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兰兰

作品数:18 被引量:156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土壤
  • 6篇养分
  • 6篇土壤养分
  • 6篇秸秆
  • 6篇秸秆覆盖
  • 5篇作物
  • 4篇油菜
  • 4篇生态
  • 3篇农业
  • 3篇农作
  • 3篇保护性耕作
  • 2篇需水
  • 2篇需水量
  • 2篇养分效应
  • 2篇三熟
  • 2篇三峡库区
  • 2篇生长发育
  • 2篇生理生化
  • 2篇水分
  • 2篇土壤养分效应

机构

  • 18篇西南大学
  • 1篇广西财经学院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8篇薛兰兰
  • 15篇王龙昌
  • 13篇胡小东
  • 13篇张云兰
  • 11篇邹聪明
  • 4篇刘晓建
  • 3篇谢小玉
  • 2篇张臻
  • 1篇杨瑞吉
  • 1篇李保证
  • 1篇邓小勇

传媒

  • 4篇农机化研究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棉花学报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2007年中...

年份

  • 5篇2011
  • 8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温伏旱区旱地农作系统水分供需平衡特征与生态适应性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天然降水是高温伏旱区旱地农作系统的主要水资源。根据调查资料和田间实验结果,以高温伏旱代表区域奉节、万州、沙坪坝为研究区,计算出重庆几种主要种植模式(小麦-玉米-甘薯、胡豆-玉米-甘薯、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玉米-甘薯、胡豆-玉米-大豆、油菜-玉米-甘薯)的需水量,系统地分析在坡度0°、5°、10°、15°、20°、25°耕地上,不同降雨年型中,主要种植模式水分供需平衡与错位特征,并利用水分生态适应性数学模型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奉节3种降雨年型主要是由各年5-9月的实际降雨量决定的,万州3种降雨年型各月降雨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7-9月,沙坪坝3种降雨年型的年降雨量差异的最明显月份为7月。3个研究区和北碚实验区的平均年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大小顺序是奉节>北碚>万州>沙坪坝。就相同的复作模式而言,不同研究区作物需水量的大小顺序为:奉节>万州>沙坪坝;同一研究区不同复作模式需水量大小顺序为:油菜-玉米-甘薯>胡豆-玉米-大豆>马铃薯-玉米-甘薯>小麦-玉米-大豆>胡豆-玉米-甘薯>小麦-玉米-甘薯。在平整的耕地上,奉节只有丰水年适宜在坡度较小的耕地上种植小麦-玉米-甘薯、胡豆-玉米-甘薯和小麦-玉米-大豆。万州丰水年可以在平整的土地上种植各种复作模式,平水年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甘薯。沙坪坝平水年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甘薯、胡豆-玉米-甘薯和小麦-玉米-大豆。通过积极调整种植结构,调节播种时间,采用保护性耕作,抗旱品种培育与生物抗旱技术,大力修建蓄水工程,发展设施农业等措施改善水资源利用状况,提高旱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张云兰王龙昌邹聪明胡小东薛兰兰
关键词:作物需水量农作系统
保护性耕作农田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在西南地区三熟制套作模式下,以常规平作(T)为对照,连续2a进行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垄作(R)、平作+秸秆覆盖(TS)、垄作+秸秆覆盖(RS)、平作+秸秆覆盖+腐熟剂(TSD)和垄作+秸秆覆盖+腐熟剂(RSD)等5种处理对农田耕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T相比,RSD,TSD,RS,TS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钾含量和pH值。在3-7月份,RSD与TSD处理的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含量比RS与TS处理要高,但在10月份RSD与TSD处理的土壤碱解氮要低于RS和TS。与对照T相比,在不同时期,R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碱解氮和全氮的含量,其它养分含量无明显差异。试验结果说明了这5种保护性耕作处理均在不同时期很好地调节了土壤养分的供应情况。
邹聪明胡小东张云兰薛兰兰张臻Shakeel Ahmad Anjum王龙昌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模式土壤养分
秸秆覆盖对土壤养分和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1
2011年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不同量覆盖条件下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的效应以及旱地油菜株高、花序数和分枝数的差异,并进行了产量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耕层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没有明显作用,总体上全氮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水平玉米秸秆覆盖处理较水稻秸秆覆盖处理对碱解氮的积累作用较明显;秸秆覆盖处理大部分可以提高耕层土壤全钾;不同秸秆对耕层土壤钾素的影响不同,水稻秸秆覆盖处理对土壤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的效果优于玉米秸秆覆盖;速腐剂的使用对有机质、碱解氮积累没有影响,但可以增加土壤全氮、全磷的累积,无作物的情况下速腐剂可以增加耕层土壤全钾的积累。秸秆覆盖对油菜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秸秆覆盖可以显著提高油菜的株高,增加分枝数和花序数;速腐剂的加施对营养生长的效果明显,但对生殖生长的效果未显现出来。秸秆覆盖可以增加油菜产量,同水平秸秆覆盖速腐剂处理的产量最高。
薛兰兰Shakeel Ahmad Aunjum刘晓建邹聪明胡小东张云兰王龙昌
