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莉
-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8例宫颈癌放疗后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调强放射治疗
- 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MRT)用于宫颈癌放疗后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价值。方法:28例宫颈癌放疗后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 (KPS≥70)放疗前均行1~3周期化疗,而后给予全程IMRT, 1...
- 陈真云盛修贵马悦冰薛莉刘娟张小玲王岸聪陈月婷张海燕
- 关键词:宫颈癌疗效预后
- 文献传递
- 26例宫颈癌常规放疗后盆腔复发的调强放射治疗
- 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MRT)用于宫颈癌常规放疗后盆腔复发患者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价值。方法:26例宫颈癌常规放疗后盆腔复发患者(KPS≥70)放疗前均行1~3周期化疗,而后行全程IMRT,1.8~2.2Gy/...
- 陈真云马悦冰盛修贵薛莉张小玲宋趣清
- 关键词:宫颈癌放疗后复发预后
- 文献传递
- 新辅助化疗在ⅠB2~ⅡA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
- 2009年
- 薛莉
-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宫颈癌
- 28例宫颈癌放疗后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调强放射治疗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用于宫颈癌放疗后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价值。方法:28例宫颈癌放疗后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KPS≥70)放疗前均行1~3个周期化疗,然后给予全程IMRT,1,8~2.3Gy/次,1次/日,5次/周,总处方剂量58~68Gy,中位剂量63.5Gy,同时设计28例患者的普通主动脉旁2野照射计划,拟给予相同的处方剂量,比较危险器官(organs at risk,OAR)受照射剂量。随机选择32例接受普通放疗的病例,比较IMRT和普通放疗的急慢性毒副反应及近期疗效。结果:28例患者均完成全程IMRT,照射靶区内计划靶区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的平均剂量为67.5Gy,90%的等剂量曲线(中位剂量63.5Gy)可以覆盖99%以上的肉眼肿瘤靶区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IMRT与普通主动脉旁两野比较,肾、脊髓、小肠的受照射剂量明显减小(P均<0.05),急、慢性毒副反应明显减少。两组完全缓解率和有效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年生存率IMRT组较普通放疗组明显提高(P<0.05),但3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RT技术用于治疗宫颈癌放疗后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可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靶区可以获得根治性剂量,临近危险器官得到很好的保护,临床近期疗效满意,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 陈真云盛修贵马悦冰薛莉刘娟张海燕张小玲
- 关键词:宫颈肿瘤淋巴转移主动脉调强适形
- 32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分析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 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治疗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32例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KPS≥70)在放疗前均行1~3个周期的化疗,而后给予全程IMRT。其中17例为术后、化疗后预防性照射,15例为术后、放疗和(或)化疗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和(或)盆腔壁复发的放疗。结果 32例患者均完成全程放射治疗,预防性照射的计划靶区(PTV)中位剂量为56.8Gy;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盆壁复发的胛V中位剂量为60.6Gy,90%的等剂量曲线可以覆盖99%以上的肉眼肿瘤靶区(GTV)体积。小肠、膀胱、直肠、肾脏和脊髓的中位剂量分别为21.3Gy、37.8Gy、35.3Gy、8.5Gy和22.1Gy。14例患者出现Ⅰ~Ⅱ级消化道反应,其中Ⅱ级反应者3例,I级反应者11例;5例出现Ⅰ~Ⅱ度骨髓抑制;12例出现Ⅰ级皮肤反应。1年生存率为100%。预防性照射的2、3年生存率均为100%;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和(或)盆腔壁复发患者的2、3年生存分别为5/7和3/6。结论 IMRT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的预防性照射和复发患者的放疗均可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邻近危险器官得到保护,临床近期疗效满意。
- 陈真云马悦冰盛修贵张小玲薛莉宋趣清刘乃富苗华芹
-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子宫内膜癌调强适形
-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调强适形放射治疗32例分析
- 目的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价值。方法 32例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KPS≥70)放疗前均行1~3周期化疗,而后给予全程IMRT,17例为术后、化疗后预防...
- 陈真云马悦冰张小玲盛修贵薛莉宋趣清刘乃富苗华芹
- 关键词: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