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思强
- 作品数:35 被引量:183H指数:9
- 供职机构: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济南市卫生局科技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医用臭氧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26例疗效分析被引量:12
- 2009年
- 韩建龙左金良王雪邱思强
- 关键词:医用臭氧骨性关节炎疼痛指数
- 血浆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测定在颈性眩晕诊断和治疗评估中的意义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 检测颈性眩晕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分析其在诊断和治疗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33例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时间段内33名健康人群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进行颈前路手术治疗,于对照组体检时和观察组术前、术后2、6、12及24周测定其血浆ET和CGRP,并进行比较。分析ET和CGRP与《头晕残障量表》(DHI评分)及《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疗效评价表》(眩晕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术前,观察组患者的血浆ET高于对照组(P<0.05),CG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6、12及24周,观察组患者的ET水平明显下降,逐渐接近正常值,但均高于对照组;CGRP水平明显升高,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观察组患者的DHI评分明显下降(P<0.01),眩晕评分明显升高(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DHI评分与ET成正相关(r=0.981,P=0.003),与CGRP成负相关(r=-0.898,P=0.038);眩晕评分与ET成负相关(r=-0.991,P=0.001),与CGRP成正相关(r=0.927,P=0.023)。单因素分析与广义相加混合模型分析表明,ET和CGRP与DHI评分以及眩晕评分有着密切的独立作用关系(P<0.05)。结论 ET和CGRP测定在颈性眩晕诊断和治疗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不仅能用于诊断颈性眩晕,还能用于评估颈性眩晕的疗效。
- 邱思强韩建龙左金良朱新炜常刚栾方海
- 关键词: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颈性眩晕
- 颈脊神经节到颈交感神经节的神经纤维联系的研究及意义
- 目的:采用荧光金示踪技术研究新西兰大白兔颈部神经分布,证实是否存在从颈脊神经节到颈交感神经节的神经联系,探讨颈性眩晕的发病机理。方法:①选取新西兰大白兔70只,随机分为上颈椎组(C2、C3脊神经节组)和下颈椎组(C4、C...
- 左金良韩建龙邱思强栾方海朱新炜
- 关键词:脊神经节颈上交感神经节荧光金
- 改良小切口开窗与椎管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 目的 探讨对比改良小切口开窗腰椎间盘摘除术(MFD)与椎管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MED)的临床疗效及评价改良小切口开窗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24例需要手术治疗的初次发作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
- 韩建龙左金良朱新炜邱思强栾方海常刚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 改良小切口开窗与椎管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2年随访)
- 目的:探讨对比改良小切口开窗腰椎间盘摘除术(MFD)与椎管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MED)的临床疗效及评价改良小切口开窗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24例需要手术治疗的初次发作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
- 韩建龙朱新炜邱思强栾方海李云恺朱登嵩左金良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 PCT、CRP及ESR在脊柱手术后非感染患者中的变化规律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在择期脊柱手术患者无感染并发症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比较三种炎症指标在早期判断择期脊柱手术后感染中的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择期脊柱手术的83名患者(37名女性,46名男性)。与研究相关的临床变量包括年龄、性别、病史、手术时间及内植物。监测指标分别为体温、白细胞计数、ESR、CRP和PCT,分别在术前和术后第1、3、5天测定。结果ESR于手术后第3天开始明显升高,术后第5天仍具有升高趋势。PCT浓度峰值出现在术后第1天,与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手术时间及内植物使用无关。CRP浓度峰值出现在术后第3天,在老年、男性、糖尿病、高血压、较长的手术时间及内植物使用的患者中显著增高。结论与传统的炎症标志物ESR、CRP相比,PCT作为脊柱手术术后尤其是发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可能性的监测指标,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PCT与CRP相比出现峰值的时间更早,根据变化趋势对于早期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具有更高的时效性。
- 韩建龙朱新炜邱思强朱登嵩栾方海常刚吕晓业左金良
- 关键词:白细胞红细胞沉降率
- 颈性眩晕病因及其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25
- 2016年
- 颈性眩晕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与计算机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的普及,其发病率有所上升并出现发病年轻化的趋势,因而引起了广泛关注。临床上,颈性眩晕虽然较常见,但其诊断较为笼统。且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述清楚也没有确切的诊断标准,故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有必要对颈性眩晕进行研究与分析,从而加强对其病因和治疗的认识。
- 常刚韩建龙邱思强左金良
- 关键词:颈性眩晕病因
- 腰椎间孔MRI和CT三维测量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对比分析腰椎间孔MRI和CT三维数据,提高腰椎间孔三维测量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6年8月间的56例腰椎退变病人[男24例、女32例,年龄39~72岁,平均(56.5±7.6)岁]和41名体检腰椎正常者[男18名、女23名,年龄25~36岁,平均(31.4±5.2)岁]的MRI和CT影像资料。采用Mimics19.0软件构建腰椎间孔MRI和CT三维模型,分别测量腰椎间孔容积、矢状面最小面积及冠状面长径,测量数据间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不同测量者之间的一致性。结果不同测量者之间存在较高的一致性(均ICC>0.9)。腰椎正常者MRI上测得的L1~S1各节段椎间孔容积及L1/L2、L2/L3、L3/L4、L4/L5节段的矢状面最小面积均小于CT测量结果(均P<0.05);腰椎退变病人MRI上测得的L1~S1各节段的椎间孔容积以及L1/L2和L2/L3节段的椎间孔矢状面最小面积均小于CT测量结果(均P<0.05)。腰椎退变病人及腰椎正常者其余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腰椎间孔MRI和CT三维测量数据之间存在差异,主要是由于CT成像尚不能精确识别未发生显著退行性改变的椎间孔后壁软组织。
- 高浩源朱新炜韩建龙邱思强左金良臧睿
- 关键词:腰椎间孔磁共振成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三维模型
- 逆行标记法研究颈脊神经节至交感神经节的神经反射通路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分析颈交感神经节和颈脊神经节之间的神经纤维联系,探讨颈性眩晕发病的神经反射基础。方法 4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颈上交感神经节组和颈下交感神经节组及相应对照组,于颈上或颈下交感神经节内分别注入荧光金溶液或生理盐水,分别于存活4、8d后取出双侧颈脊神经节C2~C8,制备冷冻切片并进行荧光显微镜观察分析。结果颈上交感神经节组在同侧C2~C5脊神经节中出现荧光金标记神经元,以C3和C4脊神经节中标记神经元为多;颈下交感神经节组在同侧C5~C8脊神经节中出现标记神经元,以C6和C7为多。结论颈交感神经节和颈脊神经节之间存在直接的神经纤维联系,且有一定的分布规律,这些联系可能是颈性眩晕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 左金良邱思强魏光伟韩建龙栾方海朱新炜陈安民
- 关键词:脊神经节颈上交感神经节荧光金逆行追踪新西兰兔
- 一期经肋横突入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固定与单纯前路开胸病灶清除治疗进展性胸椎结核的2年随访疗效对比
- 目的:脊柱结核为结核杆菌所致脊椎骨的损坏,由于脊椎骨的破坏塌陷、结核性脓液积聚于椎管和椎管内、肉芽组织形成等原因可累及脊髓,并发脊髓压迫症而出现截瘫。本研究对比了一期经肋横突入路病灶清除取髂骨非结构性植骨联合后路固定融合...
- 韩建龙朱新炜邱思强栾方海朱登嵩左金良
- 关键词: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