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靖平

作品数:435 被引量:5,174H指数:35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卫生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98篇期刊文章
  • 3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5篇医药卫生
  • 15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90篇分裂症
  • 189篇精神分裂症
  • 91篇抑郁
  • 72篇精神病
  • 65篇抑郁症
  • 49篇抗精神病
  • 48篇抗精神病药
  • 43篇药物
  • 38篇精神分裂症患...
  • 35篇基因
  • 34篇焦虑
  • 31篇多态
  • 30篇症状
  • 29篇多态性
  • 28篇双盲
  • 27篇首发
  • 24篇氯氮
  • 24篇氯氮平
  • 18篇疗效
  • 18篇抗抑郁

机构

  • 371篇中南大学湘雅...
  • 37篇中南大学
  • 33篇北京大学第六...
  • 31篇湖南医科大学
  • 31篇新乡医学院第...
  • 29篇济宁医学院
  • 27篇南京医科大学...
  • 25篇四川大学华西...
  • 23篇上海市精神卫...
  • 19篇上海交通大学
  • 19篇首都医科大学...
  • 18篇中山大学附属...
  • 18篇北京安定医院
  • 17篇广州市脑科医...
  • 16篇昆明医学院第...
  • 14篇湖南省脑科医...
  • 12篇同济大学附属...
  • 12篇昆明医科大学
  • 11篇北京回龙观医...
  • 10篇苏州广济医院

作者

  • 433篇赵靖平
  • 77篇陈晋东
  • 68篇国效峰
  • 52篇翟金国
  • 50篇陈远光
  • 45篇李乐华
  • 37篇吴仁容
  • 31篇陈晓岗
  • 22篇吕路线
  • 22篇许秀峰
  • 20篇郭文斌
  • 20篇刘哲宁
  • 17篇张明园
  • 17篇孙学礼
  • 16篇陆峥
  • 16篇房茂胜
  • 15篇欧建君
  • 14篇薛志敏
  • 14篇张晋碚
  • 14篇魏钦令

