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辛鹏

作品数:57 被引量:539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2篇天文地球
  • 5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0篇滑坡
  • 12篇地震
  • 12篇危险性
  • 11篇黄土
  • 10篇地质
  • 8篇地质灾害
  • 6篇黄土滑坡
  • 5篇地震滑坡
  • 4篇泥岩
  • 4篇降雨
  • 4篇NEWMAR...
  • 3篇大型滑坡
  • 3篇地貌
  • 3篇岩质
  • 3篇蠕变
  • 3篇石流
  • 3篇泥石
  • 3篇泥石流
  • 3篇汶川地震
  • 3篇斜坡

机构

  • 57篇中国地质科学...
  • 15篇国土资源部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长江科学院
  • 2篇中国地质环境...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北京国道通公...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天津地质矿产...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陕西省气象局
  • 1篇国土资源
  • 1篇中化岩土工程...

作者

  • 57篇辛鹏
  • 38篇吴树仁
  • 31篇王涛
  • 24篇石菊松
  • 19篇王涛
  • 11篇王涛
  • 10篇梁昌玉
  • 10篇石玲
  • 6篇李滨
  • 6篇张春山
  • 5篇孙炜锋
  • 5篇孙萍
  • 4篇谭成轩
  • 4篇何淑军
  • 4篇韩金良
  • 3篇张泽林
  • 2篇叶思源
  • 2篇杨为民
  • 2篇唐辉明
  • 2篇孟庆华

