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骏

作品数:35 被引量:197H指数:10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4篇地震
  • 16篇震前
  • 12篇前兆
  • 11篇地震前
  • 11篇震颤
  • 10篇固体潮
  • 9篇地震观测
  • 9篇地震前兆
  • 9篇信号
  • 8篇强震
  • 7篇强震前
  • 7篇潮汐
  • 5篇形变
  • 5篇气旋
  • 5篇重力仪
  • 4篇信号分析
  • 4篇形变观测
  • 4篇热带
  • 4篇热带气旋
  • 4篇波动信号

机构

  • 25篇华中科技大学
  • 21篇中国地震局地...
  • 5篇云南省地震局
  • 4篇中国地震台网...
  • 3篇云南大学
  • 2篇河北省地震局
  • 2篇中国科学院云...
  • 1篇湖北省气象局
  • 1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35篇蒋骏
  • 30篇张雁滨
  • 10篇李胜乐
  • 7篇陈德璁
  • 6篇李畅
  • 4篇杨辉
  • 4篇马晓飞
  • 3篇钟铁涛
  • 3篇吴小平
  • 3篇张云鹏
  • 3篇黄雍
  • 3篇李畅
  • 3篇张燕
  • 3篇万晓辉
  • 3篇林钢
  • 2篇吕永清
  • 2篇田卫卫
  • 2篇陈绍绪
  • 2篇胡家富
  • 2篇苏红梅

