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玉英

作品数:54 被引量:201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种植体
  • 12篇基因
  • 9篇细胞
  • 8篇蛋白
  • 8篇牙种植
  • 8篇颌骨
  • 8篇涎腺
  • 8篇腺瘤
  • 7篇牙种植体
  • 7篇应力分布
  • 7篇骨界面
  • 7篇骨界面应力
  • 7篇骨组织
  • 6篇多形
  • 6篇多形性
  • 5篇多形性腺瘤
  • 5篇三维有限元
  • 5篇三维有限元分...
  • 5篇涎腺多形性腺...
  • 4篇应力

机构

  • 54篇河北医科大学
  • 6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保定市第一中...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唐山职业技术...
  • 1篇河北省唐山市...

作者

  • 54篇董玉英
  • 43篇董福生
  • 18篇王洁
  • 14篇任贵云
  • 12篇王旭
  • 10篇石培凯
  • 10篇张英怀
  • 8篇郝福良
  • 7篇郑书深
  • 7篇李建英
  • 7篇侯亚丽
  • 7篇张旭东
  • 4篇陈实
  • 4篇闫宝勇
  • 4篇顾洪涛
  • 4篇李斌斌
  • 3篇白九评
  • 3篇郭立华
  • 3篇邢汝东
  • 3篇于美清

传媒

  • 18篇现代口腔医学...
  • 5篇实用口腔医学...
  • 4篇中国口腔种植...
  • 3篇中华口腔医学...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华西口腔医学...
  • 2篇全球华人口腔...
  • 1篇医学教育探索
  • 1篇国际口腔医学...
  • 1篇第五届全国口...

