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在波
- 作品数:22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 媒介融合对广告传播的影响研究——兼谈广告传播的未来发展趋势被引量:12
- 2011年
- 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媒介融合。媒介融合的影响面涉及媒介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其中也包括广告传播。媒介融合对广告传播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本文着重探析媒介融合对广告主体、广告媒介、广告信息以及广告客体的影响,以期找到演变中广告传播活动的正确方向。
- 葛在波陈培爱
- 关键词:广告广告传播媒介融合媒介形态
- 我国企业须加强社会责任
- 2009年
- "三鹿毒奶粉"事件将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放大到了极致,让人痛定思痛。本文简要分析了中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和及企业与政府、社会的关系及企业环境的现状,指出企业与社会是共生共荣的利益统一体,企业长远利益的实现维系于与利益相关各方的关系;在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政府必须有所作为。
- 葛在波
-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 马克思主义批评视阈下的广告学批判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本文以美国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为参照系,论证广告学研究领域引入马克思主义批评思想的必要性,提出广告学批判研究的政治经济分析和文化与意识形态分析两条基本路径。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批评视阈下的广告学批判研究,应该致力于对当代社会广告文化的影响进行反思与批判性考察,揭示广告传播系统可能隐藏的不平等的权力关系。这种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可能构成对人的一种结构性压迫,从而限制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 葛在波
- 关键词:广告学
- 论广告学专业教育的三个基本素质维度被引量:1
- 2016年
- 本文提出了新时期广告学专业教育的三个基本素质维度——科技维度、艺术维度、人文维度。文章指出,科技维度的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最新技术手段的能力以服务于广告传播活动的开展及广告目标的达成;艺术维度的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并能够将这种艺术素养运用到实际的广告创作与传播活动中去,以期实现广告的艺术化,服务于现时代人们对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日常生活化的要求;人文维度的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提升他们的思想和道德情操,在一个越来越强调对人的终极关怀的后现代社会,广告传播活动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将愈来愈受到社会的重视。
- 葛在波
- 关键词:广告学广告教育
- 动因与路径:基于认识论的价值论广告研究
- 2016年
- 本文分析现代意义上的广告研究领域两个基本的哲学论"主因"——本体论和认识论,认为尽管此两种"主因"之间是交融互渗的关系,但总体而言二者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各自沿着不同的价值轨迹发展。当认识论越是被推向极致,对本体论的呼声便越是高涨,反之亦然。作者认为,现代广告研究总体而言是本体论"主因"一统天下的局面,但认识论从未远离人们的视线,每一次广告认识论的突破都会带来广告本体研究的大发展。另外,大约始自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初,随着后工业和后现代社会的来临以及包括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后马克思主义等"后学"的兴起,广告研究认识论的受重视程度得到了空前提高,且新时期的广告研究认识论将在新的基础上迈向价值论,从而使基于认识论的价值论广告研究成为广告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面向。
- 葛在波
- 关键词:广告研究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
- 现代性危机的分析及对当代中国现代性问题的思考被引量:3
- 2013年
- 本文从对现代化及现代性危机的论述转入对当代中国现代化和现代性进程的思考。本文认为,改革开放开启了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现代性发展的新时代,从而大大加快了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步伐。与西方的现代化或现代性进程相比,中国的现代化或现代性进程是在一个压缩的时空中走来的。中国的现代性进程固然有着不同于西方现代性进程的特点,但其中的共同点更多,这可以从经济现代性、政治现代性、文化现代性三个维度来予以考量。其中呈现出来的一些问题,是在当代中国的现代性进程中、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新的历史时期所无法回避的。
- 葛在波
- 关键词:现代性危机社会转型
- 媒介融合对广告传播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本文运用定性研究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了媒介融合这一概念的由来及其发展,指出媒介融合改变了广告传播赖以存续的广告环境,而这种环境的改变又对广告传播生态系统中各个环节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与冲击。文章认为,在一个媒介多元和融合发展的环境下,传者(广告主体)的传播特权正在被不断消解,相反,受者(广告客体)的选择权和传播权却不断得到增强。广告传播重归用户本位。在媒介融合时代,传统广告的传播致效性已经且正在被持续削弱,到了必须做出调整和改变的时候;这种调整与改变必然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受众为本;调整与改变的目的则是要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更好地达成传播致效,提高成本效益。
- 葛在波陈培爱
- 关键词:广告广告传播媒介融合
- 建设性后现代与广告审美风尚的重塑被引量:1
- 2013年
- 本文分析、论述后现代主义、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及各自的哲学基础,剖析解构性后现代广告的特点。作者认为,在当代中国,我们应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推重创造性、鼓励多元的思维风格、倡导对世界的关心爱护”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来指导广告活动向后现代的过渡,重塑后现代广告的审美风尚,推动广告传播和广告文化回归真善关。
- 葛在波
-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广告传播审美风尚真善美
- 对广告传播中“二律背反”现象的美学思考被引量:1
- 2014年
- 广告传播中的"二律背反"现象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一)功利性之于审美性;(二)科学性之于艺术性;(三)真实性之于假定性。这三种"二律背反"现象并不是在任何时期、任何情况下都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语境中表现出程度的差异和和表征的不同。这是由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对立统一性所规定的。处理好这些"二律背反",根本的是要找到它们之间的最佳的平衡点,其核心则是要以"人类活动的最高形态——审美"来构建当代广告传播的价值体系,在广告传播中坚持真善美的统一,这也是广告传播在当代社会语境中发展演变的内在需求和必然趋势。
- 葛在波
- 关键词:广告传播广告美学二律背反审美
- 新政治观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一种发展视阈下的双向观照
- 本文从发展的视阈对新政治观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行双向观照。文章认为,一个特定时代的政治观决定该时代的新闻观,新闻观反映和维护其所处时代的政治观。文章在分析旧政治观统辖下的新闻观的特征及由此带来新闻活动的'异化'后认为:新...
- 葛在波
- 关键词:新政治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公共领域新闻改革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