传媒

  • 6篇地球物理学报
  • 5篇国际地震动态
  • 5篇大地测量与地...
  • 3篇地震学报
  • 3篇中国地震学会...
  • 2篇地震研究
  • 1篇地震
  • 1篇地壳形变与地...
  • 1篇内陆地震
  • 1篇土木工程与管...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昆仑山口西和新疆于田两次强震前的震颤信号
宽频地震观测技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更丰富的地球物理信号,对其观测中新信息和未知信息的探索和挖掘是近年来正在展开的研究领域。其中宽频地震观测中的小振幅震颤和低频的微震动越来越受到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目前关于...
张雁滨蒋骏李畅
潮汐应力对发震断层作用的统计分析被引量:15
1999年
计算了中国及邻区1069个地震震源处沿主压应力P轴和主张力T轴方向的潮汐应力分量,并分析了这些量对发震断层的作用方式,按纬度区域统计了与潮汐应力促滑作用有关的发震断层类型以及它们与潮汐应力作用方式的关系,得到了如下结论:与潮汐应力促滑作用有关的发震断层数的比例随区域纬度增加有减小趋势。其中,走滑型断层的比例在低纬区较大,而倾滑斜滑型断层的比例在中高纬度区较大;对发震断层有促滑作用的潮汐应力作用方式分增压型和减压型。对整个统计区域而言,与增压型潮汐应力促滑作用有关的发震断层数比例大于与减压型潮汐应力促滑作用有关的发震断层;对不同的纬度区域,不同的潮汐应力作用方式与之促滑的断层类型也有不同的分布特征。
吴小平冒蔚黄雍蒋骏
关键词:潮汐应力减压型发震断层
慢地震波动信号的观测分析
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对“慢地震”或“静地震”的观测研究正开始成为目前国际上最前沿的研究热点之一。这种长周期地震波动现象可出现在长周期地震计、地倾斜、应变、重力及连续的高精度GPS等众多反映地面位移、变形、运动的观测记录中...
张雁滨蒋骏廖迎春苏红梅钟铁涛
关键词:慢地震前驱波固体潮波动信号
文献传递
低频信号的精确采集与处理被引量:5
2006年
基于LabVIEW软件平台和NI采集卡,构建了一个具有较高精度和高采样率的固体潮采集观测系统。通过对比采集观测及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采集系统精度较高,准确性好,具有较好的长期稳定性,可以作为固体潮及长周期形变仪器的通用采集系统。
蒋骏苏红梅张雁滨
关键词:固体潮数据采集信号处理
应用地震连续形变观测技术有效监测地震前兆被引量:3
2011年
依据地震观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大量观测事实,给出统一的地震连续形变观测技术仪器的特性曲线,分析和解释其对"前兆"信息响应差异的根本原因。地震连续形变前兆仪器对地震及其前兆响应的差异是因为仪器的传递函数不同和特性所致;其前兆观测中的分钟值采样数据中发现的震颤异常波,只是真实信号的一种"混叠"或映射,难以反映真实的地面运动。强震前的震颤异常波是否与地震有关?是否是震兆?尚需做更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蒋骏张雁滨林钢陈德璁李畅马晓飞
关键词:地震观测技术重力仪倾斜仪地震前兆监测
潮汐测量中异常“震颤”信号的综合观测试验与挖掘
潮汐测量包含倾斜、应变和重力固体潮等,与地震观测具有共同的物理本质,观测量都与地壳运动有直接力学关系。两者的观测信号在频率域相互重叠、自然衔接,覆盖了从地震波至固体潮频段的所有地动信息。
蒋骏张雁滨廖盈春李胜乐钟铁涛
关键词:潮汐测量地震观测重力仪固体潮地震波
文献传递
固体潮观测中的震颤异常波被引量:25
2012年
在地震与固体潮台站的日常监测中,常发现有一些异常"脉动"信号叠加在固体潮曲线上.这些异常"脉动"与宽频带数字地震计的观测在时间上同步、一致,其中的一部分由发生在西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引起,而其他的则大多与强地震相伴随,统称为震颤异常波.本文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的地震与固体潮观测台站(HUST)的概况,报道了该台应用DZW重力仪和VS-1倾斜仪观测记录到的大量震颤异常波事例.大量观测事实表明:中国固体潮台站记录的震颤异常波,绝大多数只在DZW重力仪和VS-1倾斜仪的低通滤波1通道(LP1)出现,而在其低通滤波2通道(LP2)和其他固体潮仪器中则罕有发现;震颤异常波的包络线大多呈"纺锤状"或"尾巴状",持续时间多为1~3天.通过对震颤异常波和固体潮观测仪器的分析研究,得到以下结论:震颤异常波实际上就是一种来源复杂的地球脉动信号,响应范围广泛,可被宽频带数字地震计和固体潮仪器记录.由西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引起的震颤异常波的主要周期在3~7s范围,而强震前的震颤异常波则除此外,还包含10~60s及更长周期的信号.固体潮仪器对震颤异常波响应的差异是因为仪器的传递函数不同和特性所致.DZW重力仪和VS-1倾斜仪分钟值采样数据中的震颤异常波,只是真实信号的一种"混叠"或映射.强震前的震颤异常波是否与地震有关?是否是震兆?尚需做更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蒋骏张雁滨林钢陈德璁李畅张云鹏马晓飞万晓辉
关键词:固体潮重力仪倾斜仪地脉动地震前兆
滇西地区强震与地形变异常的前兆特征被引量:10
2004年
以形变 (倾斜、应变 )观测资料 ,采用经过实效检验分析后有效率较高的形变前兆参量及异常判别方法 ,以近年来发生在滇西地区的 6级以上地震 :武定地震、丽江地震、宁蒗地震以及姚安地震的震例 ,用滇西及川滇交界地区形变观测网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重点对该地区强震前兆异常的时空演化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
张雁滨蒋骏李胜乐陈京和升琪张雁滨
关键词:强震形变观测地震前兆地震预测
云南地震的潮汐应力触发机制及相关天体位置图像被引量:29
2005年
通过计算云南163个地震震源处沿地震主应力方向的潮汐应力分量,分析了地震的潮汐应力触发力学机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地震中有62%受到了潮汐应力的触发作用.在此基础上,对受到潮汐应力触发的地震发震时的天体位置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具有潮汐应力触发物理基础的地震时的月日黄经差、月日赤纬和月日天顶距的分布图像.图像显示,云南地区的地震在新月期间和上下弦附近较易受到潮汐应力的触发;受到潮汐应力触发作用的地震发震时刻的月日赤纬有明显的密集分布条带特征,地震频次在月、日天顶距分别为30°~140°和20°~140°范围内为平均优势分布区间.
吴小平黄雍冒蔚胡家富蒋骏康国发胡毅力
关键词:地震
地壳微变形连续观测技术与地震预报方法研究进展
地震的物理本质可以归结为一种力学失稳,由地壳介质物理力学状态的前兆变化及其应变能的积累与释放来阐明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是当前世界上最广泛和能被接受的观点,诸多观测事实及模拟实验亦在不同程度上对此予以了证实。地壳内应变积累及...
蒋骏
关键词:固体潮物理力学地震预报方法地震前兆潮汐形变微变形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