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丽霞

作品数:7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稻瘿蚊
  • 4篇育种
  • 4篇水稻
  • 4篇瘿蚊
  • 2篇抗虫
  • 2篇抗虫性
  • 2篇抗性
  • 2篇基因
  • 1篇多抗
  • 1篇新基因
  • 1篇性基因
  • 1篇选育
  • 1篇野生
  • 1篇野生稻
  • 1篇遗传育种
  • 1篇优质水稻
  • 1篇杂交
  • 1篇生物学
  • 1篇水稻新品种
  • 1篇种间

机构

  • 7篇广东省农业科...
  • 2篇国际水稻研究...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作者

  • 7篇徐炎康
  • 7篇赵丽霞
  • 5篇谭玉娟
  • 5篇张扬
  • 4篇黄炳超
  • 3篇谢振文
  • 3篇李宏
  • 2篇周少川
  • 1篇黄朝锋
  • 1篇国少川
  • 1篇肖汉祥
  • 1篇陈建伟
  • 1篇叶焯荣
  • 1篇王家生
  • 1篇江雁芳
  • 1篇陈春洪
  • 1篇张桂权
  • 1篇赖来展
  • 1篇陈国荣
  • 1篇潘英

传媒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昆虫知识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优质水稻新品种丰矮占1号和丰矮占5号的选育被引量:3
2000年
谢振文周少川赵丽霞徐炎康李宏王家生
关键词:水稻选育
澳洲野生稻抗虫性的转育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采用改良的有性杂交与组织培养胚胎挽救法,进行栽培稻与澳洲野生稻的种间杂交,获得4个组合7个变异株。用具丰产性和适应性广泛的栽培稻与变异株进行杂交,选育出12个某些经济性状明显超亲的或综合经济性状较好的种间杂交株系,可作为改良栽培稻的种质资源。以红莲型不育系作为桥梁母本进行自然授粉杂交的成功率较高。利用水稻分蘖扩繁潜力大的特点,可用大量的遗传背景不同的栽培稻作父本,与为数不多的AE杂F1代进行再杂交,可获得较多的子代材料供筛选。筛选结果说明,以广A×SB1变异株与丰矮占再杂交1~2次选出的优良株系较多、效果最好。
谭玉娟黄炳超张扬徐炎康赵丽霞赖来展陈春洪孙玲
关键词:抗虫性种间杂交转育野生稻育种
抗稻瘿蚊新基因GM6的研究
谭玉娟张扬徐炎康黄炳超赵丽霞朱旭东等
针对中国当前稻瘿蚊防治中急需抗稻瘿蚊水稻品种的实际,开展了对原产中国海南岛并由该院发掘的水稻品种“大秋其”抗稻瘿蚊基因的系统研究。通过昆虫学、遗传育种学、分子生物学多学科协作攻关,用抗性鉴定筛选、杂交育种、抗性遗传和现代...
关键词: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遗传育种基因稻瘿蚊
抗稻瘿蚊品种多抗1的抗性遗传分析及抗性基因定位被引量:17
1996年
稻瘿蚊是亚洲稻区主要害虫,采用抗虫品种进行防治是最理想的方法。1993~1995年,广东省农科院与国际水稻研究所有关专家紧密合作,对能抗华南4个稻瘿蚊生物型的品种多抗1作进一步抗性遗传分析,确认多抗1对中国稻瘿蚊生物型1和4的抗性受显性单基因控制,这个基因暂定名为GM—6(t)。以多抗1×丰银占1组合的F3代160个家系作基因标记,据DNA库分离个体分析(BSA)原理,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记物OPM6(1.4kb),首次成功地标记了这个抗性基因。随后多态性扩增产物经^(32)p标记,用作探针,检测另一个参考作图群体IR64×Azucena,将这个抗性基因定位在水稻第4条染色体上,位于RG214和RG163两个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标记之间。应用这些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可能不必通过稻瘿蚊的直接筛选,快速准确地选育抗稻瘿蚊品种或进行抗性基因累加。
谭玉娟张扬黄炳超徐炎康赵丽霞S.K.KatiyarN.HuangG.S.KhushJ.Bennett
关键词:稻瘿蚊抗性基因RAPD
优质、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丰矮占1号”、“丰矮占5号”
徐炎康赵丽霞陈建伟谢振文叶焯荣李宏陈国荣国少川江雁芳
丰矮占1号和丰矮占5号是应用核心种质理论选育出具有现代高产品种株型特点的优质稻品种,优质、高产、抗病,早晚造兼用,适于华南稻区推广。广东、海南区试比对照增产2.3%~17.1%,广东省累计面积260万亩,增加经济效益1....
关键词:
关键词:水稻
抗稻瘿蚊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被引量:8
1993年
抗蚊1号、抗蚊2号是利用水稻优质抗病晚籼品种青丰占31为母本,分别与高抗稻瘿蚊的农家高秆品种羊山占、大秋其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的晚籼中早熟品种。具有矮秆、晚籼茎叶株型、高抗稻瘿蚊、米质优良等特点。1988—1991年在南方5省(区)稻瘿蚊常发区多点试种,适应性较广,获得显著的抗虫增产效果。在我省生物型Ⅰ和生物型Ⅱ地区表现抗性稳定。抗虫机理属抗生性类型。抗蚊2号亲本大秋其的抗性受显性单基因控制,与 W1263的 GM-1抗性基因不等位。
潘英谭玉娟张扬赵丽霞徐炎康
关键词:水稻抗虫性稻瘿蚊育种
稻瘿蚊种群DNA指纹及水稻抗稻瘿蚊分子标记育种技术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文章综述经10年(1996-2005)研究建立的亚洲稻瘿蚊Orseolia oryzae Wood-Mason种群DNA指纹检测技术和水稻抗稻瘿蚊分子育种技术的研究成果。其核心技术包括5点:(1)在国际和国内首先用AFLP方法研究亚洲5国(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和老挝)及广东省7个地点亚洲稻瘿蚊种群DNA指纹及其生物多样性;(2)分别用RAPD和微卫星SSR技术对来源于我国的水稻资源大秋其的抗亚洲稻瘿蚊基因Gm6进行精细定位;(3)分别用与Gm6基因紧密连锁的STS分子标记和SSR标记,建立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方法选育抗稻瘿蚊新品种的技术体系;(4)应用建立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新技术选育出一批抗亚洲稻瘿蚊中国种群的新品系,创造出一批新种质,包括抗蚊18号、抗蚊软占等达国优3级的抗稻瘿蚊新品系6个;(5)将Gm6基因导入杂交稻恢复系,选育出4个抗稻瘿蚊两系杂交稻新组合培矮64S/KG18,培矮64S/KI41,培矮64S/AK7,培矮64S/03W16(国优2级)和1个三系杂交稻新组合抗蚊博优。其中江西省宁都市名林水稻研究所应用本研究鉴定出的带有Gm6基因的品系抗蚊青占作为抗性亲本,培育出的2个抗稻瘿蚊的两系杂交稻组合安两优青占和培两优抗占通过省级品种审定,率先选育出抗稻瘿蚊种群的杂交稻。该项研究成果为控制华南稻瘿蚊的灾害发生提供新的技术措施,选育的抗稻瘿蚊品种和新种质,在华南广为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黄炳超张扬谢振文张桂权肖汉祥李宏J.Bennett刘名镇周少川S.K.Katiyar陈伟洲黄朝锋谭玉娟徐炎康赵丽霞
关键词:水稻稻瘿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