传媒

  • 11篇地质通报
  • 8篇地质力学学报
  • 7篇工程地质学报
  • 5篇地球学报
  • 4篇岩石力学与工...
  • 3篇地质学报
  • 2篇现代地质
  • 2篇中国地质
  • 2篇水文地质工程...
  • 2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陕西气象
  • 1篇土工基础
  • 1篇岩土力学
  • 1篇第一届全国青...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1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甘陕交汇地区现今地应力环境与地震危险性被引量:4
2016年
川甘陕交汇地区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频发,具有复杂多样的构造变形模式和构造强烈活动特征,为一潜在地震危险性研究的关键构造部位。为了查明川甘陕交汇关键构造部位地壳浅表层现今地应力环境和潜在地震危险性,在甘肃省水市甘谷县及四川省广元市三堆镇实施机械岩心钻探工程和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地应力测量结果表明,甘谷钻孔3个主应力关系为SH>Sh>Sv,甘谷地区现今水平主应力起主导作用,且具有较高地应力值,钻孔附近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位平均为N41°E,易于钻孔附近北西西向西秦岭北缘断裂产生左旋走滑兼逆冲活动;三堆钻孔3个主应力关系为SH>Sh>Sv,该地区现今水平主应力起主导作用,钻孔附近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位平均为N85°W,利于钻孔附近北东向青川断裂产生右旋走滑兼逆冲活动。利用库仑摩擦滑动准则对断裂活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水和广元地区的地应力大小均已经达到了使地壳浅部断层产生滑动失稳的临界条件,需加强地应力实时监测和分析。该研究成果为川甘陕交汇关键构造部位的断裂活动性分析和地质环境安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戚帮申张鹏丰成君辛鹏孟静谭成轩吴树仁杨肖肖陈群策胡道功
关键词:地震危险性
渭河中游宝鸡—扶风北岸斜坡结构及其对大型滑坡形成机理的指示意义被引量:10
2013年
渭河中游宝鸡—扶风段北岸塬边集中发育大型黄土滑坡,体积超过1 000×104 m3的滑坡达58处。在区域活动断裂调查、地球物理勘察、典型斜坡结构与构造调查基础上,研究了大型滑坡结构及其形成机理。研究表明:渭河北缘活动断裂以地堑式结构控制北坡塬边斜坡的地貌,主断裂面倾向南,倾角平均为68°,而次级断面结构组合控制斜坡结构,影响塬边大型黄土滑坡结构;塬边主断裂面与多个大型黄土滑坡后缘滑壁一致,断裂最大下挫距离7.1m,影响大型滑坡的形态及发生过程;活动断裂呈地堑式结构,局部次级断面控制塬边多级滑动面的结构及其演化过程,如杨家村滑坡,局部滑坡剪出受断裂结构控制,剪出口角度可达72°,大部分剪出口未受到断裂面影响,角度平均为23°;三门组黏土岩黏粒体积分数超过35%,塑限平均值为23,是滑坡的层间剪切带;降雨诱发老滑坡复活是目前新滑坡发育的主要形式,大量的老滑坡形成于0.009Ma BP二级阶地侵蚀期,而古滑坡形成于0.13Ma BP三级阶地侵蚀期。
辛鹏吴树仁石菊松王涛王涛石玲
关键词:斜坡滑坡
地震作用下黄土–泥岩边坡动力响应及破坏特征离心机振动台试验研究被引量:29
2016年
为研究西北地区特殊的黄土–泥岩二元结构边坡地震动响应机制,以天水地区典型边坡和滑坡为原型,采用黄土–泥岩组合的概念模型,设计并完成比例1∶40的离心机振动台试验。在满足相似律的条件下,通过输入不同振幅的水平向和垂向地震波,系统地研究模型边坡的地震动力响应特性。以输入加速度峰值0.1 g为例,对这2种边坡模型的动力响应及破坏特征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边坡关键点位的动力响应水平向大于垂向,呈非线性,并表现为趋表效应、高程效应和岩性效应;一般黄土边坡的破坏形式表现为:坡肩形成拉张裂隙,逐渐扩张,坡肩产生向临空面方向的位移,坡体中上部的黄土覆盖层隆起,部分土体振松滑落堆积在坡脚;黄土滑坡的破坏形式表现为:滑坡后壁形成拉张裂隙,逐渐扩张,滑坡后壁发生崩落,滑坡顶部堆积体略有下挫,形成凹槽,坡脚发生轻微鼓胀。
张泽林吴树仁王涛唐辉明梁昌玉辛鹏
关键词:边坡工程地震动响应破坏特征
高密度电法在黄土滑坡结构探测与三维建模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22年
黄土高原滑坡灾害频发,严重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分析滑坡体稳定性,预防及治理滑坡灾害需要查明滑坡形态特征.近年来,高密度电法作为常规的物探方法来确定滑坡的地质结构和水文条件,已经成为滑坡现场探测的一种便捷技术.本文以宝鸡市中岩山滑坡为例,运用高密度电法探测不同深度地层的电阻率值,通过钻探将电阻率与含水率建立关系,结合反演得到的高密度电法剖面与钻孔岩性资料及地质调查资料,弥补了单纯依靠钻孔信息来确定地层结构及滑移面形态的不足,查明了中岩山滑坡的黄土泥岩地层结构、黄土厚度、富水区分布、滑移面空间特征,构建了详细准确的三维地质模型.实践证明,电阻率能够很好地反应研究区的地质结构与水文特征.从而为滑坡形成机制分析提供依据,同时也给其他类似区域地质调查中的滑坡稳定性评价及预测预报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刘栋张帆宇陈立杨桑杰梁昌玉辛鹏王涛
关键词:黄土滑坡高密度电法水文地质模型三维建模
黄土高原渭河宝鸡段北岸大型深层滑坡动力学机制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为研究渭河盆地黄土塬边大型深层滑坡运动机制,通过对渭河宝鸡段北岸斜坡构造地貌过程解析、滑体地质剖面平衡计算与运动过程的动态数值模拟,结合黏土岩滑动带发育的宏观力学背景、物理结构变化特征与剪切蠕变、滑动力学行为特征研究,确定了渭河北岸大型深层滑坡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初步揭示了黏土岩质滑带塑性流动挤出的控滑机制。研究表明:①大型深层滑坡的运动变形由后缘向坡脚传递,后缘下降、前缘隆起,整体变形由底部泥岩控制,具有一定的水平位移,是旋转-平移复活式滑坡;②黏土岩滑动带结构损伤形成蠕变变形带,滑动过程中,塑性变形区在滑体下方呈倾斜三角形状,产生塑性流动变形,逆冲向上运动中形成翻卷结构,滑体前缘以流动状态隆起挤出;③黏土岩的塑性流动变形是黏土矿物含量增加、活性增强的结果,滑带土内的粘粒含量(<2μm)由初始的17.94%增加到50.22%,蒙脱石的绝对含量从初始的13.19%增加至26.38%,而其比表面积平均由124.55增加至215.08,从而降低滑动带的强度、恶化水理性质,引起滑体剧烈变形,而滑体内赋存的高孔隙水压力可推动滑体滑动。
