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凌琳

作品数:24 被引量:113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出血
  • 6篇灯盏
  • 6篇灯盏细辛
  • 6篇血管
  • 6篇血管痉挛
  • 6篇蛛网膜
  • 6篇蛛网膜下
  • 6篇蛛网膜下腔
  • 6篇蛛网膜下腔出...
  • 6篇网膜
  • 6篇细辛
  • 6篇下腔出血
  • 6篇膜下
  • 6篇痉挛
  • 5篇脑出血
  • 5篇基底
  • 5篇基底动脉
  • 5篇SD大鼠
  • 4篇动脉
  • 4篇动脉狭窄

机构

  • 20篇四川省人民医...
  • 6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四川大学
  • 1篇成都市第六人...
  • 1篇昆明医学院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成都军区总医...
  • 1篇美国犹他大学

作者

  • 24篇董凌琳
  • 12篇郭富强
  • 10篇杨友松
  • 9篇吴文斌
  • 8篇余能伟
  • 6篇罗祖明
  • 6篇孙红斌
  • 6篇曾宪容
  • 5篇代红源
  • 4篇韦永胜
  • 4篇李晓佳
  • 4篇黄雨兰
  • 4篇张天
  • 4篇孙祥荣
  • 3篇陈隆益
  • 3篇徐玉川
  • 3篇肖军
  • 2篇杨果
  • 2篇杨旭洪
  • 2篇汪瑾宇

传媒

  • 4篇实用医院临床...
  • 2篇四川医学
  • 2篇华西药学杂志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西南军医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第六次全国中...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五次全国中...

