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邢建强

作品数:33 被引量:135H指数:6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9篇腰椎
  • 11篇解剖学
  • 8篇下腰椎
  • 7篇动脉
  • 7篇入路
  • 7篇临床解剖学
  • 7篇临床解剖学研...
  • 6篇脊髓
  • 5篇手术
  • 5篇节段
  • 5篇静脉
  • 4篇单侧
  • 4篇髓型
  • 4篇椎管
  • 4篇椎间盘
  • 4篇节段动脉
  • 4篇颈椎
  • 4篇颈椎病
  • 4篇脊髓型
  • 4篇脊髓型颈椎病

机构

  • 32篇滨州医学院附...
  • 5篇滨州市人民医...
  • 3篇滨州医学院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菏泽市立医院
  • 1篇惠民县人民医...
  • 1篇奉节县中医院

作者

  • 32篇邢建强
  • 21篇王大巍
  • 19篇房清敏
  • 17篇孙兆忠
  • 13篇耿晓鹏
  • 10篇邵滨
  • 7篇王光林
  • 7篇窦永峰
  • 7篇仲江波
  • 5篇刘栋
  • 5篇张汉立
  • 4篇孙金川
  • 4篇李瑞
  • 3篇胡鹏
  • 3篇张政
  • 2篇苏洪民
  • 2篇朱锴
  • 2篇杨成
  • 2篇程艳
  • 2篇赵伟

