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玥

作品数:4 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资助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生物滤池
  • 2篇剩余污泥
  • 2篇碳源
  • 2篇曝气
  • 2篇曝气生物滤池
  • 2篇污泥
  • 2篇硝化
  • 2篇滤池
  • 1篇低碳氮比
  • 1篇低碳氮比污水
  • 1篇短程硝化
  • 1篇有机质
  • 1篇运行方式
  • 1篇脂肪酸
  • 1篇生物反硝化
  • 1篇生物脱氮
  • 1篇水解酸化
  • 1篇水生
  • 1篇水生物
  • 1篇酸化

机构

  • 4篇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4篇谢玥
  • 4篇梅翔
  • 2篇占晶
  • 2篇邹胜男
  • 1篇孙庆瑶
  • 1篇杨旭
  • 1篇马耀进
  • 1篇王蓓蕾
  • 1篇蒋飞
  • 1篇江文潮
  • 1篇周富强
  • 1篇朱瑾
  • 1篇张陆进
  • 1篇蔡威

传媒

  • 3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剩余污泥超声预处理后水解酸化特性被引量:13
2010年
为探讨剩余污泥超声预处理后的水解酸化特性,考察了0.6 W/mL、5 min和1 W/mL、5 min 2种超声预处理条件下污泥水解酸化过程有机质、氮、磷的释放情况。实验结果表明,2种超声预处理均可促进污泥水解酸化,并且0.6 W/mL比1 W/mL的超声预处理更有利于SCOD的释放、VFAs的产生以及氮和磷的释放;水解酸化初期,超声预处理比未经超声预处理的污泥在有机质、氮、磷释放率上差异非常明显,随着水解酸化的进行,有机质和氮释放率差异仍很明显,而磷释放程度逐渐接近;经0.6 W/mL超声预处理,污泥水解酸化3 d后,SCOD释放率、VFAs浓度、TN释放率和NH4+-N释放率分别是未经处理污泥的1.85、2.63、1.85和1.41倍,而TP和PO43--P释放率较未经处理污泥仅分别多2.44和1.23个百分点。研究表明,控制适宜的声能密度、超声时间和水解酸化进程是超声预处理强化剩余污泥水解酸化效果的关键。
孙庆瑶梅翔蔡威谢玥周富强邹胜男张陆进
关键词:剩余污泥超声预处理水解酸化有机质挥发性脂肪酸
运行方式对曝气生物滤池实现短程硝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为研究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氨氮废水时运行方式对实现短程硝化的影响,进行了连续进水交替曝气、进水曝气停水停气和进水停气停水曝气3种运行方式试验,并考察了连续进水交替曝气条件下3种不同交替曝气时段分配比例,即曝气:停气分别为(4:4)、(5:3)、(2:2:2:2)对系统运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连续进水交替曝气条件下,当进水氨氮为53~101 mg/L、温度为33℃、水力停留时间为8 h、气水比为22.7、交替曝气时段分配比例为5:3时可实现并维持90%以上的亚硝酸盐氮积累率,此时对氨氮的去除率也在70%以上。研究表明,通过调控运行方式可较好地实现曝气生物滤池的短程硝化,并获得较高的氨氮去除率和亚硝酸盐氮积累率。
梅翔占晶谢玥蒋飞马耀进
关键词:曝气生物滤池短程硝化运行方式
以剩余污泥水解酸化液为外加碳源的污水生物脱氮被引量:19
2011年
为解决低碳氮比污水生物脱氮过程反硝化碳源不足的问题,利用剩余污泥水解酸化液为外加碳源,通过具有曝气段与非曝气段的一体化曝气生物滤池(BAF),研究低碳氮比污水生物脱氮的性能与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预处理后的水解酸化液VFAs为3 134.9~5 251.4 mg/L、ThODVFAs/COD为59.87%~91.85%,适合作为生物脱氮的外加碳源;水解酸化液的投配量、进水TN浓度对系统生物脱氮效果的影响较大,气水比、曝气段与非曝气段比例对系统的硝化和反硝化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在温度为25±1℃,水解酸化液COD平均为7 555.1 mg/L,进水TN、NH4+-N和COD分别平均为43.88 mg/L、39.04 mg/L和56.8 mg/L,碳源与污水投配的流量比为1∶75的条件下,当BAF水力停留时间(HRT)为8 h、曝气段与非曝气段比例为3∶3、气水比为10∶1、回流比为2∶1时,NH4+-N和TN的去除率分别超过98%和75%,出水COD平均为28.6 mg/L。研究指出,剩余污泥水解酸化液经过预处理后可用作低碳氮比污水生物脱氮的外加碳源,有效地提高了反硝化效果,并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又可以实现剩余污泥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邹胜男梅翔谢玥江文潮杨旭王蓓蕾严小明秦小红
关键词:剩余污泥碳源低碳氮比污水生物脱氮曝气生物滤池
以红薯浸泡液为碳源的生物反硝化被引量:9
2010年
为选择低碳氮比污水生物脱氮中合适的碳源,以搅拌罐浸泡淀粉类物质释放碳源,在确定利用红薯浸泡液为碳源后,以浸没式生物滤池为反应器进行生物反硝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20 g红薯置于2 L自来水中,采用250 r/m in的搅拌速度,搅拌频率为每搅拌3 h停1 h,2 d后得到的浸泡液COD浓度平均为5 921 mg/L,最高可超过7 000 mg/L;将此红薯浸泡液和污水以1∶50的流量比例,采用分别投加的方式进入反应器,污水中总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及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6%、91.6%、88.2%和54.8%,出水COD平均在30 mg/L以下;在红薯浸泡液COD浓度为5 700 mg/L左右时,进水中亚硝酸盐氮浓度与硝酸盐氮浓度比为3∶2时总氮去除率为95.3%,当该比例为2∶3时总氮去除率为88.2%。研究表明,红薯浸泡液是一种经济合适的碳源,采用红薯浸泡液作为低碳氮比污水生物处理中反硝化的碳源是可行的。
梅翔占晶沙昊谢玥朱瑾
关键词:生物反硝化碳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