关键词:秸秆覆盖土壤养分油菜
三峡库区农业资源持续高效利用模式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针对三峡库区资源环境和农业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了农业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的主要生产模式,即:种—养—加—销一体化模式、农林牧复合模式、农林复合模式、种—养立体农业模式和庭院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等,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此外,提出了实现农业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的建议和对策。
薛兰兰王龙昌胡小东张云兰
关键词:三峡库区农业资源持续高效利用
辣椒开花结果期对干旱胁迫响应机制的研究被引量:20
2009年
在遮雨网室以辣椒品种串串香、世纪红作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抗干旱能力的辣椒品种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效应。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的加剧,辣椒叶片的叶绿素(Chl)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呈增加趋势,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等保护酶活性则先升高后降低。品种串串香比世纪红有着相对较高的Chl含量、Pro含量及SOD和POD活性(或活性的增幅),相对较低的MDA含量,表明串串香抵御干旱胁迫的能力相对较强,世纪红则相对较弱。
刘晓建谢小玉薛兰兰
关键词:辣椒干旱保护酶膜脂过氧化
秸秆覆盖保护性种植的土壤养分效应和作物生理生化响应机制研究
秸秆覆盖是一种高效节水的作物栽培技术,在改变农田下垫面性质和能量平衡、调节土壤温度及改善土壤水分状况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具有达到提高经济产量、减少水分无效消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目的。秸秆覆盖是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方面,对农...
薛兰兰
关键词:秸秆覆盖油菜养分效应生理生化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的高温伏旱区生态安全研究--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被引量:6
2010年
随着全球环境恶化的速度加快,区域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对高温伏旱区的生态安全的研究需求越来越迫切。本文利用基于能值理论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对重庆市江津区2002-2007年的生态安全现状做了全面评估。结果表明:(1)2002-2007年江津区均处于较安全等级,但是安全等级程度逐年下滑,因此需要密切关注;(2)在2002年之后,江津区一直处于强不可持续状态,程度呈逐渐加深的态势。
邹聪明胡小东张云兰薛兰兰Shakeel Ahmad Anjum王龙昌
关键词:生态安全
论西南季节性干旱区节水型农作制度的构建被引量:17
2010年
从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季节性干旱的多发性、旱作农业的重要地位3个方面论述了西南地区发展节水型农作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构建西南季节性干旱区节水型农作制度的基本思路.即①以多熟种植为特色的高效节水种植模式;②以保土保水为重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③以水资源高效利用为重点的节水灌溉与集雨补灌技术;④以农业资源合理开发为重点的立体农业技术;⑤以提高农作物抗旱性能为重点的化学抗旱保水技术.
王龙昌谢小玉张臻薛兰兰邹聪明张云兰胡小东
关键词:季节性干旱区节水型农作制度
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旱地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基于高温伏旱区
2010年
以高温伏旱区麦/玉/薯三熟为对象,研究了不同保护性耕作下旱地作物实际耗水量、需水量、作物系数和水分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保护性耕作明显降低作物耗水量、需水量和作物系数,增强了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能力,其效果顺序为:RSD>TSD>RS>TS>R>T(CK),处理RSD使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指数增强了6.47%。研究结果显示,高温伏旱区三熟制在平水年中,保护性耕作增强了作物生态适应性。
张云兰王龙昌邹聪明胡小东薛兰兰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作物需水量
基于能值分析方法的中国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被引量:19
2010年
为更深入了解中国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网络运行效率和发展潜力的空间差异,正确评价区域内农业生态系统对太阳能资源的利用现状与其可持续发展情况,利用能值分析方法对该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情况、环境承载情况和生态系统运行情况做了定量分析,结合GIS,对区域内各省、市、自治区农业生态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进行等级划分和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西藏、青海和新疆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其可持续发展性能(EIS)大于3.0;四川、重庆、云南、广西和甘肃,环境负载较高,发展潜力较差,EIS均小于0.5;内蒙古、宁夏、陕西和贵州则处于中间地带,EIS介于0.5和3.0之间.
胡小东王龙昌薛兰兰邹聪明张云兰
关键词:能值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