辛鹏吴树仁石菊松王涛石玲
关键词:黄土高原运动学动力学
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技术框架设计初探
<正>我国西部地震滑坡导致死亡人数比例占地震致死人员总数约1/3~1/2以上,仅汶川地震滑坡致死人数就远超过近20年来全国因地质灾害死亡人数的总和(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1985;陈永明等,2006;黄润秋等,200...
王涛吴树仁石菊松辛鹏
关键词:地震滑坡危险性
文献传递
历史强震对渭河中游群发大型滑坡的诱发效应反演被引量:9
2015年
以渭河中游地区为例,探索提出了开展历史地震对区域群发滑坡诱发效应反演研究的思路和方法。首先,基于汶川地震在渭河中游地区形成的高烈度异常和震害启示,通过区域活动构造和斜坡带断裂控滑分析,指出历史强震对区内群发大型滑坡的诱发效应不容忽视。然后,利用强震诱发滑坡的最远致灾震中距分析法,筛选出研究区周边300 km范围内需要重点考察其诱发效应的4次关键历史强震:公元前780年岐山MS7.0级地震、1654年天水南MS8.0级地震、1556年华县MS8.25级地震及1920年海原MS8.5级地震。随后,以岐山地震为例,具体阐述了基于Newmark位移模型的地震诱发滑坡位移及危险性反演评估方法;同时反演了其他3次历史强震诱发区内滑坡位移及危险性。最后,定量比较了反演历史强震诱发滑坡的位移与实际大型滑坡分布的空间匹配程度,结果显示天水南MS8.0级地震对渭河中游现存群发大型滑坡的诱发效应最强。
王涛吴树仁石菊松辛鹏梁昌玉
关键词:历史地震滑坡反演
甘肃天水泥岩剪切蠕变行为及其模型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合理描述红层软岩的蠕变规律对于甘肃天水地区各类建筑物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运营非常重要。为研究天水地区泥岩的蠕变特性,采用三轴蠕变仪,开展不同加荷方式和不同含水率的泥岩蠕变试验,获取应变-时间关系,分析其蠕变过程和蠕变特征,建立适宜的蠕变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应力水平和时间的增加,泥岩蠕变量有缓慢增长趋势,但最终保持某一稳定值。泥岩的蠕变量随着应力差、围压以及含水率的增长呈增大趋势;不同围压和含水率情况下,随时间的增加,泥岩的蠕变量逐渐增长,其等时曲线亦逐渐向应变轴偏移;从试样等时曲线拐点推测,一定应力水平下蠕变量达到了长期强度。基于岩石蠕变参数的辨识,西原模型、逻辑回归模型和指数型经验模型均与试验数据良好吻合,能很好地反应低应力水平下的从弹性变形到衰减蠕变、稳定蠕变的全过程,其中逻辑回归模型和指数型模型能更好地反应泥岩的蠕变特征曲线和参量。所建立的非线性蠕变模型可用于描述该地区红色泥岩的蠕变力学特性,因而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张泽林吴树仁王涛辛鹏梁昌玉
关键词:岩石力学三轴蠕变试验应力-应变关系
陕西凤县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估被引量:14
2014年
为了探索区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估方法,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泥石流危险性评估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利用基于模糊数学的层次分析方法,选取地形因素、松散物质、降雨因素、植被因素等7个评价因子,完成了对研究区内泥石流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估,并探讨了区域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及技术流程。根据评价结果:泥石流灾害发育主要受控于地形地貌、松散物储量及降水3个要素,其中地形地貌要素是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决定性因素;研究区内高危险的泥石流沟4条,主要为矿渣泥石流和沟谷泥石流;中危险的8条;低危险的泥石流沟20条;弱危险的泥石流7条。因此,应根据评价结果采取加强监测、适当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等方法进行危险性控制,以便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孟庆华孙炜锋张春山王涛辛鹏
关键词:泥石流
秦岭中部太白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估被引量:10
2013年
以陕西省太白县为例,分析了秦岭中部山区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重点指出在植被茂密山区,异常强降雨及农耕、建房、修路和矿山开采4种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关键诱发作用。对崩塌、滑坡、泥石流和不稳定斜坡4类典型地质灾害进行了亚类细分和发育特征分析,并总结指出了地质灾害区域宏观分布特征。筛选了9种关键的地质灾害影响和诱发因素,基于将集中调查区指示的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外推应用于全区地质灾害评估的思路,利用信息量模型对太白县全区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定量评估,结果显示高危险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县域北部人口聚居的盆地区,以及南部河流与公路沿线地段。定量检验显示,危险性评估结果与地质灾害的实际分布十分吻合,表明基于信息量模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能够很好地适用于秦岭腹地山区。
王涛吴树仁石菊松李滨辛鹏
关键词:地质灾害危险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