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咏思

作品数:42 被引量:167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4篇经穴
  • 12篇电针
  • 12篇心肌
  • 12篇心肌缺血
  • 12篇痛经
  • 12篇缺血
  • 10篇缺血大鼠
  • 10篇内关
  • 9篇痛经大鼠
  • 6篇不同频率电针
  • 5篇得气
  • 5篇针灸
  • 5篇寒凝
  • 4篇电针内关
  • 4篇血流
  • 4篇血流量
  • 4篇血瘀
  • 4篇针刺
  • 4篇皮肤血流
  • 4篇皮肤血流量

机构

  • 42篇北京中医药大...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中国航天员科...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北京劳动保障...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42篇许咏思
  • 37篇嵇波
  • 28篇张露芬
  • 25篇张鹤
  • 25篇李晓泓
  • 24篇宋艳
  • 16篇胡琅琳
  • 15篇朱江
  • 15篇李志刚
  • 11篇张玲
  • 11篇沈小雨
  • 11篇任晓暄
  • 10篇朱世鹏
  • 10篇丁娜
  • 10篇杨佳敏
  • 10篇赵雅芳
  • 9篇申松希
  • 9篇郭孟玮
  • 8篇齐丹丹
  • 8篇张平

传媒

  • 5篇中医药学报
  • 5篇第四届中医药...
  • 3篇微循环学杂志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针刺研究
  • 2篇第三届国际针...
  • 1篇World ...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心脏杂志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医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8篇2015
  • 6篇2014
  • 22篇2013
  • 2篇2012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大鼠相关经穴皮肤血流灌注量影响的后效应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处于正常生理态、心肌缺血损伤病理态、低频或高频电针干预态时相关经穴皮肤血流灌注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探寻不同频率电针治疗心肌缺血损伤后其相关经穴反映的后效应。方法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经穴低频电针治疗组(经穴A组)、经穴高频电针治疗组(经穴B组)5组,每组10只。于第3次治疗结束后即刻、30 min、60 min应用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观测各组大鼠双侧内关、郄门、天泉穴区和非经非穴对照点的皮肤血流灌注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内关、郄门、天泉双侧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均显著降低(P<0.01,P<0.05);低频或高频电针治疗后,各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不同程度升高,其中经穴A组内关、郄门、天泉双侧穴区均以治疗后即刻血流灌注量更接近空白对照组;经穴B组左侧3个穴位均以治疗后30 min更接近空白对照组,而右侧3个穴位均以治疗后60 min更接近空白对照组。结论低频电针在干预心肌缺血损伤时对穴区血流灌注量变化影响的即时效应优于高频电针;高频电针在干预心肌缺血损伤时对穴区血流灌注量变化影响的后效应优于低频电针。
刘亚利赵国桢张平嵇波戴健路雅雯严明娜王丹郭孟玮毛颖秋孙晓敏白红新许咏思
关键词:心肌缺血损伤电针
关于“得气”的古今认识和近10年研究情况的分析(英文)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从不同针刺方法、刺激量及深度等可量化的方面切入,探寻这些因素与"得气"之间的关系。方法:系统收集关于"得气"的古文献以及近10年关于得气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相关文献。结果:(1)脑功能成像技术及得气量表应用为近10年最常用的"得气"量化指标;(2)影响针灸"得气"因素很多,涉及个人生理状态、疾病性质、穴位下解剖特点、不同针刺方法、刺激量及深度等,其中不同针刺方法、刺激量及深度等因素对"得气"的影响及机制不同。结论:(1)"得气"不等同于针感;(2)对隐性针感需要重新认识;(3)应重视施针者的针下感;(4)需要重新定义和理解"得气"的含义。
许咏思嵇波张鹤宋艳刘亚利张平张露芬李晓泓任晓暄郭孟玮赵雅芳朱江
关键词:得气针感针刺
“得气”含义及客观化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得气最早源于《黄帝内经》中的"气至",《内经》中以针刺前后脉象的变化作为客观指标,并始终描述为针刺过程中医者的客观感应。清代后,至现代针灸学定义中多将得气等同于针感,尤以患者的感觉为重。随着中医针灸理论的国际化发展,得气与痛感的区分及其生理机制方面的研究增多。在循证医学研究中,国际上对得气与疗效的关系仍有不同的学术见解,因而其客观化的评价标准及其生物学机制成为重要且亟待研究的学术问题。可从医生和患者两方面综合评价,并结合疗效,探索客观界定得气的标准。
张玲申松希朱世鹏许咏思任晓暄郭盂玮赵雅芳李晓泓嵇波张露芬朱江
关键词:得气客观化针灸疗法气至病所
