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新宁

作品数:46 被引量:219H指数:9
供职机构:重庆市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西南区域气象中心区域重大科研业务项目重庆市气象局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6篇标准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6篇降水
  • 10篇气候
  • 9篇环流
  • 8篇气象
  • 8篇夏季
  • 6篇灾害
  • 6篇灾害过程
  • 4篇气候变化
  • 4篇气温
  • 4篇旱涝
  • 4篇干旱
  • 3篇汛期
  • 3篇夏季降水
  • 3篇环流特征
  • 3篇降尺度
  • 3篇降水预测
  • 2篇多普勒
  • 2篇多普勒雷达
  • 2篇汛期旱涝
  • 2篇统计降尺度

机构

  • 43篇重庆市气候中...
  • 5篇南京大学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重庆市气象局
  • 2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大连市气象局
  • 1篇大连市人工影...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武汉区域气候...

作者

  • 46篇董新宁
  • 20篇唐红玉
  • 12篇李永华
  • 12篇张驰
  • 11篇魏麟骁
  • 10篇吴遥
  • 8篇白莹莹
  • 8篇程炳岩
  • 7篇刘川
  • 6篇刘晓冉
  • 6篇杨琴
  • 6篇雷婷
  • 6篇何慧根
  • 5篇周浩
  • 5篇王勇
  • 5篇向波
  • 4篇张天宇
  • 4篇黄安宁
  • 3篇郭渠
  • 3篇李梗

