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林蛙
  • 4篇中国林蛙
  • 2篇养殖
  • 2篇蝌蚪
  • 2篇卵孵化
  • 2篇哈士蟆
  • 2篇孵化
  • 1篇单胞菌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水平
  • 1篇幼龄
  • 1篇越冬
  • 1篇杂鱼
  • 1篇日粮
  • 1篇生长发育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嗜水气单胞菌
  • 1篇受精卵
  • 1篇受精卵孵化

机构

  • 4篇吉林省农业科...
  • 3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8篇许殿申
  • 4篇姚和元
  • 1篇刘彤
  • 1篇金得哲
  • 1篇钱爱东
  • 1篇华树芳
  • 1篇金顺丹
  • 1篇佟煜人
  • 1篇刘清河

传媒

  • 3篇特产研究
  • 1篇农村天地
  • 1篇吉林农业科学
  • 1篇野生动物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兽药杂志

年份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3
  • 3篇1992
  • 1篇199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消灭长白山中国林蛙水生主要害虫的技术措施被引量:1
2002年
长白山中国林蛙俗称哈士蟆,它的幼体一蝌蚪营在水中生活。蝌蚪每年从4月20日—5月10日由受精卵孵化发育而成,6月10日—20日出现前肢尾部开始吸收变态时止,全程大约40天。在此期间,蝌蚪的天敌来自水、陆、空。水中的天敌包括水生害虫和杂鱼;陆生天敌有家鸭和麝鼠;空中天敌主要是野鸭。在这几种天敌中,水生害虫危害程度最大并且难以控制和消灭。
许殿申
关键词:中国林蛙受精卵孵化哈士蟆杂鱼陆生
开放式养殖中国林蛙技术被引量:4
1992年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国林蛙输卵管(蛙油)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认识的提高,以林蛙为原料的加工业不断发展,保健食品、药用饮料、化妆品等种类越来越多,林蛙市场售价逐年上升。80年代初,吉林省开展人工养殖中国林蛙工作,经十余年探索性研究,总结如下养殖规程:
许殿申姚和元唐延斌
关键词:林蛙水产养殖
幼龄貉日粮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2
1992年
选择64只幼貉,分成4个试验组,饲喂蛋白质水平为25.81%、29.50%、34.17%和38.48%的日粮。饲养试验、消化试验和经济效益分析表明,饲喂蛋白质水平为34.17%日粮,貉生长发育较好。
许殿申金得哲华树芳佟煜人金顺丹
关键词:饲料蛋白生长发育
不同孵化方式对中国林蛙卵孵化率蝌蚪变态率的影响被引量:3
1993年
本文采用5种孵化方式孵化中国林蛙卵与自然孵化方式对照。结果表明:以塑料大棚最佳,孵化率为97%,变态率85%,体重1.0g,体长52.3mm。大棚对提高水温,防御低温冷害和对蝌蚪生长发育均有良好作用。
许殿申姚和元张福田
关键词:林蛙孵化蝌蚪变态率
模拟中国林蛙秋冬生态环境贮藏种蛙被引量:1
1992年
目前,大中型养蛙场由于林蛙下山比较集中,回捕数量大,一时难以销售,如贮存方法不当,死亡率较高。为了减少损失,我们探讨了简而易行,便于管理,死亡率较低的商品蛙和种蛙的越冬方法。一、商品蛙贮藏方法 9~10月中旬的林蛙,既不是全在水中生活,又不是完全陆地生活,为了便于管理,我们分别在室内外做了贮蛙试验。
许殿申姚和元张福田
关键词:林蛙越冬生态环境贮藏
林蛙红腿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4
2000年
从吉林省某研究所饲养林蛙的红腿病病蛙中分离出 2株革兰氏阴性杆菌 ,分别称之为FRS和 FRB,通过对两株菌进行形态、染色、生化和培养特性的鉴定 ,证明 FRS株为致病性嗜水汽单胞菌 ,经 2 2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证明 FRS对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高度敏感。
刘彤钱爱东许殿申刘清河
关键词:嗜水气单胞菌
应用膨化饵料饲喂林蛙蝌蚪试验
1991年
为减轻饵料对水面的污染,提高蝌蚪饵料的利用率,探索经济实用的饵料调制办法,通过混合饵料与膨化饵料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膨化饵料具有体轻、不松散、易撒布、无污染、易啃食、促进蝌蚪生长发育的特点,较混合饵料省食、省事、利用率高。
姚和元许殿申傅立中
关键词:林蛙蝌蚪饲养
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哈士蟆产业化
1999年
通过对我省长白山区生态环境、哈士蟆资源和市场导向以及养殖、加工的现状分析,指出目前哈士蟆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和逐步实现哈士蟆产业化的具体措施。
许殿申史历延
关键词:集约化养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