不同时机介入电针对模拟失重大鼠肝脏组织结构、功能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预针刺和针刺治疗对模拟失重大鼠肝脏组织结构、功能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探讨不同时机介入电针治疗对模拟失重大鼠肝脏损伤的防护机制。方法将20只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预针刺组和针刺组,每组5只。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自由活动饲养4周;模型组、预针刺组和针刺组大鼠尾部悬吊4周制造模拟失重大鼠模型,预针刺组在尾吊前1周,电针刺激双侧"肾俞""脾俞"和"三阴交"穴,每次30 min,每日1次,共治疗7次;针刺组针刺治疗与尾部悬吊同时开始,大鼠尾部悬吊过程中,电针刺激"肾俞""脾俞"和"三阴交"穴,每次30 min,隔日治疗1次,共针刺14次。采用HE染色法物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结构的变化,比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及肝脏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肝脏组织HE染色切片观察显示:模型组大鼠肝脏中央静脉周围出现大面积的肝细胞变性;经电针治疗后,大鼠肝脏组织结构病理变化较模型组有所改善,且预针刺组疗效优于针刺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活性和肝脏组织NO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预针刺组大鼠血清ALT活性及肝脏组织NO含量显著降低(均P<0.05),针刺组以上指标变化不显著。与预针刺组比较,针刺组ALT活性有升高趋势,NO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预针刺较针刺治疗更能有效地缓解大鼠尾部悬吊引起的肝脏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损伤,其机理可能与NO有关。
宋艳赵国桢汪德生赵百孝嵇波张鹤毛颖秋张平许咏思刘亚莉路雅雯戴健李莹辉
关键词:模拟失重肝脏损伤血清谷丙转氨酶
不同频率电针对心肌缺血大鼠相关经穴和非相关经穴电阻的影响
:观测大鼠心肌缺血后相关经穴和非相关经穴电阻值的变化及高频或低频电针对其影响的规律. 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6只,将18只心肌缺血损伤模型成功大鼠平均分在模型组6只、高频治疗组6只和低频治疗组...
嵇波胡琅琳丁娜李晓泓张露芬李志刚许咏思张鹤宋艳
关键词:心肌缺血电针疗法
寒凝血瘀证痛经大鼠模型制备和评价方法的探究
目的:由于痛经发病率高,其病因病机及治疗常为人们所关注。本文旨在探寻和分析寒凝血瘀证痛经大鼠模型制备和评价方法。方法:本文对近20年寒凝血瘀证痛经模型建立和评价的方法进行了系统回顾,包括实验动物的选择、致冷的方法、寒凝血...
许咏思嵇波沈小雨张玲罗莉朱世鹏杨佳敏张露芬李晓泓朱江
关键词:寒凝血瘀痛经
痛经状态的子宫微循环变化被引量:12
2013年
痛经(Dysmenorrhea)是指妇女经期或行经前后,周期性出现的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肢冷,甚至剧痛晕厥,临床上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种。痛经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一般在初潮开始就会发生,多见于未婚青年。由于痛经发作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因而对其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
许咏思嵇波朱江
关键词:继发性痛经微循环变化子宫妇科常见病小腹疼痛未婚青年
不同频率电针对心肌缺血大鼠相关经穴和非相关经穴电阻的影响
目的:观测大鼠心肌缺血后相关经穴和非相关经穴电阻值的变化及高频或低频电针对其影响的规律。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6只,将18只心肌缺血损伤模型成功大鼠平均分在模型组6只、高频治疗组6只和低频治疗组6只...
嵇波胡琅琳丁娜李晓泓张露芬李志刚许咏思张鹤宋艳
关键词:电针内关心肌缺血
文献传递
经穴皮肤电阻特性的研究情况分析
系统整理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国内外临床与实验研究文献,经穴皮肤低电阻是腧穴电学特性之一,表现为生理状态下经穴低电阻具有节律性,左右对称性,疾病会破坏这种平衡,通过针灸治疗可到达新的平衡。目前64电极经穴电阻测量仪的开发...
嵇波胡琅琳李志刚李晓泓张露芬许咏思张鹤宋艳
关键词:皮肤电阻经穴电阻特性
文献传递
基于心脏和经脉穴位探讨Ca^(2+)-钙调蛋白与交感神经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Ca^(2+)、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和交感神经(sympathetic nerves,SN)在心血管系统生理病理变化及经脉穴位的效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系统分析了Ca^(2+)-CaM在心肌功能活动中和心肌缺血中的效应,在药物干预心血管功能活动中的介导效应及其介导的经穴-脏腑相关的效应;SN在经穴-脏腑相关中的介导效应,在心血管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中的效应,CaM与SN的相关性以及二者在心脏、经脉穴位效应中的可能机制。发现Ca^(2+)-CaM和SN与心脏、经脉穴位密切相关。目前很少有人关注Ca^(2+)-CaM和SN在心脏与经脉穴位相关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和机制。因此,基于Ca^(2+)-CaM和SN探讨心脏-经脉经穴相关的双向效应和机制,将会为经络的理论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值得深入探讨。
嵇波胡琅琳李志刚张露芬李晓泓许咏思张鹤
关键词:钙调蛋白交感神经心血管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