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玉甫
- 作品数:24 被引量:120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早期减重步态训练对脑外伤患者下肢功能的作用被引量:3
- 2008年
- 步行是人类满足日常生活的基本要求,对伴有运动功能障碍的脑外伤患者恢复下肢功能是康复的基本目标。近年来,减重平板步行圳练作为一种新兴的步态训练方法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我科对存存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脑外伤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介入了减重步行训练.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尤爱民辛玉甫马振宇胡延峰孙守崎刘青塬
- 关键词:减重步行训练脑外伤患者下肢功能步态训练早期介入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 手创伤患者的三级康复治疗效果和卫生经济效益学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手创伤患者的三级康复治疗效果和手功能恢复情况与经济花费的比例。方法收集三级康复组和住院康复组各43例,三级康复组接受住院、门诊和家庭三级康复治疗,住院康复组仅接受住院康复治疗,分别在术后6周、12周、6个月、1年、2年时对这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评定上肢功能和手指总关节活动度以及每位患者为治疗此病所花费的钱数。结果三级康复组患者在上肢功能、手关节总活动度和上肢功能评分、手关节总活动度与治疗此病花费钱数上均较住院康复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三级康复治疗可有效提高手创伤患者的功能,降低每增加一分手功能所花费的经济成本。
- 辛玉甫尤爱民马振与胡延峰孙守琦刘青源
- 关键词:手创伤三级康复
- 针刺“规律性阿是穴”配合梅花针扣刺及毫针围刺治疗斑秃21例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观察针刺规律性阿是穴配合梅花针扣刺及毫针围刺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例斑秃患者分为轻、中、重三种类型,取穴风池次、天柱次、角孙次、完骨次等进行围刺、扣刺等操作,按疗程治疗后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轻、中、重度斑秃有效率分别为100%、86%、50%。结论:针刺规律性阿是穴配合梅花针扣刺及毫针围刺治疗斑秃疗效显著,对轻、中度患者效果最好。
- 荣姗姗辛玉甫张建强
- 关键词:围刺斑秃
- 改良PNF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观察改良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偏瘫合并踝阵挛患者下肢功能的治疗作用。方法:将脑卒中偏瘫合并踝阵挛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PNF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改良PNF技术,即主要利用对踝关节牵伸、背伸和外翻肌群的主动力量的训练,加强患者的主动踝背伸和外翻,加强胫前肌、腓骨长短肌力量,从而有效改变踝阵挛。结果:训练20d后,2组患者综合痉挛量表(CSS)、下肢Fugl-Meyer评定(FMA)、Berg平衡功能评分(BBS)及10m最大步行速度(10m MWS)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5),观察组各项评分改善幅度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下肢PNF技术能更有效地提高偏瘫恢复前期踝阵挛的控制,促进下肢运动分离,提高步行能力及速度,适用于国内脑卒中患者踝阵挛的痉挛治疗。
- 辛玉甫荣姗姗尤爱民胡延峰
- 关键词:偏瘫下肢功能
- 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7
- 2004年
- 辛玉甫刘宏建陈勇丁志进
- 关键词:关节腔透明质酸钠关节松动术肩周炎康复医学
- 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及预防后遗神经痛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为探讨综合疗法与常规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影响。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注射阿昔洛韦配合红外线照射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火针、围刺、浮针及红外线照射的综合疗法。治疗10 d后进行疗效的综合评价。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均有改善,经秩和检验两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半年回访结果显示,治疗组PHN发生率为3%,而对照组为20%,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综合疗法与阿昔洛韦常规治疗带状疱疹及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方面相比疗效显著。
- 辛玉甫荣姗姗
- 关键词:带状疱疹针灸综合疗法
- 关节松动术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临床效果初评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研究关节松动术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94例肩周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关节松动术结合体外冲击波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关节松动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肩周炎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7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关节松动术结合体外冲击波对肩周炎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好,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增加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
- 辛玉甫荣姗姗尤爱民
- 关键词:关节松动术体外冲击波肩周炎
- 不同频率高频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观察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高频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治疗联合高频磁刺激治疗。根据高频磁刺激治疗的频率不同将纳入对象分为低频组(n=45)和高频组(n=45)。采用磁刺激仪对S3神经根进行磁刺激治疗,低频组采用5 Hz,高频组采用15 Hz,每日治疗2次,连续治疗6 d休息1 d,7 d为1疗程,两组均治疗8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距首次排尿时间、距建立反射性排尿时间、平均残余尿量以及距残余尿量<100 mL时间等排尿功能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症状评分(Neurogenic Bladder Symptom Score,NBSS),对比两组患者膀胱初始尿意容量、最大膀胱容量以及残余尿量等尿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高频组距首次排尿时间、建立反射性排尿时间、平均残余尿量和距残余尿量<100 mL时间均明显低于低频组(P<0.05),治疗后高频组NBSS评分明显低于低频组(P<0.05),治疗后高频组膀胱初始尿意容量、最大膀胱容量均明显高于低频组(P<0.05),高频组残余尿量明显低于低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频率高频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疗效有差异,15 Hz频率的磁刺激有助于改善排尿功能,增加膀胱最大容量,改善尿流动力学。
- 张晓鸽蔡西国辛玉甫
- 关键词: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膀胱功能
-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0
- 2020年
- 目的观察基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进行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PNF训练。于治疗前、治疗2周和4周后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稳定性指数(ST)、Berg平衡量表(BBS)和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分别对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稳定性、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MBI、ST指数、BBS、TUGT分别为(65.33±9.09)分、(32.26±3.78)、(34.97±3.31)分和(23.82±4.04)s,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2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4周后的各项指标与组对照组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PNF训练可显著改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
- 辛玉甫张晓鸽赵智伟孙守琦马明孙武东许如炜
- 关键词:PNF脑卒中日常生活能力
-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偏侧忽略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
- 2023年
- 目的系统评价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后偏侧忽略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维普、万方、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查找应用tDCS治疗脑卒中后偏侧忽略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2月。两名研究员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质量,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7篇文献,共563例患者,其中男139例、女42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tDCS可明显改善直线二等分试验(LBT)评分(SMD=-1.00,95%CI-1.35~-0.64,P<0.0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阴极tDCS对LBT评分无明显改善(SMD=-0.28,95%CI-0.98~0.43,P=0.44),阳极tDCS可明显改善LBT评分(SMD=-1.09,95%CI-1.60~-0.58,P<0.0001),阳极tDCS+阴极tDCS可明显改善LBT评分(SMD=-1.56,95%CI-2.27~-0.85,P<0.0001)。与假刺激或其他治疗方式相比,tDCS可明显提高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SMD=0.69,95%CI 0.42~0.96,P<0.00001)。结论tDCS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偏侧忽略及ADL,但仍需开展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验证tDCS对脑卒中后偏侧忽略患者的康复效果。
- 翁燕张晓鸽辛玉甫富奇志
- 关键词:脑卒中偏侧忽略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