传媒

  • 11篇滨州医学院学...
  • 4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中国微创外科...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1
  • 3篇2010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断裂力学研究腓骨在下肢中的生物力学作用
2024年
目的腓骨植骨术因其良好的治疗效果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骨不连和骨缺损的治疗。然而,腓骨在下肢的生物力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应用断裂力学阐明腓骨在下肢中的生物力学作用。方法随机收集10例骨量正常(T≥-1)的成人膝关节CT,包括6例左膝和4例右膝,已排除其存在骨性疾病。将DICOM格式的CT扫描图像导入Mimics软件,在Mimics软件中提取胫骨和腓骨的三维模型。将每个模型导入到3-MATIC和LS-DYNA软件中进行模型处理和运算条件设置,计算两种模型中胫骨骨折的载荷和断裂时限变化,以评估腓骨在下肢中的生物力学作用。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胫腓骨载荷情况与文献报道相似。在腓骨支撑的模型中,胫骨的骨折载荷为10.92±0.45 kN,初始骨折时间为0.65±0.15 s,完全骨折时间为0.69±0.16 s。腓骨缺损模型中,胫骨骨折载荷为9.60±0.37 kN(P<0.05),初始骨折时间为0.49±0.11 s(P<0.05),完全骨折时间为0.54±0.12 s(P<0.05)。结论腓骨在下肢负重中起着重要的生物力学作用,值得临床重视。
陈新荣邢建强王大巍李朋邵滨
关键词:生物力学
下腰椎节段动脉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目的:探讨下腰椎侧方手术入路中减少动脉出血的方法。方法:显微镜下解剖观测21具成人尸体的下腰椎节段动脉(lower lumbar segmental artery,LLSA)起点至横突前的走行、分支、外径及其与椎间孔及横...
王大巍房清敏孙兆忠仲江波王光林耿晓鹏邢建强
关键词:临床解剖学手术入路术中出血
下腰椎侧方入路中静脉及神经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下腰椎侧方入路中静脉、神经的应用解剖学特点,为该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显微镜下观测21具成人尸体标本髂腰静脉(iliolumbar veins,ILV)、腰升静脉(ascending lumbar vein,ALV)及L5、S1神经根前支、腰交感干的走行及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ILV和ALV缺失率高,形态学变异较大;L5神经根前支紧贴骶骨翼前方走行,位置恒定;骶骨岬前外侧缘到第1骶前孔上缘切线的垂直距离为(28.73±2.93)mm;L3-S1椎间孔前上缘到腰交感干的垂直距离分别为(27.21±2.04)mm、(27.40±2.11)mm、(26.89±2.33)mm。结论下腰椎侧方静脉、神经的走行及解剖学形态具有一定规律性,在下腰椎侧方手术入路中,可有效避开或牵开这些结构,避免术中损伤。
孙兆忠房清敏仲江波邢建强王光林窦永峰张汉立耿晓鹏王大巍
关键词:下腰椎侧方入路静脉
下腰椎侧方入路中相关静脉的临床解剖学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下腰椎侧方入路中相关静脉的应用解剖学特点,为该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观测21具成人尸体标本L3、L4节段静脉、髂腰静脉(iliolumbar vein,ILV)和腰升静脉(ascending lumbar vein,ALV)的出现率、走行、分支、分布及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 L3、L4节段静脉、ILV和ALV出现率分别为90.48%、85.71%、69.05%和54.76%,其汇入点、外径及形态均存在较大的变异。与L3、L4静脉相比,ILV和ALV变异更为显著,其缺失率高,形态学变异较大。结论下腰椎侧方静脉的走行及解剖学形态具有一定规律性,在下腰椎侧方手术入路中,可有效避开或牵开这些结构,避免术中损伤。
邢建强房清敏孙兆忠仲江波王大巍
关键词:下腰椎侧方入路静脉
CBT螺钉技术治疗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应用皮质骨通道(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螺钉技术进行椎体间融合是一种较新的技术,本研究对CBT螺钉技术在治疗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初期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2018年应用CBT螺钉技术进行椎间融合术治疗20例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并分析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神经损伤情况、住院时间,术前、术后随访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by index,OD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椎间融合率。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83.2 min,平均术中失血量375.7 mL,平均住院时间4.56天。随访时间16~24个月,平均19.2个月,100%的病人获得融合。术后ODI和VAS评分数值较术前减小,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时,CBT螺钉有更强的抗拔出力,能够获得可靠的固定,临床疗效满意,创伤更小,是一种安全、可靠、微创的置钉方法。
张寿强窦永峰李建军胡鹏付国勇邢建强王光林耿晓鹏
关键词:皮质骨螺钉腰椎椎间融合脊柱融合脊柱固定
椎体内裂隙征引起的椎体动态不稳与神经功能损伤的关系被引量:4
2020年
背景:目前国内外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合并椎体内裂隙征临床症状的细节尚不清楚。目的:分析合并椎体内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68例单节段合并椎体内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进行评估,同时记录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的情况。采用X射线测量局部后凸角、椎体不稳定,通过CT判定椎体后壁骨折,分析合并椎体内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的关系。结果与结论:①在该组患者中,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分别为(7.7±1.6)分和(62.9±19.2)%,存在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有37例(22.0%),椎体局部后凸角与椎体不稳定分别为(16.8±7.7)°和(7.9±4.4)°,椎体后壁骨折的发生率为89.8%。②患者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与椎体不稳定有显著相关性(r=0.33,P<0.001;r=0.53,P<0.001),但均与椎体局部后凸角呈弱相关性(r=-0.16,P=0.03;r=-0.16,P=0.03)。