传媒

  • 4篇气象
  • 4篇气象科技
  • 2篇大气科学
  • 2篇高原气象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2篇大气科学学报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气象科学
  • 1篇江苏科技信息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气象学报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暴雨灾害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高原山地气象...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海洋气象学报
  • 1篇中低纬山地气...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区域性气象灾害过程评估规范 第4部分:低温
本文件适用于区域性低温天气过程的监测、评估和预报服务
杨琴唐红玉白莹莹刘川张驰魏麟骁李永华董新宁
2008年重庆冬季低温天气的环流特征
本文利用2008年1月11日月3日重庆34个测站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全球逐日高度场、风场和比湿场再分析资料分析2008年1月中下旬至2月初重庆地区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异常环流特征。结果表明,2008年...
周浩程炳岩王勇董新宁雷婷
关键词:环流
文献传递
川渝地区夏季极端降水日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利用川渝地区1991~2012年夏季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该地区总降水、极端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特别是极端降水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川渝地区受西高东低的地形影响,降水量总量(precipitation amounts,简称PA)也呈西少东多分布,具体是川西北高原少、川西南山地及东部盆地多,盆周山区多、盆中丘陵区少;降水频率(precipitation frequency,简称PF)则呈西高东低的相反分布,高原地区PF较高;降水强度(precipitation intensity,简称PI)的分布与PA较为一致,自西向东逐渐增强。极端降水的PA、PF、PI空间分布特征与总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东部的四川盆地乐山、雅安地区和达州、广元地区,以及西南山地区的西昌、攀枝花地区的PA大主要是由于PI大。西昌地区北方小部分西南山地区的PA大主要是由于PF大。川西高原区PA小是因为PI小。PA日峰值自西向东递增,PF日峰值呈相反变化趋势,自西向东递减。两者几乎全部都出现在夜间,“夜雨”特征显著。海拔较高的地区日峰值大多出现在前半夜,而海拔较低的地区大多出现在后半夜,自西向东日峰值出现时间逐渐推迟,因此川渝地区的降水系统可能存在自西向东传播的特征。聚类得到四类区域站点的典型形态降水日变化曲线分析表明,一区主要为川西高原地区,二区主要为高原向盆地过渡的南部山区,三区为盆地区域,四区为盆地向东部过渡的丘陵地区,PA、PF和PI的日变化曲线均有“一峰一谷”的特征,区域一到四的PA峰值在午夜到凌晨,谷值在午后到傍晚,且自西向东逐渐推迟,PF峰谷值时间均与PA峰谷值接近,PI日变化波动较PA和PF的曲线大。位于高海拔地区的第一区PA小,主要是其PI小,高原向盆地过渡的南部山区的PA较大主要是PF较大,盆地区域及其向东部过渡的丘陵地区的PA的主要贡献是PI大。极端降水日峰值及其出现时间的分布特征都与总�
董新宁董新宁黄安宁吴遥黄安宁
关键词:川渝夏季极端降水日变化
2008年重庆冬季低温天气的环流特征
本文利用2008年1月11日~2月3日重庆34个测站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全球逐日高度场、风场和比湿场再分析资料分析2008年1月中下旬至2月初重庆地区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异常环流特征。结果表明,200...
周浩程炳岩王勇董新宁雷婷
关键词:区域气候大气环流
文献传递
BCC第二代模式系统产品对重庆2016年汛期降水预测的动力降尺度评估
2019年
为了解国家气候中心第二代季节预测模式系统(BCCv2)预测产品在重庆地区的动力降尺度效果,利用WRF模式对BCCv2的2016年汛期预测数据进行动力降尺度试验,对比了动力降尺度前后预测的重庆地区汛期平均降水的差异及采用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降水预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动力降尺度能较好地改善BCCv2对重庆地区汛期降水预测整体偏少的情况,且在降水空间分布特征上与观测更加接近。对比采用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MYJ、MYNN2、YSU和ACM2)后的降水预测结果可知,YSU方案偏差较小;但从整体看,各方案间差异并不明显。对环流场的偏差分析以及进一步利用松弛逼近法进行的试验表明,动力降尺度能较好地改善BCCv2对青藏高原以南和中国南部地区位势高度预测的正偏差,并能改善降尺度前其对高原南部偏西风水汽输送预测的偏弱,但对两广一带向北水汽输送预测依然较弱;边界场在环流形势预测中的偏差可能与动力降尺度预测的重庆地区汛期降水整体偏少存在联系。
朱浩楠刘晓冉吴遥董新宁唐红玉程炳岩
关键词:WRF动力降尺度汛期降水
重庆2011年和2006年夏季严重干旱及环流特征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利用1951-2011年夏季6-8月的NCEP/NCAR全球逐月和逐日的2.5°×2.5°经纬度再分析资料、美国NOAA提供的月平均OLR场(格距为2.5°×2.5°)资料、重庆地区34个台站逐日降水量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环流特征量资料,对重庆2011年和2006年夏季严重干旱及其环流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重庆2006年夏季干旱总体强于2011年;2006年干旱持续性较好,而2011年阶段性特征突出;2006年夏季严重干旱是全区域性的,而2011年区域性差异特征显著,东北部较轻而中西部部分地区较重.2006年和2011年夏季重庆严重干旱与西太平洋副高活动关系密切,2006年夏季西太平洋副高总体偏北偏强偏西,而2011年夏季偏北偏强偏东;2006年夏季南亚高压偏北偏东,而2011年南亚高压偏北但东伸不明显.2006年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和南亚高压"打通"持续稳定控制重庆地区,因此干旱持续时间较长;而2011年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和南亚高压东西、南北进退相对活跃一些,因此2011年重庆干旱具有阶段性特征;还因为2011年夏季对流层中层的副高脊线位置不超过30°N,北方冷空气活动相对频繁且活动的范围较2006年稍偏南,同时水汽输送偏东,因此造成重庆纬度相对较高且偏东的东北部降雨略偏多,因此2011年重庆干旱又具有区域差异性特征.
李泽明陈皎董新宁
关键词:严重干旱环流特征
欧亚沿岸海冰变化及其与中国气温和降水关系的诊断分析研究
本文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对欧亚大陆沿岸的海冰作全面、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欧亚大陆各海域的海冰大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而亚洲沿岸的部分海域甚至有增加的趋势,造成地域自西向东变化时,海冰减少的趋势有所减缓的现象;线性趋势...
董新宁
关键词:北极海冰气温降水
文献传递
基于组合统计降尺度的华西南部地区冬季气温预测技术研究
2022年
利用1982—2017年华西南部地区冬季气温和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CFS模式实时预测资料,通过SVD诊断分析,选取影响华西南部地区冬季气温的同期关键区大气环流和前期海温及OLR因子场,建立预测与观测场相结合的组合统计降尺度预测模型。该统计降尺度预测模型对1982—2017年的回报结果显示:与观测场的空间相关系数较CFS模式原始预测结果有显著提高,多年均值从-0.06提升到0.38,最高可达0.85。同时,此降尺度预测模型可较好地回报出华西南区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型。
吴遥唐红玉董新宁何慧根郭渠张驰
关键词:冬季气温
1990年以来重庆秋季年代际干旱及其可能成因被引量:8
2015年
采用1961—2012年重庆地区30站降水和气温资料、NCEP/NCAR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NOAA海表温度资料等,基于由降水和气温计算得到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对重庆地区秋季干旱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可能原因进行了研究。观测结果表明,重庆秋季SPEI的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全区一致变化型,且在1989年发生了年代际突变,突变后(前)为偏旱(涝)期。热带东印度洋—西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海表温度年代际升高对重庆秋季年代际干旱具有重要作用,热带东印度洋—西太平洋为关键海区,北大西洋为次关键海区。热带东印度洋—西太平洋关键海区的海表温度异常影响重庆秋季年代际干旱的可能机制为:当该区海表温度秋季年代际增暖时,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西伸北抬、面积偏大、强度增强,重庆地区位势高度升高,孟加拉湾南支槽减弱,不利于水汽从孟加拉湾向重庆地区输送,同时赤道地区存在异常上升运动,使得区域Hadley环流增强,重庆地区为异常下沉区,由此导致重庆地区年代际干旱。北大西洋次关键海区的海表温度异常影响重庆秋季年代际干旱的可能机制为:当该区海表温度秋季年代际增暖时,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重庆地区位势高度升高且有异常下沉运动,从而导致重庆地区年代际干旱。上述观测结果由应用NCAR CAM5.1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进行的关键海区海表温度年代际变化敏感性试验得到验证。
曾刚武英娇张顾炜倪东鸿董新宁
关键词:年代际变化
区域性气象灾害过程评估规范 第3部分:连阴雨
本文件适用于区域性连阴雨天气过程的监测、评估和预报服务
刘川唐红玉白莹莹张驰魏麟骁杨琴李永华董新宁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