年份

  • 2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8篇2006
  • 8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舌癌P53蛋白的表达及p53基因的突变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检测舌癌中P53蛋白表达和p53基因突变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检测10例舌白斑和32例舌癌,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CR-SSCP检测舌白斑和舌癌p53基因突变率分别为20.0%(2/10)和59.4%(19/32)。突变的19例舌癌,12例出现第5外显子突变,7例出现第6外显子突变,2例出现第7外显子突变,15例出现第8外显子突变。其中单外显子突变10例,多外显子突变9例。免疫组化结果表明,舌白斑和舌癌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0.0%(2/10)和46.9%(15/32);P53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临床I、Ⅱ期病例P53蛋白表达水平低于Ⅲ、IV期病例(P<0.05)。无颈淋巴结转移病例的P53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有转移的病例(P<0.05)。采用免疫组化和PCR-SSCP检测舌癌的符合率为75.0%(24/32)。结论:舌癌发生过程中p53基因有突变,最多发生在第8外显子,其次为第5、6外显子;P53蛋白阳性的舌癌患者多处于临床晚期,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且预后较差。
张英怀王洁段玉芹董福生董玉英郭丽华
关键词:P53基因突变蛋白
COX-2及survivin在涎腺多形性腺瘤中表达的定量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 2 (COX- 2 )及生存素(survivin)在良、恶性涎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5 0例良性、17例恶性涎腺多形性腺瘤组织中COX- 2与survivin的表达,并与10例正常腮腺组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良、恶性涎腺多形性腺瘤及正常腮腺组织COX- 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 %、10 0 %、0 ,其荧光指数(FI)分别为1.79±0 .12、3.0 1±0 .4 0、0 .82±0 .0 5。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 6 %、10 0 %、0 ,FI分别为1.0 6±0 .5 9、1.85±0 .16、0 .5 6±0 .0 8。各组间COX- 2与survivin表达量有明显差异(P均<0 .0 1)。在17例恶性涎腺多形性腺瘤中COX- 2与survivin的协同表达率为10 0 %。结论 COX- 2与survivin基因与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发生及恶变关系密切。
王旭王洁董福生董玉英侯亚丽
关键词:涎腺多形性腺瘤COX-2腮腺组织阳性表达环氧合酶瘤组织
口腔颊癌p16INK4/CDKN2基因的纯合子缺失与点突变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p16基因纯合子缺失和点突变与颊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DNA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和DNA测序技术研究30例颊癌及10例颊黏膜白斑p16基因纯合子缺失和点突变的情况,并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基因改变组织中P16蛋白质的表达。结果颊白斑和正常颊黏膜无p16基因的纯合子缺失和点突变。在30例颊癌标本中,7例标本p16纯合子缺失,纯合子缺失率是23.3%(7/30);5例颊癌出现点突变,均发生在第2外显子上,点突变率为16.7%(5/30)。经DNA直接测序,发现5例点突变均为错义突变,其中3例突变位点相同,均在第99密码子上由GAT突变为AAT,由门冬酰胺取代门冬氨酸;对纯合子缺失和点突变的12例颊癌组织进行P16蛋白的检测,发现11例标本P16蛋白表达缺失,1例点突变标本表达正常。结论p16基因纯合子缺失和点突变是颊癌基因失活的主要形式,与颊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董玉英王洁董福生王旭张英怀郭立华
关键词:颊黏膜P16基因纯合子缺失点突变
儿童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X线片定位方法的探讨
目的分析儿童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X线片定位的准确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最简捷的拔除途径。方法对92例儿童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采用根尖片水平移位法拍摄定位牙片,以验证根尖片水平移位法拍摄定位牙片的准确性,帮助临床确定多生牙拔除的手...
于美清董玉英雍平
文献传递
实验性骨质疏松症对下颌骨骨折愈合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 建立骨质疏松大白兔模型,探讨骨质疏松对下颌骨骨折愈合的影响,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38只3~4月龄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去势组)及对照组(假手术组)。实验组去除双侧卵巢,对照组只摘除卵巢周围部分脂肪。建模成功后,两组均于双侧颌下角前切迹处行双侧下颌骨骨折,术后2、4、8用处死动物,取骨折处骨痴进行组织学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研究。结果 实验组各时同点的愈合均较对照组慢,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过程较正常骨折愈合慢。愈合后仍处于骨质疏松状态。
王大维董福生闫宝勇王洁石培凯董玉英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组织形态计量学下颌骨骨折愈合去势
种植体不同螺纹底部形态对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种植体螺纹底部形态对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为种植体的设计与临床选择提供生物力学的依据。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对螺纹底部形态分别为凹面和平面的种植体在受水平向、垂直向力时骨界面应力分布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在水平和垂直向加载条件下,螺纹底部形态为凹面的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小于底部形态为平面者,应力分布趋于均匀。结论螺纹底部形态为凹面的种植体应力分布更加均匀合理,可做为临床设计和选择种植体的参考。
梅双董福生董玉英任贵云张旭东李建英
关键词:三维有限元分析种植体骨界面牙种植体螺纹
FurloW法与两瓣后推术后腭咽闭合功能的比较
<正>目的:比较Furlow反向双z形瓣移位术与两瓣后推术后腭咽闭合的功能。方法:回顾2005年—2010年88例不完全腭裂,其中48例病人采用Furlow反向双z形瓣移位术,40例病人采用二瓣后推术。两组病人性别分布,...
董玉英董福生张旭东郝福良任贵云郭亚征
关键词:腭咽闭合头颅侧位片
文献传递
富自休生长因子纤维蛋白凝胶对颔骨囊肿骨缺损修复的影响
甄超董玉英董福任贵云李向军刘丽瑾
关键词:颌骨囊肿CBCT曲面断层片
种植体长度和直径对骨界面应力分布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目的:种植体骨界面合理的应力分布,可增加骨组织和种植体之间的结合.合理的种植体外形结构可增加种植体的支持、固位能力,减缓骨吸收,提高种植体的成功率.近年来,种植体长度和直径对种植体周围骨界面应力的影响,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
董玉英
关键词:三维有限元牙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
文献传递
颊癌P16及P5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的相关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P16和P53在口腔颊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32例颊粘膜白斑和扁平苔藓,30例颊癌和10例正常颊粘膜组织中P16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将结果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癌转移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颊粘膜、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颊癌中P16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00%、90%、40%;P53表达的阳性率依次为:0、4.5%、25.5%、53.3%。颊癌P16的表达率比上皮不典型增生明显降低(P<0.05)。颊癌P53的表达率比上皮单纯性增生明显升高(P<0.05)。临床Ⅰ、Ⅱ期病例中P16蛋白表达水平高于Ⅲ、Ⅳ期的病例(P<0.01)。无颈淋巴结转移病例中,P16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有转移的病例(P<0.05)。病理分级为Ⅰ级的病例,P5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Ⅱ、Ⅲ级的病例(P<0.01)。临床Ⅰ、Ⅱ期病例中,P53蛋白表达水平低于Ⅲ、Ⅳ期者(P<0.05)。无颈淋巴结转移病例中,P53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有转移的病例(P<0.05)。P16阳性组中,P53的表达显著低于P16阴性组(P<0.05)。结论颊癌早期P53蛋白有过度表达。P16低表达和P53高表达时提示颊癌预后较差。P16和P53蛋白的联合检测可作为临床评估颊癌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董玉英王洁董福生王旭顾洪涛候亚丽
关键词:颊粘膜P16P53蛋白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