③存在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椎体不稳定程度明显高于无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P<0.001),而两者的局部后凸角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8)。所有出现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均存在椎体后壁骨折,但存在椎体后壁骨折的患者大约有2/3表现出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④结果表明椎体不稳定是导致合并椎体内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临床症状的因素之一,椎体不稳定可能是导致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治疗合并椎体内裂隙征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腰背部疼痛和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控制合并椎体内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椎体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孙亦强王秀双李建军王欣赵子豪邢建强田霖耿晓鹏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
腰椎关节突关节毗邻动脉的临床解剖学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关节突关节(zygapophyseal joints,ZJ)毗邻动脉分布规律,为减少腰椎后路开放、微创手术中动脉损伤后出血,避免影响手术操作及术后并发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20具成人尸体腰段标本,显露腰椎侧方及横突前方动脉,解剖显微镜下观测自腰椎(lumbar,L)椎间孔出口区起L1~4腰动脉(lumbar Artery,LA)所发出的横突前支、背侧支,获得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1A^L4A背侧支出现率为L4(82.50%)
李瑞孙兆忠程艳房清敏张汉立陈刚邢建强朱锴
关键词:腰椎关节突关节动脉临床解剖学
下腰椎侧方入路中相关神经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2011年
[目的]研究下腰椎侧方入路中相关神经的应用解剖学特点,为该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观测21具成人尸体标本L3-S1神经根前支、闭孔神经及腰交感干的走行及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L3-S1神经根前支位置及走行相对恒定;骶髂关节间隙最上缘至L4、5神经根前支外侧缘及闭孔神经外侧缘的水平距离分别为(18.96±2.59)mm、(23.29±2.48)mm、(15.49±3.01)mm;骨盆界线与骶髂关节间隙交点至腰骶干外侧缘的水平距离为(6.20±2.08)mm;骶骨岬前外侧缘到第1骶前孔上缘切线的垂直距离为(28.73±2.93)mm。[结论]下腰椎侧方神经的走行及解剖学形态具有一定规律性,在下腰椎侧方手术入路中,可有效避开或牵开这些结构,避免术中损伤。
邢建强房清敏孙兆忠仲江波王大巍
关键词:下腰椎侧方入路解剖学
思维导图结合PBL教学法在骨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探讨骨外科临床实习带教中将思维导图与PBL两种教学方法联合应用的教学效果。方法:以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取传统实习教学法,实验组采取思维导图与PBL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分析,并对实践技能成绩及基本理论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实习生专业理论成绩和专业操作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问卷调查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思维导图结合PBL的教学方法在骨外科临床实习带教中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邢建强邵滨王大巍刘栋冯晴
关键词:思维导图PBL
有限元模拟单通道分体内镜下双侧腰椎管减压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被引量:3
2024年
背景:单通道分体内镜技术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手术作为后侧入路脊柱内镜下治疗椎管狭窄症的前沿技术,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对术中切除范围的研究少有报道,且目前鲜有生物力学以及有限元分析的相关研究报道。目的: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评估单通道分体内镜下双侧腰椎管减压对腰椎活动度和椎间盘内压力的影响,为临床手术提供建议,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9名健康志愿者CT图像重建完整的L3-L5椎体模型,作为术前模型M1,对L4-L5进行模拟手术切除,分别切除双侧关节突关节1/4,1/3,1/2,获得模型M2、M3、M4。在前屈、后伸、左右弯曲、左右旋转6个不同方向比较4个模型的关节活动度和纤维环应力(Von Mises)最大值。结果与结论:①此研究建立的L3-L5有限元模型具有较好的仿真性和可靠性,在6个活动状态下关节活动度处于以往实体研究的区间范围内;②与M1模型比较,M2、M3、M4模型L4-L5腰椎活动度在前倾、左右弯曲、左右旋转载荷下随着切除范围增大而增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后伸载荷下,M1与M2的腰椎活动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M1与M3、M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L3-L4腰椎活动度随着双侧关节突关节切除范围增大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M1与M2的L4-L5腰椎Von Mises最大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M1与M3、M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L4-L5腰椎VonMises最大值随着双侧关节突关节切除范围增大而增大,切除1/3以上尤为明显;⑤L3-L4腰椎Von Mises最大值在前倾、左右弯曲、左右旋转载荷下,随着切除范围增大而增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⑥结果表明:L4-L5节段腰椎活动度及椎间盘内压力随着切除范围的增大而增大;L3-L4节段椎间盘内压力随着切除范围的增大而增大,但腰椎活动度未见明显影响。由此可见,�
张景贺窦永峰许世东邢建强刘栋田霖戴国华
关键词:生物力学腰椎管狭窄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