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卫华
- 作品数:8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市宝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宝山区近五年终极性伤害流行病学分析
- 2009年
- 目的对宝山区居民终极性伤害发生的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研究。方法利用2003~2007年死因登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区近5年的终极性伤害死亡原因主要是意外跌落、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自杀和意外中毒。男性的机动车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高,女性意外跌落的死亡人数最高。伤害死亡随着年龄增大有增高趋势,65岁以上老年人的伤害死亡最高。结论要降低伤害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首先要加强社区居民预防跌落和交通安全的意识,各级政府应积极为预防各种伤害发生的监督机制和网络建设提供政策性的保障。
- 蔡卫华黄红儿刘世友朱三妹
- 关键词:死亡率
- 2016年上海市宝山区户籍居民脑卒中死亡情况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宝山区户籍居民脑卒中死亡情况,为开展脑卒中防治提供建议。方法依据2016年宝山区户籍居民死亡监测系统,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对脑卒中死亡个案进行编码,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早死亡概率、潜在寿命损失年等指标。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2016年上海市宝山区脑卒中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59.18/10^5与64.12/10^5,男性(160.94/10^5)与女性(157.36/10^5)的脑卒中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脑出血的死亡率(41.43/10^5)高于女性(30.66/10^5),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脑卒中早死亡概率为1.50%,脑卒中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为1.51人年。结论上海市宝山区脑卒中粗死亡率较高,男性居民是重点人群,应加强45岁以上居民脑卒中的综合防治。
- 陈秋艳吴萃刘世友蔡卫华
- 关键词:脑卒中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
- 2009—2020年上海市宝山区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
- 2023年
- 【目的】了解2009—2020年上海市宝山区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09—2020年宝山区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进行死因编码分类,应用R 4.2.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运用Joinpoint 4.9.0.0软件计算各类呼吸系统疾病标化死亡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2009—2020宝山区居民呼吸系统疾病年均粗死亡率为58.86/10万,标化死亡率为35.62/10万,居全死因顺位第3位。男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高于女性(χ^(2)=46.70,P<0.00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居2009—2020年呼吸系统疾病粗死亡率的首位,其他依次是肺炎、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和尘肺。慢阻肺标化死亡率从2009年的38.66/10万降至2020年的19.88/10万,AAPC=-6.6%(95%CI:-8.2%~-4.9%),P<0.001。哮喘标化死亡率从2009年的2.86/10万降至2020年的1.43/10万,AAPC=-5.8%(95%CI:-8.8%~-2.8%),P<0.01。尘肺标化死亡率从2009年的0.64/10万降至2020年的0.12/10万,AAPC=-7.4%(95%CI:-13.0%~-1.5%),P<0.05。肺炎标化死亡率从2009年的2.63/10万降至2020年的0.70/10万,AAPC=-6.2%(95%CI:-12.2%~0.2%),P=0.056。慢阻肺、肺炎、哮喘的年均粗死亡率均为1月份最高。慢阻肺(χ^(2)=2669.01,P<0.001)、肺炎(χ^(2)=217.82,P<0.001)、哮喘(χ^(2)=100.09,P<0.001)、尘肺(χ^(2)=26.46,P<0.001)和全类别呼吸系统疾病(χ^(2)=2995.84,P<0.001)粗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宝山区慢阻肺(χ^(2)=101.69,P<0.001)、肺炎(χ^(2)=7.39,P<0.01)和哮喘(χ^(2)=7.41,P<0.01)的粗死亡率为中部高于北部,慢阻肺(χ^(2)=19.97,P<0.001)的粗死亡率为中部高于南部。【结论】应重点关注慢阻肺,加强男性和高龄老人的检测,尤其是在冬春季节。在规划地区发展时做好环境和经济的平衡。
- 汪金辰刘世友蔡卫华朱三妹茅俭英
-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流行病学
- 宝山区三个时期的老年保健效益指数分析
- 2000年
- [目的 ] 了解宝山区主要疾病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和评价社会老年医疗保健效果。 [方法 ] 利用1985、1990、1998年标化减寿率在前 5位疾病的资料 ,进行老年保健效益指数分析。 [结果 ] 标化减寿率在前三位的疾病是肿瘤、损伤与中毒和循环系统疾病 ,而老年保健效益指数在前三位的是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与中毒。高血压性心脏病、气管炎肺气肿哮喘和男性糖尿病的GEI上升的幅度较大 ,死亡年龄右移 ;而恶性肿瘤、男性脑血管病和急性心肌梗死及女性糖尿病的GEI上升比较平缓。 [结论 ] 13年来老年人主要慢性病的平均存活时间延长 ,对老年人“早死”的影响正在减弱 ,大多数老年性疾病的医疗保健效果良好。
- 黄红儿蔡卫华
- 关键词:老年性疾病