传媒

  • 72篇中华精神科杂...
  • 34篇中国神经精神...
  • 31篇国际精神病学...
  • 22篇中国新药与临...
  • 20篇临床精神医学...
  • 16篇中国临床药理...
  • 15篇中国心理卫生...
  • 14篇中国行为医学...
  • 14篇上海精神医学
  • 13篇中国新药杂志
  • 12篇中南大学学报...
  • 11篇精神医学杂志
  • 9篇中国临床心理...
  • 8篇国外医学(精...
  • 8篇四川精神卫生
  • 7篇中华医学杂志
  • 6篇中华医学信息...
  • 6篇中国临床康复
  • 6篇医学与哲学(...
  • 6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7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8篇2016
  • 21篇2015
  • 27篇2014
  • 27篇2013
  • 30篇2012
  • 31篇2011
  • 16篇2010
  • 24篇2009
  • 18篇2008
  • 22篇2007
  • 33篇2006
  • 37篇2005
  • 19篇2004
4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治疗前后血浆瘦素和白细胞介素-6的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治疗前后血浆瘦素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患者组为65例首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测量身高、体重以计算体质量指数,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其空腹血浆瘦素和IL6。选取52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患者组体质量指数、血浆瘦素水平均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小于0.05);患者组血浆IL6水平在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治疗后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小于0.05);治疗前后血浆瘦素的差值和IL6的差值呈负相关(r=-0.388,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IL6水平高于对照组,服用利培酮治疗容易出现药源性肥胖,增高的IL6水平可能是瘦素抵抗的原因之一;过高的瘦素水平与IL6之间可能存在负反馈。
宋学勤赵靖平吕路线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瘦素白细胞介素-6利培酮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C270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英文)被引量:3
2005年
背景:研究精神分裂症的候选基因是探索其病因的主要方法之一,与精神分裂症有关联的重要候选基因之一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C270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设计:病例-对照,对比观察。单位: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对象:选择2003-03/10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男女病房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94例为患者组,男95例,女99例;年龄15~59岁。同期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按与患者组年龄,性别相当的条件招募的健康者187人为对照组,男88人,女99人;年龄18~42岁。本人及家庭无精神病史。两组对象均为湖南汉族(同民族的遗传同质性比较好)人群,患者本人或家属对本研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对照组本人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方法:①评定精神病性症状的有无及各项症状的严重程度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包括阳性症状量表(7项),阴性症状量表(7项)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16项)及3个补充项目评定攻击危险性(7项评分:1为无,7为极重度)。评定于患者入院当天,在病房内完成。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纳入对象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C270T多态性基因型的分布频率。③各组间频数比较用χ2检验。主要观察指标:①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C270T多态性的分布频率。②不同基因型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得分。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194例,健康者187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组的C/T基因型分布频率(26.8%)明显高于对照组(5.9%)(χ2=32.71,df=1,P<0.01)。患者组的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14.4%)明显高于对照组(2.7%)(χ2=36.19,df=1,P<0.01)。②基因型为C/T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阳性症状量表分、阴性症状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总分分别为59~121分;9~42分,平均(20.08±6.16)分;8~41分,平均(19.
何小林赵靖平刘铁桥刘涛张向晖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精神分裂症磁共振研究的现状与思考被引量:5
2011年
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显著推动了精神医学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但因为大脑与精神医学的复杂性,精神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仍然是一个“迷”。自Eugen Bleuler 1911年提出“精神分裂症”的疾病命名正好过去了100年,但对该病本质的认识仍无突破性的进展。最新的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是表现为脑功能失调的一种神经发育性障碍,
刘哲宁蒲唯丹赵靖平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神经影像学技术磁共振脑功能失调发病机制
首发未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脑皮质的变化
2013年
目的研究首发未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脑皮质厚度和皮质表面积的变化。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2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科住院的57例首发未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同期广告招募的57名健康对照的全脑结构进行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采用基于表面分析的方法(SBM)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皮质厚度和皮质表面积的变化,采用一般线性模型(GLM)检测两组之间的大脑皮质厚度和皮质表面积的差异,使用蒙特卡洛模拟的方法进行多重校正。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左侧额上回、左中扣带回尾侧、左外侧枕叶、右侧额上回、右侧颞上回、右侧梭状回区的皮质厚度较健康对照分别减少6.0%、7.2%、8.2%、5.2%、7.1%、6.0%(P〈0.05)。其中左外侧枕区皮质厚度降低最明显。患者组各个脑区皮质表面积与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差异。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多个脑区大脑皮质厚度降低,这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病理机制。
