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永蕾
-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构皮荛花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研究构皮荛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凝胶柱和反相柱等多种层析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分离纯化,利用NMR与MS等波谱学方法简单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瑞香科构皮荛花枝条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isochamaejasmin B(1)、chamaejasmenin A(2)、长春藤皂苷元(3)、(+)-epipinoresinol-4’-β-D-glucoside(4)、(7’S)-parabenzlactone(5)、异荜澄茄素(6)、(-)-马台数酯醇(7)、(+)-(2S,3S)-2-(3",4"-methylenedioxybenzyl)-3-(3’,4’-methylenedioxyaceto-phenone)-butyrolactone(8)、3,4',5,7-四羟基黄酮(9)、ergasterol peroxide(10)、松柏醛(11)、1-(3,4-dimethoxyphenyl)-ethane-1,2-diol(12)、谷甾醇(13)、3,4-二羟基苯乙醇(14)、3β-羟基-7,22E-二烯-麦角甾(15)。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分离得到。
- 谌永蕾马青云马青云黄圣卓孔凡栋谢晴宜赵友兴
- 关键词:瑞香科化学成分木质素
- 紫芝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2年
- 紫芝(Ganodermasinense)又称中国灵芝,是中国灵芝的特有种类,为担子菌纲多孔菌科灵芝属真菌,2005年版药典将其与赤芝(G1ucidum)的干燥子实体共同定为灵芝的药用正品。全世界已报道了灵芝科的有效种类200余种,我国有103种。国内灵芝药效物质基础与药理活性的研究报道较多的主要为赤芝、紫芝、
- 谌永蕾马青云罗应黄圣卓华燕赵友兴
- 关键词:药理活性化学成分药效物质基础多孔菌科担子菌纲灵芝属
- 蓝桉枝、叶气态挥发物对幼苗生长的自毒作用被引量:1
- 2012年
- 为了解蓝桉枝、叶气态挥发物的自毒作用,用蓝桉不同浓度新鲜枝、叶对蓝桉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鲜叶、鲜枝气态挥发物对蓝桉幼苗生长(胚轴长、胚根长、鲜重、干重)影响的规律基本相同,呈现出高浓度抑制,随浓度降低,抑制作用减弱,甚至转变为促进作用的规律。但鲜叶、鲜枝处理对幼苗生长影响的程度大小不同,高浓度时,鲜叶处理对各测试指标的化感抑制作用明显强于鲜枝处理,多重比较表明鲜叶与鲜枝处理间差异都达极显著水平,随浓度降低,鲜叶与鲜枝处理间差异减少,中等浓度时,鲜叶处理后胚轴长、胚根长与鲜枝处理间差异都达显著水平,低浓度时,鲜叶处理后胚轴长、胚根长与鲜枝处理间差异都达极显著水平。
- 曹子林王晓丽陈勇谌永蕾
- 关键词:蓝桉枝叶幼苗生长自毒作用
- 皱盖假芝子实体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研究灵芝科假芝属皱盖假芝Amauroderma rude子实体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与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各种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测试化合物对人体肿瘤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皱盖假芝子实体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diptoindonesin D(1)、6-脱氧巴西红厚壳素(2)、巴西红厚壳素(3)、3-羧基吲哚(4)、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5)、3,4-二羟基苯乙醇(6)、3β-羟基-7,22E-二烯-麦角甾(7)、3β,7α-二羟基-8,22E-二烯-5α,6α-环氧-麦角甾(8)、3β-羟基-7α-甲氧基-8(14),22E-二烯-5α,6α-环氧-麦角甾(9)、5α,8α-过氧麦角固醇(10)、3β,5β,7β-三羟基-6,22E-二烯-麦角甾(11)和3β,5α,6β-三羟基-7,22E-二烯-麦角甾(12)。化合物2与3对人体肿瘤细胞株HL-60、SMMC-7721、A549、MCF-7和SW-480具有一定生长抑制活性,化合物9对HL-60、MCF-7和SW-480具有一定生长抑制活性。结论化合物1~12均为首次从皱盖假芝子实体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和9对人体肿瘤细胞株具有一定细胞毒活性。
- 谌永蕾马青云黄圣卓戴好富华燕赵友兴
- 关键词:细胞毒活性
- 蓝桉枝、叶气态挥发物对种子萌发的自毒作用被引量:6
- 2011年
- 为了解蓝桉枝、叶气态挥发物的自毒作用,在透明密闭保鲜盒内用蓝桉不同质量新鲜枝、叶气态挥发物对蓝桉种子进行处理,探讨了蓝桉枝、叶高浓度(0.077 2g/cm3)、中等浓度(0.025 7g/cm3)和低浓度(0.008 5g/cm3)气态挥发物对种子萌发的自毒作用.结果表明:鲜叶、鲜枝气态挥发物对蓝桉种子萌发(发芽率、发芽势、发芽速率)的效应趋势基本相同,表现为高浓度抑制种子萌发,随浓度降低,抑制作用减弱,甚至转变为促进作用的规律;但鲜叶、鲜枝气态挥发物处理对种子萌发影响的程度不同,中高浓度时,鲜叶气态挥发物处理种子的化感抑制作用明显强于鲜枝处理;经t检验表明,除中等浓度处理种子发芽率未达显著水平外,鲜叶与鲜枝处理间差异都达极显著水平或显著水平;低浓度时,鲜叶与鲜枝气态挥发物处理抑制作用基本相同或鲜叶处理有较强的促进作用,鲜叶与鲜枝气态挥发物处理间差异都未达显著水平.
- 曹子林王晓丽谌永蕾陈勇
- 关键词:蓝桉种子萌发自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