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谷迎松

作品数:74 被引量:152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9篇专利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2篇航空宇航科学...
  • 8篇理学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文化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2篇颤振
  • 37篇气动
  • 28篇气动弹性
  • 13篇机翼
  • 10篇气动力
  • 10篇颤振特性
  • 9篇频域
  • 8篇定常
  • 8篇非定常
  • 8篇非线性
  • 8篇颤振分析
  • 7篇音速
  • 7篇跨音速
  • 7篇降阶
  • 5篇翼展
  • 5篇伺服弹性
  • 5篇频域分析
  • 5篇混沌
  • 5篇非定常气动
  • 5篇非定常气动力

机构

  • 73篇西北工业大学
  • 3篇中国航空工业...
  • 2篇北京强度环境...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长安大学
  • 1篇中国航空工业...
  • 1篇上海飞机设计...
  • 1篇成都飞机工业...
  • 1篇陕西飞机工业...

作者

  • 73篇谷迎松
  • 56篇杨智春
  • 15篇贺顺
  • 9篇李斌
  • 5篇陈兆林
  • 4篇王巍
  • 4篇胡巍
  • 3篇周建
  • 3篇高扬
  • 3篇陈宇
  • 2篇王乐
  • 2篇夏巍
  • 2篇李斌
  • 2篇田玮
  • 2篇张惠
  • 2篇李少华
  • 1篇谭光辉
  • 1篇王建民
  • 1篇李海波
  • 1篇张蕊丽

传媒

  • 12篇机械科学与技...
  • 8篇振动与冲击
  • 6篇航空学报
  • 3篇西北工业大学...
  • 2篇强度与环境
  • 2篇航空工程进展
  • 1篇力学学报
  • 1篇机械强度
  • 1篇控制理论与应...
  • 1篇航空动力学报
  • 1篇压电与声光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航天器环境工...
  • 1篇中国科学:物...
  • 1篇第十届全国空...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 1篇第一届民机气...
  • 1篇2016年航...

