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裴小娟

作品数:22 被引量:72H指数:6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9篇乳腺
  • 8篇蛋白
  • 8篇肿瘤
  • 6篇细胞
  • 6篇腺癌
  • 5篇乳腺癌
  • 5篇浸润性
  • 4篇信号
  • 4篇乳腺浸润
  • 4篇乳腺浸润性
  • 4篇食管
  • 3篇蛋白表达
  • 3篇信号传导
  • 3篇乳腺浸润性癌
  • 3篇食管癌
  • 3篇临床病理
  • 3篇浸润性癌
  • 3篇病理
  • 2篇导管
  • 2篇导管癌

机构

  • 16篇惠州市中心人...
  • 6篇汕头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中华医学会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惠州中心人民...

作者

  • 22篇裴小娟
  • 9篇杨清绪
  • 8篇刘少杰
  • 5篇苏敏
  • 4篇朱影玲
  • 4篇王晓冰
  • 3篇韩安家
  • 3篇彭伟强
  • 3篇田东萍
  • 3篇黄宇康
  • 3篇薛秀芬
  • 2篇翁剑华
  • 2篇武彤彤
  • 1篇王育凯
  • 1篇张素花
  • 1篇张素花
  • 1篇赵文丽
  • 1篇甘启焕
  • 1篇陈玲
  • 1篇李红星

