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谷雷雷

作品数:10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肝炎
  • 4篇病毒
  • 3篇慢性
  • 3篇抗病毒
  • 3篇抗病毒治疗
  • 3篇肝硬化
  • 3篇丙型
  • 3篇丙型肝炎
  • 3篇病毒治疗
  • 2篇胆汁
  • 2篇胆汁淤积
  • 2篇上消化道
  • 2篇上消化道出血
  • 2篇胃病
  • 2篇消化道
  • 2篇消化道出血
  • 2篇慢性丙型
  • 2篇慢性丙型肝炎
  • 2篇门静脉
  • 2篇门静脉高压

机构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昆山市第一人...

作者

  • 10篇谷雷雷
  • 6篇张欣欣
  • 3篇吴云林
  • 3篇龚启明
  • 3篇周郁芬
  • 2篇廖祥伟
  • 2篇黄道
  • 2篇陈平
  • 2篇张东华
  • 2篇张申英
  • 2篇金根娣
  • 2篇李新华
  • 2篇韩悦
  • 2篇凌云
  • 2篇忻笑容
  • 2篇谢玲
  • 1篇丁燕飞
  • 1篇邓琳
  • 1篇俞骁珺
  • 1篇刘芸野

传媒

  • 5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肝脏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急性出血的临床诊断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急性出血的临床诊断,分析PHG的病因、内镜下特点和治疗后转归。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间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北院消化内科196例门静脉高压症(门脉高压症)出血的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内镜检查结果及治疗后转归情况。结果:196例门脉高压出血患者中,内镜诊断为PHG 67例(34.2%),其中轻度PHG 49例(25.0%),重度PHG 18例(9.2%)。经内镜检查证实,5例重度PHG(2.6%)为本次出血的直接原因,13例重度PHG(6.6%)为本次出血的原因之一。所有重度PHG出血患者经血管活性药物及内镜治疗后,急性出血均得到控制。结论:PHG在门脉高压症患者中并不少见,轻度PHG一般不会出血,但应注意其临床演进;重度PHG在内镜下主要表现为广泛樱桃红样出血红斑及弥漫性出血性胃炎,可引起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各种降低门静脉压力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控制其出血。
谷雷雷朱时燕忻笑容谢玲周郁芬俞骁君吴云林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性胃病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被引量:15
2015年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硬化的主要病因之一。肝硬化的进展与体内乙肝病毒DNA水平相关,抗病毒治疗能够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硬化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率。所以在乙肝肝硬化的治疗中,提供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措施。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核苷(酸)类似物(Nuc)与α干扰素。该文简要介绍了抗病毒药物在乙肝肝硬化患者当中使用的情况,特别突出了指南对乙肝肝硬化的推荐意见。
谷雷雷张欣欣
关键词:肝硬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核苷(酸)类药物干扰素
微小RNA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0年
全世界估计有超过1.3亿的HCV慢性感染者。目前仍无有效的疫苗或抗体制剂预防HCV感染,标准的治疗方案是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但仍有约50%的患者不能达到持续病毒学应答(SVR)。
谷雷雷张欣欣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微小RNA聚乙二醇干扰素Α持续病毒学应答HCV感染利巴韦林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引起反复呕血、黑便1例报告被引量:1
2016年
病例:患者为男性,60岁,发现肝硬化近3年,因反复黑便、呕血5 d入院。患者于3年前因结肠癌术后复查行腹部CT检查,结果提示其存在脾脏肿大、肝硬化门静脉(门脉)高压。当时患者行病毒性肝炎、自身抗体等相关检查均为阴性,否认饮酒史,考虑患者既往有血吸虫病史,故诊断为血吸虫性肝硬化。
周郁芬谷雷雷俞骁珺陈平吴云林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宿主IL28B基因型联合病毒基因型对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的预测被引量:26
2011年
目的综合分析宿主IL28B基因型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2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全程联合治疗,其中92例患者完成了治疗后24周随访,同时分析HCV基因型及宿主IL28B基因型对治疗结束时应答(ETR)及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影响。结果 IL28B基因CC型在这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占89%。在HCV基因1b型患者中,IL28B基因CC型患者可以获得比非CC(N-CC)型更高的ETR率(P=0.001 4)和SVR率(P=0.000 7),但在HCV基因非1b(N-1b)型患者中,CC型与N-CC型患者间的抗病毒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IL28B基因N-CC型患者中,HCV基因N-1b可以获得比1b型更高的ETR率(P=0.035 0)和SVR率(P=0.022 2),但在CC型患者中,HCV基因N-1b与1b型间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CV基因型及宿主IL28B基因型对我国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疗效具有重要影响。联合检测宿主IL28B基因型和病毒基因型可以更加科学、准确地预测抗病毒疗效,为真正实现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廖祥伟凌云李新华韩悦张申英谷雷雷张东华金根娣陆志檬龚启明张欣欣
