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才登

作品数:128 被引量:589H指数:10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21世纪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3篇期刊文章
  • 19篇专利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7篇化学工程
  • 25篇理学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电气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4篇乳液
  • 38篇丙烯酸
  • 34篇乳液聚合
  • 34篇丙烯
  • 24篇聚氨酯
  • 20篇丙烯酸酯
  • 19篇环氧
  • 18篇共聚
  • 16篇改性
  • 15篇乙烯
  • 15篇涂料
  • 15篇微球
  • 14篇树脂
  • 14篇水性
  • 14篇苯乙烯
  • 11篇聚丙烯
  • 11篇聚丙烯酸
  • 11篇聚丙烯酸酯
  • 10篇乳胶粒
  • 10篇室温固化

机构

  • 125篇天津大学
  • 8篇天津市技术物...
  • 5篇香港科技大学
  • 3篇天津金戈科技...
  • 2篇吉首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油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兰州石油化工...
  • 1篇天津市第一轻...
  • 1篇高碑店市隆泰...

作者

  • 128篇袁才登
  • 45篇曹同玉
  • 35篇王艳君
  • 23篇许涌深
  • 11篇曹建伟
  • 11篇缪爱花
  • 10篇曾建国
  • 8篇郭睿威
  • 7篇王崇林
  • 6篇李江涛
  • 5篇陈国华
  • 5篇姚芳莲
  • 5篇陈苏
  • 5篇刘德华
  • 4篇陈杰
  • 4篇李莹
  • 4篇王勇强
  • 4篇许湧深
  • 4篇彭艳
  • 3篇何靖

