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妍

作品数:26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吉林省科技厅青年科研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肿瘤
  • 7篇卵巢
  • 6篇上皮
  • 6篇卵巢癌
  • 5篇盆腔
  • 5篇子宫
  • 5篇细胞
  • 4篇文献复习
  • 4篇复习
  • 3篇阴道
  • 3篇原发性
  • 3篇手术
  • 3篇子宫肿瘤
  • 3篇腺癌
  • 3篇消炎
  • 3篇消炎栓
  • 3篇康妇消炎栓
  • 3篇宫颈
  • 3篇宫颈癌
  • 3篇灌肠

机构

  • 26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作者

  • 26篇贾妍
  • 14篇崔满华
  • 6篇邹颖刚
  • 5篇陈军
  • 5篇杨淑莉
  • 3篇郑连文
  • 2篇张曦文
  • 2篇许天敏
  • 1篇谷丽萍
  • 1篇李卓
  • 1篇祝贺
  • 1篇黄冰玉
  • 1篇林瑞新
  • 1篇苗里宁
  • 1篇许为
  • 1篇殷艳玲
  • 1篇张勇
  • 1篇韩刚
  • 1篇关永红
  • 1篇李洋洋

传媒

  • 7篇中国实验诊断...
  • 4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国际生殖健康...
  • 2篇国际妇产科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激光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子宫腺肌病43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因素及诊治方法,旨在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科住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的4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腺肌病例的发病率为13.7%(436/3182),其中81.0%在36—50岁之间.有妊娠史、分娩史,官腔操作史分别为96.8%、94.7%、73.6%。有继发性痛经、月经异常的分别为72.2%、60.6%。子宫增大占94.0%,宫体压痛占34.4%。超声诊断符合率78.3%。术前诊断符合率81.7%,子宫次全切除术占54.6%;子宫全切术占43.3%。结论: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的良性疾病之一,漏误诊率较高,因此术前诊断需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妇科检查和超声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鉴别,降低术前误诊、漏诊率。
贾妍崔满华殷艳玲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超声检查病例研究
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七例误诊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的临床表现、病理与免疫表型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特点,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7例子宫PEComa误诊病例资料。结果7例多表现为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肿物”生长速度过快、腹部包块、下腹部不适、经量过多等,初步诊断为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肌瘤2例、盆腔肿物及子宫肌瘤各2例、子宫内膜病变1例。7例均行手术治疗,终经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确诊为子宫PEComa。术后仅3例随访成功,随访17~76个月均未发生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子宫PEComa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病理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为诊断金标准;子宫PEComa治疗方案以手术为主,术后定期随访是及时发现复发和转移的关键。
戈瑶贾妍杨淑莉崔满华
关键词: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子宫肿瘤误诊子宫腺肌症子宫疾病
PTEN缺失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作用机制
2012年
目的探讨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TEN)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发生、发展中的机制,为CCRCC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的方法检测抑癌基因PTEN在CCRCC中的表达情况,以及Akt/HDM2/p53信号通路在CCRCC中的变化;并且通过免疫共沉淀结合Western印迹的方法对正常肾脏组织和CCRCC中HDM2和p53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观察。结果 CCRCC中PTE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说明PTEN在CCRCC的生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CCRCC组织中p-Akt、p-HDM2、HDM2的表达量增加,p53的表达量减少;免疫共沉淀发现与正常的肾脏组织相比,CCRCC中HDM2与p53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结论 CCRCC内PTEN低表达促进了Akt/HDM2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引起HDM2与p53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从而导致了抑癌基因p53的抑制。
陈军苗里宁邹颖刚贾妍郑连文
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PTENP53