传媒

  • 5篇汕头大学医学...
  • 3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中国法医学杂...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5篇2016
  • 1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4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56例临床分析
2012年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NAC)后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检出率和假阴性率,评估NAC后行SLNB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56例接受NAC的乳腺癌患者,按临床腋窝淋巴结状态分为临床淋巴结阴性(N0)组(A组)和阳性(N1~2)组(B组),予TEC 4个疗程结束后第14 d手术,以亚甲蓝为示踪剂先行SLNB,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术后对两组SLN检出率及假阴性率进行比较。结果:A组SLN检出率及假阴性率分别为100.0%(7/7)及0.0%(0/1),B组SLN为87.8%(43/49)及11.8%(2/17),两组检出率及假阴性率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AC后的患者行SLNB是可行的。对于腋窝淋巴结临床阴性的乳腺癌患者,NAC后的SLNB能准确判断腋窝淋巴结的状态,指导腋窝淋巴结的处理。
刘少杰裴小娟彭伟强黄宇康李红星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哨淋巴结活检腋窝淋巴结清扫
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系列研究
杨清绪裴小娟韩安家李智石慧娟武彤彤赵文丽朱淑玲
该课题组历经11年多时间,针对多病种,不同种类,不同肿瘤,系统的研究了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联系,涉及病种多(包括:乳腺癌,鼻咽癌,结直肠癌,肝细胞肝癌及甲状腺癌),病例数量大,并且部分病例有随访...
关键词:
关键词:恶性肿瘤细胞周期调节因子临床病理诊断
开窗术联合负压引流治疗颌骨大型囊性病变24例
2016年
目的:探讨开窗术联合负压引流治疗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的可行性,为治疗颌骨大型囊性病变提供更佳的临床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患者的资料。结果:本组术后囊腔内见新生骨质生成,囊腔逐渐缩小或消失;颌面外形恢复良好,均无继发感染、复发等并发症。结论:开窗术联合负压引流是治疗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的有效方法。
牛艳红方喜泉裴小娟
关键词:开窗术负压引流颌骨囊性病变
乳腺浸润性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TGFβ1)的表达与微血管计数(MVC)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经手术治疗的乳腺浸润性癌62例及12例正常乳腺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和CD34、VEGF及TGFβ1的免疫组化染色。根据CD34阳性结果计数测定MVC。记录乳腺浸润性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如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型及有无腋淋巴结转移等资料,并将MVC、VEGF和TGFβ1表达结果分别与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乳腺浸润性癌组织MVC值(55.62±11.07)、VEGF和TGFβ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61%和56.45%)均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分别为12.65±5.73,16.67%,16.67%)(P<0.05);MVC值在有腋淋巴结转组(65.53±20.36)高于无腋淋巴结转移组(46.15±16.52),差异有显著性(P<0.01);VEGF和TGFβ1表达的阳性率在有腋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68.75%和78.13%)高于无腋淋巴结转移组(均为3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当VEGF或TGFβ1表达阳性时,MVC值增高(分别为62.82±16.31和59.35±12.76),与VEGF或TGFβ1表达阴性组(分别为51.16±12.53和50.80±15.6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VEGF和TGFβ1之间也存在较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VEGF和TGFβ1相互作用介导了肿瘤血管生成,MVC、VEGF和TGFβ1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乳腺浸润性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王晓冰杨清绪裴小娟
关键词:乳腺癌微血管计数VEGFTGFΒ1
乳腺叶状肿瘤28例临床诊疗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以及影响预后的可能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2011年8月收治的28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平均年龄34岁,但发病年龄两极分布较明显。其中19例为良性,9例为交界性。全部患者均手术治疗,其中乳腺区段切除术12例,扩大区段切除术15例,乳房单纯切除术1例。全部病例均术后随访,时间为6~48个月,2例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乳腺叶状肿瘤发病率较低,发病年龄较广,青春期及围绝经期发病较为集中,需结合病史、影像学检查及穿刺/冰冻病理等因素明确诊断。规范手术治疗乳腺分叶状肿瘤效果确切。
刘少杰裴小娟彭伟强黄宇康翁剑华
关键词:乳腺叶状肿瘤
原发性不孕症子宫内膜组织学诊断分级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不孕症子宫内膜组织学诊断分级及其与临床治疗的关系。方法对112例原发性不孕症患者月经来潮6h内的子宫内膜进行组织学观察,并进行分级诊断,即分为增生和分泌反应两类,再各以其反应强度由弱到强分为Ⅰ~Ⅲ级。同时筛选16例有生育史的子宫内膜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原发性不孕症组及对照组分泌反应类显著高于增生反应类(P均<0.01)。不孕症组分泌反应Ⅲ级显著低于分泌反应Ⅰ级与Ⅱ级之和(P<0.01),而对照组分泌反应Ⅲ级则高于分泌反应Ⅰ级与Ⅱ级之和(P<0.05)。原发性不孕症组分泌反应Ⅲ级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1),治疗以激素为主。结论原发性不孕症子宫内膜组织学分级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王晓冰杨清绪裴小娟
关键词:不育女性子宫内膜组织学
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球体外生长传代及分化鉴定被引量:7
2004年
田东萍苏敏吴贤英王育凯裴小娟
关键词: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神经生物学细胞分离
三阴型乳腺浸润性癌中膜突蛋白高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膜突蛋白(Moesin)在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浸润性癌临床病理及不同分子亚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0例乳腺浸润性癌及53例癌旁正常组织中Moesin蛋白的表达。结果 :(1)Moesin在乳腺浸润性癌的阳性表达率51.67%(62/12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5.66%(3/53),Moesin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TNM分期及有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均P<0.01);(2)Moesin表达与Ki-67高增殖指数(≥14%)、CK5/6及EGFR表达呈正相关,与ER及PR表达呈负相关(均P<0.01);(3)Moesin在三阴型乳腺浸润性癌的阳性表达率(89.58%,43/48)明显高于其他分子亚型(P<0.01),以基底细胞样型阳性率最高(22/23,95.65%);(4)Moesin表达与Luminal A型呈负相关,与三阴型呈正相关(均P<0.01);但与Luminal B、HER-2过表达型不相关(P>0.05)。结论:高表达Moesin与乳腺浸润性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尤其三阴型乳腺浸润性癌有更高的表达,Moesin可为三阴型乳腺浸润性癌临床基因治疗提供新靶点。
裴小娟王晓冰薛秀芬朱影玲刘少杰
关键词:膜突蛋白分子分型
膜突蛋白和上皮细胞钙黏蛋白在非特殊型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通过比较膜突蛋白和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在非特殊型乳腺浸润性癌(BIC-NST)、乳腺导管原位癌(BDCIS)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膜突蛋白和E-cadherin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乳腺癌病例标本,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4例BIC-NST、84例BDCIS及53例癌旁组织中膜突蛋白和E-cadherin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16例新鲜BIC-NST组织的膜突蛋白表达。结果膜突蛋白在BIC-NST及BDCIS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而E-cadherin在BIC-NST及BDCIS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膜突蛋白在BIC-NSTⅢ级分化组的表达率明显高于Ⅰ级分化组(P〈0.05),而且组织分级越高,膜突蛋白表达越高,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但E-cadherin在BIC-NST Ⅲ级分化组的表达率明显低于Ⅰ级分化组(P〈0.05),而且组织分级越高,E-cadherin表达越低,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在BDCIS组织中膜突蛋白及E-cadherin表达与分级不相关。膜突蛋白表达在患者临床分期Ⅲ+Ⅳ期中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的表达(P〈0.01),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但与年龄、肿物大小及脉管浸润不相关;E-cadherin表达在患者临床分期Ⅲ+Ⅳ期中的表达明显低于Ⅰ+Ⅱ期的表达(P〈0.01),与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相关(P〈0.01),但与年龄、肿物大小不相关;膜突蛋白及E-cadherin在BIC-NST(P=0.021)及BDCIS(P=0.032)中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膜突蛋白信号的高表达及E-cadherin信号的低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为乳腺癌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裴小娟薛秀芬朱影玲刘少杰韩安家杨清绪
关键词:乳腺肿瘤钙黏着糖蛋白类
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基因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基因(ATM)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5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BIDC)、37例导管原位癌(BDCIS)及53例癌旁正常组织(NBTAC)中的ATM mRNA的表达。结果:①ATM mRNA在BIDC中的表达明显低于NBTAC(P<0.01)。②ATM mRNA在BDCIS的表达低于NBTAC,但无统计学意义。③ATM mRNA在Ⅲ级BIDC中的表达率明显低于Ⅰ级分化组(P<0.05),但Ⅰ与Ⅱ级和Ⅱ与Ⅲ级分化组间ATMmRNA表达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④ATM mRNA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间呈正相关(r=0.312,P<0.05),即组织分化越低,ATM mRNA表达越低。⑤ATM mR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与否无关。⑥ATM mRNA表达在患者临床分期Ⅱ+Ⅲ期中的表达明显低于Ⅰ期的表达(P<0.05)。结论:ATM mRNA在BTDC组织中表达降低,可为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基因干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裴小娟刘少杰张素花杨清绪
关键词:乳腺肿瘤浸润性导管癌原位杂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