年份

  • 5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8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广义气动力的非定常气动力降阶方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广义气动力的非定常气动力降阶方法,首先通过坐标变换将模态坐标下的广义气动力转换为物理坐标下结构有限元模型全部节点上分布的非定常气动力,然后通过曲面样条插值将分布的非定常气动力进行降阶,等效集中到有限个加...
张桂玮杨智春宋巧治谷迎松陈宇
应用μ-ω方法进行气动弹性稳定性分析的数值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结合最近提出的一种频域颤振预测μ-ω方法,将其推广应用到静气动弹性发散分析中,进行了复杂气动弹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数值研究。首先采用该方法进行了某大展弦比后掠机翼模型的颤振分析,与p-k法得到的颤振速度相对误差为0.83%,颤振频率相对误差仅为0.39%。然后计算了某三角翼模型的静发散速度,与p-k法求得的发散速度相对误差为2.02%。结果表明μ-ω方法具有良好的求解精度,适用于复杂气动弹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谷迎松杨智春李斌
关键词:气动弹性稳定性颤振结构奇异值
机翼对螺旋桨发动机旋转颤振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为了研究机翼对螺旋桨发动机旋转颤振的影响规律,揭示其影响机理,通过片条理论计算螺旋桨气动载荷,在MSC.NASTRAN软件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对不同结构参数的吊舱-螺旋桨系统和机翼-吊舱-螺旋桨系统进行了旋转颤振分析。研究表明,机翼结构的弹性会大幅降低发动机俯仰模态频率,而小幅降低发动机偏航模态频率,从而改变两模态频率之差,影响模态耦合的程度,进而改变旋转颤振速度。另外,当发动机的运动与机翼翼面的运动耦合紧密时,机翼翼面的气动载荷能够显著提高发动机的旋转颤振速度。
陈兆林杨智春谷迎松
关键词:模态耦合机翼螺旋桨
一种复合材料跨声速颤振模型的部分结构相似设计方法被引量:4
2009年
部分结构相似设计方法是一种较为实用的复合材料颤振模型设计方法,可用于飞机机翼、尾翼的跨声速颤振模型设计。该方法采用部分结构相似颤振模型设计策略,在动力相似模型的基础上,增加对主要受力构件和蒙皮的布置及传力路线的模拟。从而可以提高模型刚度分布和质量分布的模拟精度,进而提高振动特性和颤振特性的相似程度。以某飞机平尾跨声速颤振模型设计过程为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模型的质量特性测量结果与模态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李少华杨智春谷迎松
关键词:复合材料
大型运输机机身大开口结构强度设计方法被引量:5
2015年
针对机身大开口结构的受力特点,采用工程方法分别研究了开口区结构在垂向载荷、侧向载荷及扭转载荷下的应力分布规律。通过对开口区的应力分析并与对应封闭机身圆筒结构的最大应力和剪流的对比,总结了边梁相对面积以及开口角度对开口区结构强度的影响规律。通过理论计算与试验数据的对比,对所采用的工程设计分析方法进行了验证,表明本文所用的工程方法可用于大型运输机开口结构的强度设计。
王玉薛应举谷迎松
关键词:大开口
考虑几何非线性效应的大展弦比机翼气动弹性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针对飞机飞行过程中因受气动载荷作用、机翼几何非线性效应影响气动弹性稳定性,提出考虑结构大变形几何非线性效应的大展弦比机翼气动弹性特性分析方法。通过对MSC.Nastran软件二次开发实现该方法的计算流程。考虑大展弦比机翼几何大变形对气动面网格构型影响,在每个迭代步对气动面网格进行更新,求出大展弦比机翼在给定飞行状态下的静气动弹性变形,获得考虑机翼结构几何非线性效应的刚度矩阵,并进行机翼颤振特性分析。对大展弦比机翼模型进行气动弹性特性分析计算表明,与线性气动弹性分析结果相比,考虑机翼结构大变形几何非线性效应,机翼静气动弹性变形会影响机翼动力学特性,使机翼扭转频率明显下降,导致机翼几何非线性颤振速度低于线性颤振速度。
杨智春张惠谷迎松宋淼
关键词:大展弦比机翼大变形非线性颤振
全翼展飞翼体自由度颤振风洞试验模型的悬挂方法及悬挂装置
本发明提出一种全翼展飞翼体自由度颤振风洞试验模型的悬挂方法及悬挂装置,采用两组垂向线弹簧,无需单独设计俯仰支撑弹簧,可同时提供沉浮和俯仰支撑,具有易于实施的优点;所提出的悬挂参数设计方法可从根本上避免悬挂引起的低速颤振问...
谷迎松刘基海杨智春
应用H_∞-范数进行多通道气动伺服弹性系统的频域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气动伺服弹性稳定性分析是现代飞机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课题。给出了多输入/多输出气动伺服弹性系统的频域运动方程,并由系统稳定性理论得出,在气动伺服弹性稳定临界点附近,系统的H∞-范数趋于无穷大。据此,发展了一种应用H∞-范数进行频域气动伺服弹性稳定性分析的方法。针对某型飞机及其偏航/滚转增稳回路构成的多输入/多输出气动伺服弹性系统,采用该方法求得其闭环稳定临界点,与p-k法计算结果符合较好。分析结果还表明:考虑增稳系统的影响后,飞机气动伺服弹性稳定边界,相对于无控飞机的颤振速度有所降低;对临界稳定模态进行限幅滤波后,减小了不利耦合,使气动伺服弹性稳定性得到提高。
谷迎松杨智春李斌王巍
关键词:气动伺服弹性频域分析
一种充分局部化的子结构并行有限元方法的变分原理被引量:3
2007年
局部化的有限元分裂内联法(以下简称L-FETI),是一种适合于机群系统的并行有限元方法,它将一个连续结构系统分解为多个独立的子域,各子域之间通过分区框架实现耦合。本文将分区框架视为无体积、无惯性的独立连接结构,在区域分解界面上引入局部化的界面位移和界面内力,直接从能量原理出发,构造了分区系统的势能泛函,完成了L-FETI方法的变分格式推导,说明了L-FETI方法在处理区域网格匹配问题和区域网格不匹配问题时所具有的一致性并引入惯性力,导出了基于L-FETI方法的动力学方程。
谷迎松杨智春李斌
关键词:变分原理
超声速气流中受热壁板的二次失稳型颤振被引量:4
2009年
研究了超声速气流中受热壁板的非线性气动弹性响应,发现了一种新的动态失稳现象——二次失稳型颤振。基于von Karman非线性应变-位移关系、Reissner-Mindlin板理论和一阶活塞理论建立超声速气流中三维壁板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算例,研究了超声速气流中受热壁板发生二次失稳型颤振的条件,并运用非线性振动理论分析了二次失稳型颤振的机理。研究表明,超声速气流中受热壁板在平衡态的稳定性未发生变化时,也会因系统参数的变化引起气动弹性响应性质的突变,导致壁板的二次失稳型颤振。二次失稳型颤振能否发生不仅受到气流速压和壁板温升的影响,而且还与初始扰动有关。当扰动引起壁板的初始变形较小时,不能激发出二次失稳型颤振,壁板的气动弹性响应最终收敛到屈曲平衡态。应用二次失稳型颤振理论和分析方法,确定了前人给出的一个金属壁板模型的热颤振边界的风洞试验结果,而且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从而对这一壁板热颤振现象的风洞试验结果作出了较合理的理论解释。
夏巍杨智春谷迎松
关键词:壁板颤振屈曲热颤振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