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元秀
- 作品数:24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理学更多>>
- 新疆锡伯族戏剧文学的表现形式及发展概况被引量:2
- 2011年
- 锡伯族的话剧是在赵丹、徐韬、王为一等著名戏剧家的直接指导下产生的,在充分借鉴并吸收汉族、俄苏歌剧和舞剧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秧歌剧(汗都舞春)是从东北带来的曲子剧"二人转"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在清代乱弹弦索调曲子戏、眉户、越调的基础上显现出雏形,逐渐演变为锡伯族的现代"秧歌剧";歌剧和舞剧是在翻译、移植改编汉族歌剧和舞剧的基础上形成的。新时期锡伯族作家创作出一些优秀作品,体现出歌剧和舞剧的现代性,在思想内容方面表现出更多的民族特色。
- 贺元秀
- 关键词:新疆锡伯族戏剧文学
- 论比较文学视域中的哈萨克文学
- 2013年
-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经过文化过滤和文学误读,哈萨克文学在巩固和发展自己内部系统的传统文学内核的同时,先后接受了波斯文学、阿拉伯文学、古希腊文学、印度文学、俄苏文学和西方文学的影响,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组成部分,从而体现出哈萨克文学的包容性、开放性、丰富性、多元性和跨文化性。
- 贺元秀
- 关键词:哈萨克文学
- 察布查尔县锡伯族宗教信仰历史与现状考察之一——伊犁锡伯族的藏传佛教信仰
- 2009年
- 锡伯族是发源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之一,其部分西迁伊犁后曾为祖国的屯垦戍边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以清代伊犁锡伯营藏传佛教寺院和卡伦寺庙为主要考察对象,用较翔实的资料论述了靖远寺的历史、建置、藏经、主要经济来源、宗教活动以及卡伦寺庙的相关情况,表明藏传佛教在锡伯族社会中的功能及其对锡伯族群的影响。
- 胡方艳贺元秀苏德善王鹏赵崇禧
- 关键词:锡伯族藏传佛教
- 论新疆锡伯族诗歌创作特征被引量:6
- 2006年
- 锡伯文学是我国多民族文学的组成部分,新疆锡伯文学的民族特色凝聚在诗歌——民歌、西迁诗、卡论诗、萨满诗、念说诗、牛录诗、双语诗和新潮诗的创作上。
- 贺元秀
- 关键词:锡伯族诗歌文学评论
- 《童年》与《白轮船》的主题学分析——人性善恶的展现与抉择
- 2013年
- 高尔基的《童年》展现了小主人公阿廖沙童年时期于俄国社会经历的人性善恶,他养成了在丑恶现实威逼下决不屈膝的坚强性格。在善的指引下,阿廖沙最后走向人间去体味真正的人生百态;艾特玛托夫的《白轮船》则是以童年主人公小男孩的目光,来看吉尔吉斯护林所里的善与恶。同样在善的指引下,小男孩最后以死来拒绝他纯洁内心所不能屈从的那些恶。通过比较这两部作品在人性善恶展现与抉择上的不同,可以看到两位大家面对人性善恶时的不同态度。
- 吕莉贺元秀
- 关键词:主题学人性善恶
- 我院中国锡伯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 2013年
- 2012年12月8日上午,中国锡伯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伊犁师范学院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自治区政协常委、伊犁州西迁文化学会名誉会长关伊梅,伊犁师范学院院长杨军、副院长冯旭东,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人大主任关桂珍等领导出席成立大会。
- 何苗苗汤建钢贺元秀
- 关键词:语言文化学术报告厅
- 《英雄霍布兰德》中哈尔丽哈西西的形象研究
- 2017年
- 作为全篇着墨最多,性格也最为多面化的一位女性角色,可汗之女哈尔丽哈西西多舛的命运让人唏嘘不已。她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更是一名勇于反抗和追求自由的战士;为追求爱情,她不惜使用计谋背叛父兄。本文通过分析她在故事中的遭遇与内心的选择,对这一人物形象进行了研究。
- 周雪婷贺元秀
- 关键词:男权社会反抗精神
- 新时期锡伯族小说创作概观被引量:3
- 2009年
-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到来,锡伯族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期,与创作队伍的壮大相应,新时期锡伯族的小说创作在题材的丰富、主题的开拓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艺术创作技巧不断成熟。尽管新时期锡伯族小说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但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组成部分,发展前景还是十分广阔的。
- 贺元秀崔悦
- 关键词:西迁民族文化人道主义精神
- 察布查尔锡伯族宗教信仰状况调查——锡伯族的萨满教信仰及其他
- 2009年
- 察布查尔锡伯族历史上有信仰多种宗教的传统,19世纪末20世纪初首先关注此领域的是俄国学者.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一些学者亦投身此项研究。作者在参阅相关文献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察县现代萨满教实质上是祖先崇拜,锡伯族萨满教中的“相通”实为北方民间信仰——“四大门”的“香头”等观点,希望与相关学者探讨。
- 胡方艳贺元秀苏德善王鹏
- 关键词:锡伯族萨满教
- 论新疆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的传承与保护被引量:1
- 2014年
- 锡伯族是中国世居东北的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中国唯一至今能够使用满文的少数民族。1764年,4000多名锡伯族军民奉命西迁新疆伊犁时,将一部分满文书籍带到新疆。目前,新疆锡伯族人口4.88万人。在近250多年历史发展进程中,新疆锡伯族在借助满文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创建了以戍边屯垦为核心内容的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锡伯文化,为后世留下很多文学古籍文献。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文学古籍文献大部分已经消失,目前所剩的也都处于濒危状态。新时期以来,国家开始高度关注新疆锡伯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保护、研究工作,投入资金整理、出版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保护与传承新疆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应做好以下工作:做好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的普查工作;做好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整理、保护和研究队伍的建设;建立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保护单位;加大对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的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快推进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的修复工作;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对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进行传承与保护。
- 贺元秀
- 关键词:锡伯族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