郑俩荣王雁新李盟李雷俊康庄国效峰张晋碚赵靖平魏钦令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磁共振成像大脑皮质
有无冲动行为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弥散张量成像的比较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分析有、无冲动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完整性的不同。方法2009年11月至2011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科住院的4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是否有冲动伤人行为分为有冲动行为组(17例)和无冲动行为组(24例),以脑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测脑白质的完整性,以基于体素的分析方法对两组图像进行预处理并进行两样本t检验。结果(1)有冲动行为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左侧中央前回(MNI:x=-28.00,Y=-28.72,z=-54.71;体素集合数=79)、小脑前叶(MNI:x=-22,Y=-56,z=-28;体素集合数=130)和枕叶(MNI:x=-6,Y=-72,Z=6;体素集合数=54)区白质FA值低于无冲动行为组。(2)未发现有冲动行为组脑白质FA值高于无冲动行为组。结论左侧中央前回、小脑前叶和枕叶脑白质的完整性异常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冲动行为有关。
魏钦令韩自力吴小立康庄李雷俊郑俩荣国效峰赵靖平张晋碚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冲动行为脑白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首发精神分裂症PBMC NF-κB活性及其mRNA表达与IL-1β、IL-6、TNF-α mRNA表达的关系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NF-κB的活性及其mRNA表达与IL-1β、IL-6、TNF-αmRNA表达的相互关系,为临床应用NF-κB调节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NF-κB活性ELISA试剂盒,检测精神分裂症组和健康对照组PBMC中NF-κB活性,并采用RT-PCR方法,测定两组PBMC中NF-κB mRNA表达及IL-1β、IL-6、TNF-α mRNA表达。结果:①精神分裂症组PBMC中NF-κB的活性及NF-κB 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精神分裂症组PBMC中IL-1β、IL-6、TNF-α 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③在精神分裂症组及对照组中,PBMC中NF-κB的活性与其mRNA表达量无明显相关(均P>0.05);④在精神分裂症组和对照组中,PBMC中NF-κB的活性与IL-1β、TNF-α mRNA均呈正相关(均P<0.05);无论是在精神分裂症组或对照组中,PBMC中NF-κB的活性与IL-6 mRNA均无明显相关(均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PBMC中NF-κB mRNA表达及活性均增高,对NF-κB活性的检测更能反映NF-κB的转录调控功能情况;活化的NF-κB对IL-1β、TNF-α的基因转录起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宋学勤赵靖平吕路线李文强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白细胞介素1Β核因子-ΚB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1例
2016年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childhood disintegrative disorder,CDD)也称Heller综合征(Heller’s syndrome),由奥地利T.HELLER于1908年首先描述,是一种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主要临床特征为2岁前发育正常,起病后儿童原已获得的正常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及语言能力衰退和丧失。该病较为罕见,诊断易与儿童精神分裂症或儿童孤独症混淆,远期预后差。现报告我院收治的1例CDD患儿诊疗及随访情况,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分析该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
沈屹东董慧茜高雪屏刘铁桥赵靖平
氯氮平的体内代谢和浓效关系研究
王传跃蔡焯基翁永振向应强李樱翟屹民李文标赵靖平陈远光杨德森
该项目研究了氯氮平的体内代谢特点以及血药浓度与临床效应关系,探讨了氯氮平在人体内的代谢规律。分别以健康受试者和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证实了参与该药体内代谢的主要酶类是细胞色素P450酶的亚型CYP1A2,找出了影响C...
关键词:
关键词:氯氮平药物代谢药物浓度
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戒除烟瘾的初步临床试验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初步评价国产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戒除烟瘾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口服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150-300 mg.d-1或安慰剂,疗程4周,观察12周。结果:共入组自愿戒烟者48例,其中盐酸安非他酮组24例,安慰剂组24例。自治疗后1周起,盐酸安非他酮组日吸烟量的减少值均大于安慰剂组(P<0.01)。治疗后4周盐酸安非他酮组戒烟率为29.2%,高于安慰剂组(P<0.05)。盐酸安非他酮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困倦、口干、注意力不集中、腹部不适和乏力。结论:国产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戒烟药物,不良反应轻。
国效峰陈晋东赵靖平李乐华薛志敏罗琼吴仁容翟金国陈远光
关键词: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戒烟随机对照试验双盲法
APC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汉族儿童孤独障碍的关联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腺瘤性结肠息肉病基因(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与中国汉族儿童孤独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Illumina HumanHap CNV370-Duo芯片对278个孤独障碍核心家系(患者及其父母)、157例孤独障碍患者和435名正常对照进行全基因组SNP分型。从中选取APC基因内4个SNPs(rs2431512、rs454886、rs2546110、rs411356)的分型数据,采用病例—对照关联分析及传递不平衡检验(transmission disequilibrium test,TDT)分析等位基因与孤独障碍的关系。结果成功检测4个SNPs的基因型,4个位点的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inor allele frequency,MAF)>5%,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孤独障碍组和对照组之间,4个SNPs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Ρ>0.05),4个SNPs构成的单体型AAGA频率差异在未经过置换检验校正前有统计学意义(Ρ=0.041),校正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Ρ=0.188)。TDT分析表明,4个多态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单体型的传递不平衡均无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本研究未发现APC基因的4个位点(rs2431512、rs454886、rs2546110、rs411356)与汉族儿童孤独障碍存在关联。
马晓燕闫润涛寻广磊胡正茂夏坤赵靖平何益群
关键词:APC基因多态性
共4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