- 上海市宝山区1998-2005年居民死亡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宝山区居民的死亡率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科学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相关指标对宝山区居民1998-2005年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8-2005年,宝山区居民的死亡率在逐年下降;男性下降幅度大于女性,除1~4岁和25~39岁年龄组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外,其他各年龄组死亡率逐年降低;占居前4位的死因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在其他疾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的同时,内分泌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肿瘤的死亡率明显上升;肿瘤减寿率位居第一,损伤中毒减寿率位居第二;35岁以前人群的首位死因是损伤和中毒,第二位是肿瘤,35~59岁组人群前3位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中毒;≥60岁组人群前三位死因依次是循环系统、肿瘤、消化系统。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损伤中毒仍是今后疾病预防控制的重点,同时应加强对内分泌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控制。
- 李志义李明珠黄红儿刘世友朱三妹蔡卫华
- 关键词:死亡率
- 1992-2013年上海市宝山区居民心脏病死亡和潜在寿命损失的趋势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宝山区居民心脏病死亡分布特征以及寿命损失情况,为心脏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宝山区1992—2013心脏病死亡资料进行分析,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结果全区因心脏病死亡病例14 518例,年平均死亡率为85.55/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12.24%。男性的粗死亡率低于女性(t=8.891,P<0.05),但标化死亡率则高于女性(t=4.099,P<0.05),二者的心脏病死亡率随时间呈波动递增趋势。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脏病的死亡率呈明显的递增趋势,不同年龄组间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的YPLL、AYLL和女性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病的总人群、男性人群以及女性人群的YPLL、AYLL总体随时间呈递增趋势,但2011—2012年有下降趋势。冠心病是居民心脏病的主要致死类型,但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造成潜在寿命损失最大。结论宝山区心脏病死亡主要危及中老年人,对居民的早死危害程度较高。
- 张志萍李明珠蔡卫华
- 关键词:心脏病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平均减寿年数
- 宝山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和潜在寿命损失趋势的分析研究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宝山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以及对居民寿命的影响,为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潜在寿命损失年、平均减寿年数等指标对宝山区1989~2008年居民死因登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区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病例31554例,年平均死亡率为226.64/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31.47%。男性的粗死亡率、死因构成比均低于女性,男性的标化死亡率则高于女性,二者的粗死亡率、死因构成比随时间呈递增趋势,标化死亡率则呈递减趋势。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呈明显的递增趋势;两性之间的死亡率无差别(P>0.05)。男性的YPLL、AYLL和女性相比均无差别(P>0.05)。心脑血管疾病的总人群、男性人群以及女性人群的YPLL、AYLL均随时间呈递增趋势。结论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宝山区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严重影响了宝山区居民的健康。
- 李欣徐世源蔡卫华
-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寿命损失分析
- 2005-2021年宝山区主要慢性病过早死亡对期望寿命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分析上海市宝山区2005—2021年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变化及其对期望寿命的影响,为完善慢性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收集2005—2021年宝山区户籍居民死亡资料,采用简略寿命表法计算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4类慢性病导致的早死概率和居民期望寿命;采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4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变化趋势,采用Arriaga分解法分析早死概率变化对期望寿命的影响。结果2005—2021年宝山区居民4类慢性病早死概率总体呈下降趋势(AAPC=-1.010%,P<0.05),其中女性(AAPC=-2.551%,P<0.05)下降速度快于男性(AAPC=-0.214%,P<0.05)。居民期望寿命由2005年的80.31岁增加至2021年的84.12岁,其中男性增加了3.40岁,女性增加了4.32岁。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下降(AAPC=-1.518%、-1.284%和-4.666%,均P<0.05)分别使居民期望寿命增加0.46、0.11和0.02岁,贡献率分别为12.18%、2.90%和0.63%;其中男性心脑血管疾病早死概率变化使期望寿命下降0.12岁,负向贡献来源于30~39岁和45~59岁年龄组。糖尿病早死概率上升(AAPC=3.731%,P<0.05)使居民期望寿命下降0.11岁,贡献率为-2.90%,其中女性糖尿病早死概率变化使期望寿命增加0.04岁,正向贡献主要来源于65~69岁年龄组,而男性糖尿病早死概率变化使期望寿命下降0.20岁,各年龄组均呈负向贡献。结论2005—2021年上海市宝山区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期望寿命增加,应重点关注男性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过早死亡对期望寿命的影响。
- 李鹏斌刘世友孟杨汪金辰蔡卫华茅俭英
- 关键词: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