关键词:HCV基因型抗病毒治疗
上消化道溃疡伴出血患者溃疡愈合延迟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UGIB)患者上消化道溃疡愈合延迟的危险因素,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因上消化道溃疡致UGIB的住院患者138例,根据治疗1周后胃镜复查显示的溃疡愈合率,对其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非甾体类消炎药服用史、吸烟、饮酒、幽门螺杆菌、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溃疡部位、Forrest分级、溃疡大小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中上消化道溃疡愈合延迟率为39.8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血清白蛋白、溃疡部位、Forrest分级、溃疡大小与UGIB患者溃疡愈合延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溃疡位于胃部、Forrest分级(Ⅰa~Ⅱc)、溃疡面积≥2 cm~2是UGIB患者溃疡愈合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UGIB患者的消化性溃疡位于胃部、Forrest分级Ⅰa~Ⅱc、溃疡面积≥2 cm2会增加其消化性溃疡愈合延迟的风险,针对该类高危人群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丁燕飞忻笑容周郁芬谢玲谷雷雷吴云林陈平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
重症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危险因素的初步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研究影响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严重程度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79例ICP患者的临床信息,包括基本情况,肝脏损伤,对分娩和胎儿预后的影响。根据胆汁酸水平,将79例患者分为重症与轻症两组,进行临床数据比较。结果 ICP重症患者的怀孕年龄偏高,重症组平均年龄为(31.0±3.6)岁,轻症组平均年龄为(28.9±4.1)岁,(P=0.034)。妊娠周期中起病时间较早,分别为(250.2±26.57)d vs(258.2±13.27)d,(P=0.079)。HBV感染在重症患者中常见(33.33%vs 14.55%,P=0.056),后两个变量在两组之间差异有边缘性统计学意义(0.05
沈建芳祝亚平谷雷雷张欣欣孔晓飞
关键词:肝内胆汁淤积症
应用基因序列分析技术辅助诊断药物性胆汁淤积一例
2013年
目的:通过对编码肝内与胆汁生成及分泌相关转运蛋白基因的序列分析,辅助诊断临床确诊困难的药物性胆汁淤积。方法:常规检测1例反复肝功能异常、黄疸患者的肝功能、血清胆红素水平及病毒性肝炎、代谢性肝病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相关指标,以排除相关肝病;并进行肝组织活检病理学检查,对编码肝内转运蛋白相关基因ABCB11、ABCB4和ATP8B1的外显子及剪接位点进行序列分析,排除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再检测其药物性胆汁淤积相关易感基因变异位点。结果: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异常,总胆红素227.6μmol/L,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比值为1.55;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为药物性胆汁淤积,但不能排除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基因序列分析发现,ABCB11基因上的c.1331 T>C,p.Val444Ala纯合变异(rs2287622),是药物性胆汁淤积患病的易感基因变异位点。结论:对肝内与胆汁生成及分泌相关转运蛋白基因进行DNA序列分析,有助于药物性胆汁淤积的确诊和鉴别。
谷雷雷龚启明黄道陈榕张欣欣邓琳
关键词:药物性胆汁淤积基因
宿主IL28B基因型联合病毒基因型对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的预测
目的:综合分析宿主IL28B基因型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2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全程联合治疗,其中92例患者完成了治疗后24周随访,同...
廖祥伟凌云李新华韩悦张申英谷雷雷张东华金根娣龚启明张欣欣
关键词:HCVHCV基因型抗病毒治疗疗效
文献传递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征及其分子诊断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多样性临床表现,探讨建立分子诊断的方法。方法:采集62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其他特征等,进行统计分析。应用序列分析方法检测ATP7B基因突变,并对p.Arg778Leu基因突变的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27例(43.5%)患者诊断时年龄<8岁,且均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仅有2例出现K-F环,而59.3%的患者仅表现为肝功能异常。与表现为肝脏疾病的患者相比,以神经系统为表现的患者诊断时年龄较大(P<0.000 1),诊断延期时间更长(P<0.000 1)。本组患者共检测到40个不同的基因突变,其中有14个为新发现的基因突变。肝豆状核变性的常见基因突变为p.Arg778Leu(31.9%)和p.Pro992Leu(11.2%)。另发现p.Arg778Leu纯合突变患者(n=7)在临床上更多表现为肝脏疾病,诊断时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更高,与p.Arg778Leu杂合突变(n=22;P=0.028)或其他基因突变患者(n=29;P=0.036 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年轻患者特别是8岁以下的患儿中,基因检测是诊断肝豆状核变性非常有价值的方法,而突变类型可预测其疾病的临床表现。
刘芸野谷雷雷黄道林之莓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基因突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