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萍
- 作品数:11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洛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生儿低血糖症34例被引量:1
- 2010年
- 新生儿低血糖症是新生儿常见病,可致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可逆损伤,早发现、早治疗十分重要.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我们收治新生儿低血糖症34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 杨中文赵新萍杨萍
- 关键词:新生儿低血糖症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病
- 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0年
-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 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多见于学龄及学前儿童,近年发病率明显增高.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我们采用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MPP,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 杨中文赵新萍杨新芳
- 关键词:红霉素阿奇霉素儿童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肺炎年发病率MPP
- 纳洛酮治疗3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 2010年
- 目的 观察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64例HIE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三项支持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3~5 d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显效19例(59.4%),有效10例(31.3%),无效3例(9.4%),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显效11例(34.4%),有效13例(40.6%),无效8例(25%),总有效率为75%,两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纳洛酮对改善HIE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有积极意义,疗效确切,未发现不良反应,安全、经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杨中文赵新萍郭卫芳
-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纳洛酮疗效
- 左卡尼汀与黄芪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 2011年
-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误治,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部分患者可转为慢性心肌炎,甚至扩张性心肌病。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采用采用黄芪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儿童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 杨中文赵新萍
- 关键词: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左卡尼汀疗效观察儿童临床表现不典型
- 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11例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ACA)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8年9月本院收治的11例ACA患儿的临床资料。11例均予常规抗感染治疗,有颅高压等症状者予对症处理,排除结核后使用激素治疗,症状较轻者口服泼尼松片1~2周,逐渐减量至停药;较重者静脉予甲泼尼龙15~20 mg.kg-1.d-1冲击,连用3 d后改泼尼松片口服序贯治疗,1周后逐渐减量至停药。结果11例ACA患儿均临床治愈,3~15 d症状消失,平均住院9.5 d。出院后随访0.5 a,患儿症状均无复发,未见后遗症出现。结论小儿ACA的病因以感染多见,尽早发现行走不稳等共济失调表现及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一般预后良好,极少遗留后遗症。
- 杨中文赵新萍郭卫芳
- 关键词: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儿童
-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和治疗(附31例报告)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 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以下简称化脑)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08年6月我们收治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3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早期诊治的经验.结果 新生儿化脑早期表现不典型,中枢神经系统表现缺乏特异性,惊厥多为微小型,早期诊断困难.本组治愈21例,约占67.7%,3例死亡患儿发病至就诊时间均超过48 h,其中2例出生体重<2500 g;存活者11例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约占42.3%.结论 新生儿化脑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早发现、早诊断、积极治疗为改善预后之关键,临床应动态观察、及时脑脊液检查并全面分析,重视治疗中的影像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并发症.
- 杨中文赵新萍杨萍
- 关键词: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 托吡酯添加治疗婴儿痉挛症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0年
- 婴儿痉挛症(infantile spasms,IS)是婴儿期特有的癫痫综合征,以肌阵挛、严重智力障碍和脑电图特殊改变为特点,常伴智力发育迟滞,难以控制,预后甚差.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我们采用托吡酯添加治疗婴儿痉挛症,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 杨中文赵新萍张璐
- 关键词:托吡酯婴儿痉挛症智力障碍发育迟滞婴儿期肌阵挛
- 嗜血细胞综合征的病因学调查及骨髓象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嗜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是一组骨髓、脾脏、淋巴结等造血组织中良性、反应性增生的组织细胞吞噬自身血细胞而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病症。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热,肝、脾、淋巴结大,外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等。本病病因多样、病情凶险、误诊率高、病死率高。骨髓涂片查到嗜血细胞是确诊HPS的主要依据。现对已确诊的23例HPS的病因学诊断和骨髓象特点分析如下。
- 赵志红赵新萍
- 关键词:嗜血细胞综合征骨髓象分析病因学调查外周血细胞减少造血组织反应性增生
-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检测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HCV核心抗原(HCV-Ag)ELISA法检测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77份疑为HCV感染患者血清中的HCV-Ag,并将HCV-Ag检测与HCV-RNAPCR法和抗-HCV检测相比较。结果 HCV-RNAPCR、HCV-Ag、抗-HCV阳性率分别为42.86%、44.16%、38.96%;同HCV-RNA检测结果比较,HCV-Ag检测符合率90.91%、假阳性率3.90%、假阴性率5.19%;抗-HCV检测符合率84.42%、假阳性率6.49%、假阴性率9.09%。结论 ELISA法检测HCV-Ag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与PCR检测的符合率较高。方法简捷、价廉,早期检测可明显缩短窗口期,适合大规模筛查和多数基层医院。
- 赵新萍杨中文
- 关键词:HCV-RNA抗-HCV窗口期
- 咳嗽变异性哮喘32例误诊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2008年12月本院32例误诊的CVA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32例中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12例(37.5%),慢性支气管炎7例(21.9%),慢性咽炎5例(15.6%),间质性肺炎4例(12.5%),支原体感染、百日咳各2例(各6.3%)。误诊时间18d~21个月,平均17个月。确诊后治疗1周内咳嗽消失者27例,2周内消失者5例。随访观察3个月~1a,症状控制良好。结论对CVA认识不足,询问病史不详为误诊的主要原因。对咳嗽反复发作超过1个月、经正规治疗不能缓解者,应考虑本病可能。
- 杨中文赵新萍牛丽萍
- 关键词:咳嗽变异性哮喘误诊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