子争国的风波,孔子由此明确提出了"正名",旨在端正君臣父子之名。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与王阳明分别对正名进行解读,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彰显了理学与心学在道德本体上的分歧。程朱理学以普遍存在的天理来规范人情,强调国家政治关系中君位的正义性,因而主张"无父不可以有国"。王阳明则以人情来诠释天理,强调个体"成人"的先在性,因而主张"无父不可以为人"。这种理论上的分歧在现实中则体现为明代大礼议中双方态度的对立。
萧无陂
关键词:情理义理正名程朱理学
吕柟与关学被引量:3
2007年
吕柟是明代中期关中地区的著名理学家,长期以来,其学派归属问题在学界聚讼不断。本文从其生平与学术生涯的探讨入手,进而辨析了学界对关学概念的不同界定,提出应对关学作三层划分,吕柟虽然是关中地区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但其学不属于张载的关学学派,而来源于薛瑄河东学派之程朱理学。
萧无陂
关键词:关学理学
“道”不可道吗?——从“名”“实”之辨重新审视《老子》第一章被引量:1
2014年
"道可道,非常道"从具体哲学概念("道")的形成这个角度阐明"自然之道"首先必须通过言说来呈现,但作为"名"的"道"与自然实存的"常道"之间存在着张力。"名可名,非常名"则从一般意义上阐述了万物之"名"与自然物本身之间的张力。言说(人为)造成了"名"与自然本真之"实"的分离,于是在呈现本根之道的方式上有了自然之始与言说之始之异,在认知"道"的方式上有了虚静以观与名言以析之别。然而哲学必然通过言说,"道"首先是言说的产物,静观、玄鉴则是超越言说的另一种体道方式。为了在言说中阐明不可言说的"自然之道",作为哲学文本的《老子》大量使用了表意玄远、模糊晦涩的"名"来言说的方式,试图以此超越"名"的辨析功能。在认知"道"的方法上,老子实际上向我们昭示:言默皆达,殊途同归。
萧无陂
关键词:言说
《老子》的自然作为一个哲学概念何以可能?
《老子》中的重要词语"自然"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意涵,具备了成为哲学概念的条件:其一,"自"的"初始"含义表达了对万物存在状态与依据的哲学追问;作为反身代词,"自"不仅具有普遍指代的功能,符合哲学概念的抽象化思维要求,并且还...
萧无陂
关键词:哲学概念
老子的政治哲学与当代政治实践
2015年
将老子的政治思想视为"君人南面之术"过于简单,已经遭到学界的诸多批判。事实上,老子的政治哲学以天道观为最高原则,围绕自然与无为两个概念展开。老子的自然概念有两层内涵:"根源性自然"与"自觉性自然",前者体现了对事物本性的尊重;后者彰显了人的主体性,蕴含着人的自由。然而人的自由是有限度的,绝对的自由不仅不存在,亦不可能。无为正是对自然的规范,体现了对自由意志的约束,对权力的节制。老子认为理想的治理状况应该是统治者以无为的方式治理天下,促成老百姓的自然。老子自然无为的政治哲学思想深刻影响了当代政治实践,很多政治家在政治实践中都表达了对老子政治哲学的借鉴与推崇。
萧无陂
关键词:老子天道
吕柟与阳明心学之间的论学交往考被引量:2
2010年
吕柟是明代中期关中地区的著名理学家,在阳明心学昌盛之时,他坚持程朱理学的基本立场,同时通过与心学学者的论学交往,反思了程朱理学的不足,修正了自己的部分观点,以争取与心学更大的对话空间。吕柟的这种学术取向客观上促进了理学与心学在关中地区的共同发展。
萧无陂
关键词:吕柟理学心学
“道”不可道吗?——从“名”“实”之辨重新考察《老子》第一章被引量:2
2014年
"道可道,非常道"从具体哲学概念("道")的形成这个角度阐明"自然之道"首先必须通过言说来呈现,但作为"名"的"道"与自然实存的"常道"之间存在着张力。"名可名,非常名"则从一般意义上阐述了万物之"名"与自然物本身之间的张力。言说(人为)造成了"名"与自然本真之"实"的分离,于是在呈现本根之道的方式上有了自然之始与言说之始之异,在认知"道"的方式上有了虚静以观与名言以析之别。然而哲学必然通过言说,"道"首先是言说的产物,静观、玄鉴则是超越言说的另一种体道方式。为了在言说中阐明不可言说的"自然之道",作为哲学文本的《老子》大量使用了表意玄远、模糊晦涩的"名"来言说,试图以此超越"名"的辨析功能。在认知"道"的方法上,老子实际上向我们昭示:言默皆达,殊途同归。
萧无陂
关键词:言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