气管发育不全诊治的最新进展
2011年
气管发育不全(Tracheal agenesis,TA)是一种罕见的、致命性先天性畸形,表现为出生后立即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病因尚不清楚,常合并其他系统畸形或羊水过多,成功治愈的报道很少,很多病例是在尸检后确诊的。因其发病率低,产前诊断时常被忽视,应引起广大产科医生及超声医生的注 意。本文结合我院近期发生的1例第Ⅲ型TA合并羊水过多的病例,并查阅相关文献,对本病1个多世纪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提高广大产科医生及超声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从而使医疗质量得到提高,减少产妇精神上和身体上的负担,避免医患纠纷。
贾妍陈军马艳崔满华
关键词:先天性畸形产科医生诊治羊水过多产前诊断
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32例
2012年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是女性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此病多见于绝经后妇女,亦可发生于生育年龄。外阴瘙痒是此病最主要症状,患者多难以忍受,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陈军郑连文邹颖刚贾妍
关键词:聚焦超声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
阴道镜检查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2年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映了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1]。由于宫颈癌存在一段较长的、可逆性的癌前病变时期,大约要10年时间,因此,早起诊断和治疗CIN是防治宫颈癌的关键环节。为了评价阴道镜检查在CI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陈军贾妍邹颖刚王玉辉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阴道镜检查宫颈癌发生宫颈浸润癌
原发性阴道腺癌合并淋巴上皮瘤样癌一例及文献复习
2020年
淋巴上皮瘤样癌是伴有显著的淋巴浆细胞浸润的未分化癌,多见于鼻咽部,在女性生殖系统仍属罕见。阴道淋巴上皮瘤样癌是阴道鳞癌亚型之一。原发性阴道腺癌合并淋巴上皮瘤样癌国内外少见报道。本研究报告了1例年轻的原发性阴道癌患者,肿瘤为混合性低分化阴道癌,由腺癌和淋巴上皮瘤样癌组成,镜下见非典型腺体及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大量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提示:CK(AE1/AE3)(+)。这种罕见的阴道肿瘤在术前和围手术期都很难确诊,虽为未分化癌但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提示此类疾病预后相对较好。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该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该疾病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陈玉莹崔满华刘子玮贾妍
关键词:阴道肿瘤腺癌免疫组织化学淋巴上皮瘤样癌
宫颈癌根治术后腹腔间隔综合征一例诊治体会
2020年
腹腔间隔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是开腹手术较为罕见的并发症,死亡率高。结合1例宫颈恶性肿瘤根治术后ACS合并切口裂开的病例,强调对于高危患者准确监测腹内压和及时剖腹手术的重要性。该患者极度肥胖,体质量指数(BMI)=40 kg/m^2,两次新辅助化疗后行宫颈癌根治术(经腹广泛子宫、双侧卵巢、双侧输卵管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术后第1天,持续腹胀咳嗽;术后第4天出现ACS,行开腹减压术。术后恢复良好,经过10个月的随访,未见并发症。
陈玉莹崔满华韩刚张玥琳贾妍
关键词:筋膜间隔综合征腹内高压妇科外科手术
重组干扰质粒对卵巢癌COC1细胞HDAC1表达的影响
2016年
目的构建重组HDAC1基因的短发夹RNA(shRNA)慢病毒干扰质粒并研究其对卵巢癌COC1细胞HDAC1表达的影响。方法针对HDAC1基因设计特异性siRNA靶点,构建慢病毒干扰质粒载体,筛选获得的有效shRNA慢病毒干扰序列,将其转染卵巢癌COC1细胞。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靶基因在mRNA水平的沉默效果,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靶基因在蛋白质水平的沉默效果。结果构建的慢病毒载体shRNA的PCR鉴定和测序正确。shRNA慢病毒干扰质粒转染COC1细胞后HDAC1基因的mRNA表达量和蛋白质水平较阴性对照质粒转染组均显著下调(P<0.05)。结论成功构建HDAC1基因的shRNA慢病毒干扰质粒,该慢病毒干扰质粒能够在细胞水平有效沉默靶基因。
贾妍邹颖刚许天敏崔满华
关键词:HDAC1短发夹RNA慢病毒
子宫体中肾管腺癌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21年
中肾管腺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来源于正常的中肾管残留组织或残留组织的过度增生,发病率低,多发生于宫颈,少见于子宫体。子宫体中肾管腺癌(UCMA)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为阴道出血,术前易被误诊为生殖道炎症、子宫肌瘤、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等。其确诊常依赖于细胞学、活检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和分子学特征,其中GATA3是中肾管腺癌特异性标志物。另外,UCMA预后较差,治疗方案常包括手术及辅助性放化疗。报告1例术前被误诊为子宫肌瘤的UCMA病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以期减少误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张方圆刘子玮陈玉莹贾妍
关键词:子宫肿瘤腺癌子宫出血病例报告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