年份

  • 1篇2011
  • 5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水通道蛋白-4表达与脑水肿及病理超微结构变化的关系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 观察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mRNA表达,探讨其与脑水肿、病理及超微结构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30例脑出血患者采取非功能区小窗漏斗式人颅,从入颅路径过程中必须切除的脑组织里靠近血肿旁1 cm脑组织作为观察组.把远离血肿的脑组织作为对照组(发病12 h以内,7例),按发病到手术时间将观察组分为<6 h、6~12 h、12~24 h、24~72 h、>72 h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AQP-4 mRNA表达;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脑水肿、血肿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 对照组脑组织未见明显AQP-4 mRNA表达,形态和结构基本正常.观察组<6 h脑组织AQP-4 mRNA表达微弱(1.17±0.41),仅胶质细胞轻微水肿;6 h后AQP-4 mRNA表达逐渐明显,除胶质细胞水肿外,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开始水肿,紧密连接逐渐开放,12~72 h组AQP-4 mRNA表达至高峰(3.50±0.55,3.60±60.55,P均<0.01),光镜下观察脑细胞水肿损伤最明显,电镜下观察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变性明显;72 h后AQP-4 mRNA表达和损伤逐渐好转;5 d时损伤开始恢复,8 d时基本好转.相关分析显示,AQP-4 mRNA表达与脑水肿程度、血肿大小呈显著正相关(r==0.67,P<0.01,r2=0.44,P<0.05).结论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继发性水肿和损伤可能与AQP-4 mRNA的表达有关,及早清除血肿也许有助于降低AQP-4 mRNA的表达和减轻脑水肿损伤.
郭富强徐玉川陈隆益杨友松董凌琳代红源黄雨兰韦永胜李晓佳吴文斌曾宪容唐建赵冬冬YANGZheng-lin杨果
关键词:脑出血脑水肿水孔蛋白类超微结构
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变化的动态观察
2007年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普通病理及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方法对30例脑出血患者采取非功能区入颅直视手术,清除血肿前于血肿旁约1cm处取少许脑组织作为实验组,按发病到手术的时间分为6h以内组6例,6~12h组7例,12~24h组5例,24~48h组3例,48~72h组3例,3~4d组3例,5d组2例,8d组1例。从12h以内组中的7例患者于手术入颅路径上远离血肿处取少许脑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光镜和电镜观察脑组织普通病理及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对照组脑组织形态和结构基本正常。实验组6h以内脑组织有轻微损伤。6h以后脑组织损伤逐渐加重。24~48h损伤达高峰,光镜显示脑细胞和纤维水肿明显,细胞形态不完整,核固缩,炎性细胞侵润明显;电镜显示神经元细胞核变空染色质聚集,线粒体肿胀,嵴变短或消失,核糖体减少,次级溶酶体增加,细胞变空,细胞膜不完整,胶质细胞核固缩。72h以后损伤逐渐好转,5d时损伤与6~12h组相似,8d时基本好转,与6h以内组基本接近。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继发性损伤早期就有病理改变,损伤高峰在24~72h,与一般脑出血临床神经功能损害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郭富强徐玉川杨友松陈隆益董凌琳黄雨兰韦永胜李晓佳孙红斌杨红杨果
关键词: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病理电子显微镜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神经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分别使用依达拉奉或安慰剂,于用药前、用药后第7天、14天、21天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神经特异性烯醇(NSE),并评价神经功能缺损(ND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T-SOD均呈上升趋势,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MDA均呈下降趋势,试验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NSE均呈下降趋势(P>0·05);试验组在第7天、14天、21天、3月的NDS和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在第14天、21天差异最明显(P<0·001)。结论依达拉奉可能具有降低血清MDA及改善神经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
李检生代红源董巍余能伟董凌琳杨友松
关键词:依达拉奉脑梗死随机双盲对照神经保护
CT灌注成像评估脑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采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研究脑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经CT确诊的幕上脑出血患者41例,于发病5h^14d行双层脑CTP检查,按发病到检查时间将患者分为≤12h,>12~24h,>24~48h,>48~72h,>72h^2周。采用非去卷积模型斜率法计算血肿中心、血肿周围水肿带、水肿带外(距离水肿边缘1cm)以及远隔皮质区不同感兴趣区的脑血流量(cerebral bolood flow,CBF)、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达峰值时间(peak time,PT)及各感兴趣区时间密度曲线(time density curve,TDC)。以CBF≤20ml.100g-1.min-1为脑灌注损伤。结果所有患者灌注参数图从血肿中心到正常区色差呈阶梯状分布;血肿中心、血肿周围水肿带、水肿带外及远隔皮质区的平均CBF[(2.5±1.9)、(19.8±10.1)、(42.2±9.2)、(54.8±8.8)ml.100g-1.min-1]、rCBV[(2.9±1.7)、(7.1±4.3)、(25.8±5.1)、(37.9±4.5)%]及PT[血肿中心无峰值,(9.0±1.7),(8.0±1.1),(8.0±1.3)s]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15)。②CTP灌注参数图所示的灌注损伤为(11±5)cm2,CT平扫显示的平均血肿范围为(6±3)cm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9,P=0.000)。③血肿≥10ml的患者26例,15例CBF≤20ml.100g-1.min-1;血肿<10ml的患者14例,2例CBF≤20ml.100g-1.min-1。水肿带CBF与血肿体积呈直线相关(r=-0.501,P=0.001)。④血肿周围以上各区的CBF在不同时间段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⑤脑积水患者的CBF和rCBV明显降低,而PT明显延长。结论CTP能够很好地反映脑出血后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血肿周边存在与血肿大小有关的缺血性损伤。
孙祥荣郭富强陶克言韦永胜余能伟李晓佳黄雨兰董凌琳汪瑾宇
关键词:脑出血脑缺血CT灌注成像血液动力学过程
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间期的TCD检测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测定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间期的颅内动脉血流变化。方法 采用 TCD测定 2 5名偏头痛患者的大脑前、中、后动脉、基底动脉、颈内动脉的峰速 (Vm)、脉动指数 (PI) ,并以 1 5个正常人为对照。结果 偏头痛患者颅内动脉峰速 (Vm)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脉动指数 (PI)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董凌琳张卓伯罗祖明
关键词:偏头痛头痛发作间期TCD
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观察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注射用血栓通加基础治疗组(n=110)和基础治疗对照组(n=100),治疗前和治疗两周后分别检测血浆HCY、Vit-B12、THF水平,并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后注射用血栓通加基础治疗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降低、血清THF和Vit-B12水平均升高明显(P<0.05),对照观察结果为: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1.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针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三七总皂甙对血浆HCY水平有明显减低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高纯度三七总皂甙能显著升高血中THF和Vit-B12有关。
王伟文宋春江董凌琳
关键词:注射用血栓通急性脑梗死
住院地震伤残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了解地震后100天住院地震伤残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民版(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调查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100天仍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0例地震伤残人员,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地震后100天住院地震伤残人员PTSD的患病率为26%;PTSD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目前伤残程度、前期是否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家庭成员伤亡情况密切相关(P<0.01),与性别、文化程度等无关(P>0.05)。结论目前仍住院治疗的地震伤、残人员有较高的PTSD发生率,躯体残疾程度、亲人遇难和是否得到及时的心理干预是导致PTSD主要因素。在进行物理康复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心理康复治疗。
吴景芬肖军陈祥慧冯琼华常有军董凌琳
关键词:地震伤残创伤后应激障碍
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大鼠脑出血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实验性脑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40只 SD 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手术模型组、依达拉奉术前给药(A)组和依达拉奉术后给药(B)组。参考 Rosenberg 的脑出血模型的制作方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采用干重法评价脑水肿程度,Bederson 评分法评价神经功能缺损,并观察依达拉奉对血肿周围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影响。结果手术模型组及依达拉奉 A、B 组脑组织中水的含量高于假手术组,而依达拉奉 A、B 组低于模型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依达拉奉 A、B 组大鼠肢体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明显快于模型组;与假手术组[(70.7±2.7)U/mg]相比,造模后20 min 模型组及依达拉奉 A、B 组大鼠脑组织 SOD 活性即开始下降[分别为(62.5±2.5)、(65.2±5.3)、(61.6±4.2)U/mg],180 min 时降至最低(P<0.01),而与同时点模型组比较,依达拉奉各组 SOD 活性有不同程度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假手术组[(2.9±0.2)nmol/mg]相比,造模后20min 模型组及依达拉奉 A、B 组大鼠脑组织 MDA 含量开始增加[分别为(3.4±0.2)、(3.1±0.2)、(3.2±0.5)nmol/mg],与同时点模型组比较,依达拉奉各组 MDA 含量有不同程度降低,80、110、180min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抑制大鼠实验性脑出血脑细胞的过氧化作用,减轻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具有脑保护作用。
董凌琳郭富强杨友松代红源吴文斌
关键词:自由基清除剂安替比林脑出血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
姜黄素对脑缺血大鼠SOD活性及Akt磷酸化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脑缺血模型大鼠SOD酶活性及Akt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手术模型组、姜黄素低、高剂量组。采用Zea Longa线栓法制作模型,检测各组大鼠的SOD活性和Akt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和姜黄素低、高剂量组SOD活性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低、高剂量组SOD活性升高(P<0.05),但姜黄素低、高剂量组的SOD活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Akt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P<0.01),姜黄素低、高剂量组Akt磷酸化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且高剂量组的Akt磷酸化水平较低剂量组高(P<0.01)。结论姜黄素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提高SOD活性及Akt磷酸化水平有关。
董凌琳郭富强解宇环
关键词:姜黄素脑缺血AKT磷酸化
灯盏细辛抗SD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的研究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94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假手术组(PO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组(SAH组)、低、中、高浓度灯盏细辛组(EB组)、尼莫同组(NT组)...
董凌琳罗祖明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