传媒

  • 21篇热固性树脂
  • 9篇高校化学工程...
  • 9篇丙烯酸化工与...
  • 6篇天津大学学报...
  • 5篇化学工业与工...
  • 4篇化工学报
  • 4篇高分子材料科...
  • 4篇网络聚合物材...
  • 3篇高分子通报
  • 3篇涂料工业
  • 3篇塑料工业
  • 3篇弹性体
  • 3篇第七届丙烯酸...
  • 3篇中国化工学会...
  • 2篇丙烯酸化工
  • 2篇橡塑资源利用
  • 2篇中国化工学会...
  • 1篇现代化工
  • 1篇塑料
  • 1篇石化技术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10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10篇2007
  • 8篇2006
  • 15篇2005
  • 12篇2004
1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溶性聚合物存在下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乳液共聚合
2012年
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为单体,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并向反应体系加入适量的水溶性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进行一次投料的间歇乳液聚合反应,详细分析了该体系的动力学规律和乳胶粒直径及分布的规律,通过乳液聚合的动力学模型探讨了水溶性聚合物及其它因素对聚合反应速率、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水溶性聚合物参与的乳液聚合反应规律与小分子乳化剂的乳液聚合基本相似,但聚合反应速率大大下降。
曲勃燕袁才登邢竞男许涌深曹同玉
关键词:乳液聚合水溶性聚合物动力学
乳液聚合成核阶段的模拟与分析被引量:5
2003年
建立了乳液聚合成核阶段的Monte Carlo模型,并用计算机对一个体积为10-17m3的微型反应器中苯乙烯的乳液聚合进行了模拟。以计算机生成随机数作为自由基被胶束和乳胶粒捕获的几率,模拟了在微型反应器中每一个自由基的生成、被胶束或乳胶粒捕获的过程以及每一个乳胶粒的生成及增长过程。通过对每一个乳胶粒在增长过程中各参数的统计计算,研究了乳液聚合成核阶段诸参数(乳胶粒数目、乳胶粒直径与粒径分布、单体转化率、聚合反应速率等)与乳化剂浓度[S]及引发剂浓度[I]的关系。结果表明,苯乙烯的乳液聚合体系中乳胶粒数目与[S]0.5996[I]0.4016成正比;在成核阶段乳胶粒直径分布先变宽后变窄,乳液聚合过程中乳胶粒直径分布有自动变窄的趋势;成核阶段持续时间t12与[S]0.60[I]-0.60成正比,成核阶段结束时的单体转化率x12与[S]1.20[I]-0.20成正比。
袁才登缪爱花王艳君曹同玉
关键词:乳液聚合MONTECARLO方法数学模型计算机模拟
桐油基聚氨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以桐油基酸酐和丁二醇为原料通过酯化及酯交换反应合成了桐油基多元醇,并进一步以制备的桐油基多元醇和/或聚丙二醇为羟基组分,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反应制备了桐油基聚氨酯。考察了桐油基聚氨酯的耐水性、耐醇性和漆膜硬度,并讨论了桐油基多元醇和聚丙二醇比例对聚氨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桐油基多元醇可提高漆膜硬度、耐水性及耐醇性。
邵丽英袁才登赵晓明许涌深唐克华
关键词:桐油聚氨酯耐水性
苯乙烯-马来酸酐-丙烯酸丁酯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
2014年
以苯乙烯(St)、马来酸酐(MAh)及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合成了苯乙烯-马来酸酐-丙烯酸丁酯三元共聚物(SMB)并作为环氧树脂(E-51)韧性固化剂。测定了SMB的酸酐值;采用红外光谱对SMB及SMB/E-51固化物进行表征;通过热重分析考察了该SMB/E-51固化体系的热性能;比较了不同配比的SMB/E-51固化产物在150℃经过不同时间后的剪切强度;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比了SMB与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SMA)分别作为环氧树脂固化剂时所得的固化产物的冲击断面形貌。结果表明,该固化剂的酸酐值为0.356 mol/100 g。E-51/SMB固化产物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最大失重速率温度(Tmax)达430℃;当E-51/SMB的质量比为1/1.2时,固化产物表现出较佳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在150℃下保温36 h后,对不锈钢的搭接剪切强度达到15.40 MPa,高于在相同条件和最佳配比下的E-51/SMA固化产物;且E-51/SMB固化体系的韧性也优于E-51/SMA固化体系。
段亚冲王景棚陈苏陈杰袁才登
关键词:固化剂热性能剪切强度
中空聚合物乳胶粒的制备
研究了在制备中空聚合物乳胶粒过程中,甲基丙烯酸用量、乳化剂用量对最终中空乳胶粒粒径、空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用量为单体量的30﹪,乳化剂在核层以及壳层制备过程中用量分别为单体量的0.15﹪和0.2﹪时,能得到...
缪爱花袁才登何晓华曹同玉
关键词:种子乳液聚合乳胶粒形态
文献传递
无机-有机复合改性聚磷酸铵的制备及其在不饱和聚酯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5年
利用二氧化硅(Si O2)和硅烷偶联剂KH570对聚磷酸铵(APP)进行表面改性,得到了一种无机-有机复合改性聚磷酸铵(MAPP),并制备了聚磷酸铵/不饱和聚酯(UP)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水接触角法等表征了改性前后聚磷酸铵的结构和性能,采用SEM观察了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利用拉伸测试、极限氧指数法等分析了改性后的聚磷酸铵对U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阻燃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的聚磷酸铵相比,改性后的聚磷酸铵与UP基体的界面黏结性有显著改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均得到了明显提高。此外,MAPP/UP复合材料显示出更好的耐水性。
袁才登陈苏段亚冲陈杰
关键词:聚磷酸铵复合改性不饱和聚酯力学性能阻燃性能
磁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的制备与研究被引量:19
2001年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得了聚 (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 )共聚物微球 .进而采用磁流体存在下的分散聚合法制得了磁性聚合物微球 .分别研究了共聚单体——甲基丙烯酸的用量对微球表面羧基含量、直径与直径分布的影响及磁流体用量对微球磁响应性、直径与直径分布的影响 .
王艳君刘江峰姚兆玲袁才登曹同玉
关键词:分散聚合磁性聚合物微球甲基丙烯酸甲酯
环氧树脂基发泡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主要研究了发泡剂、发泡助剂及纤维增强对一种可诱导骨再生的环氧发泡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孔隙率是影响发泡材料力学性能的最重要因素,且存在一临界值;发泡剂及助剂都是通过改变孔隙率从而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随发泡剂用量的增加,环氧基发泡材料的力学性能存在临界转变点。发泡助剂如氧化锌和硬脂酸锌的加入能有效地降低偶氮二甲酰胺(简称AC)的分解温度,改善发泡效果。纤维增强相的加入能明显地提高发泡材料的力学性能。
雷雨万怡灶王玉林袁才登杜娟
关键词:环氧树脂发泡力学性能
一种用于硬质聚氨酯泡沫的复合阻燃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硬质聚氨酯泡沫的复合阻燃剂,按质量百分比由75%~83.5%的无机组合物和25%~16.5%的有机磷酸酯组成,无机组合物按质量分数由40%~70%聚磷酸铵,5%~35%石墨,25%~55%膨润土组成;...
袁才登王健曾海唤董志刚段亚冲
文献传递
丙烯酸系聚合物水溶胶的合成及性能被引量:3
1999年
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MMA/BA/AA丙烯酸系三元共聚物,分别以氨水和三乙醇胺为中和剂对其进行氨化处理,制得了丙烯酸系共聚物水溶胶.研究了丙烯酸用量、中和剂种类及用量、氨化温度和固化剂用量对水溶胶性质及涂膜性能的影响,找到了制备优质水溶胶的最佳工艺条件。
袁才登王艳君许涌深田丽丽曹同玉
关键词:丙烯酸酯共聚物水溶胶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