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思强

作品数:30 被引量:178H指数:9
供职机构: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济南市卫生局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脊神经
  • 8篇神经节
  • 8篇脊神经节
  • 8篇交感神经节
  • 7篇眩晕
  • 7篇颈性
  • 7篇颈性眩晕
  • 6篇颈交感神经
  • 6篇颈交感神经节
  • 6篇交感
  • 6篇交感神经
  • 6篇骨折
  • 5篇关节
  • 4篇性关节炎
  • 4篇医用臭氧
  • 4篇荧光
  • 4篇荧光金
  • 4篇神经纤维
  • 4篇神经纤维联系
  • 4篇疗效

机构

  • 26篇济南市第四人...
  • 4篇泰山医学院
  • 2篇山东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济南军区总医...
  • 1篇济南市中心医...
  • 1篇山东省千佛山...
  • 1篇济南市中医医...

作者

  • 30篇邱思强
  • 24篇左金良
  • 22篇韩建龙
  • 19篇朱新炜
  • 15篇栾方海
  • 6篇常刚
  • 4篇高浩源
  • 4篇李云恺
  • 3篇朱登嵩
  • 3篇郝润松
  • 2篇王雪
  • 2篇魏光伟
  • 1篇臧睿
  • 1篇李晓光
  • 1篇王惠
  • 1篇刘训伟
  • 1篇栾方海
  • 1篇陈丽艳
  • 1篇朱学云
  • 1篇陈安民

传媒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山东省第十一...
  • 2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解剖学报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国际医学放射...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7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医用臭氧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26例疗效分析被引量:12
2009年
韩建龙左金良王雪邱思强
关键词:医用臭氧骨性关节炎疼痛指数
血浆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测定在颈性眩晕诊断和治疗评估中的意义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检测颈性眩晕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分析其在诊断和治疗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33例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时间段内33名健康人群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进行颈前路手术治疗,于对照组体检时和观察组术前、术后2、6、12及24周测定其血浆ET和CGRP,并进行比较。分析ET和CGRP与《头晕残障量表》(DHI评分)及《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疗效评价表》(眩晕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术前,观察组患者的血浆ET高于对照组(P<0.05),CG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6、12及24周,观察组患者的ET水平明显下降,逐渐接近正常值,但均高于对照组;CGRP水平明显升高,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观察组患者的DHI评分明显下降(P<0.01),眩晕评分明显升高(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DHI评分与ET成正相关(r=0.981,P=0.003),与CGRP成负相关(r=-0.898,P=0.038);眩晕评分与ET成负相关(r=-0.991,P=0.001),与CGRP成正相关(r=0.927,P=0.023)。单因素分析与广义相加混合模型分析表明,ET和CGRP与DHI评分以及眩晕评分有着密切的独立作用关系(P<0.05)。结论 ET和CGRP测定在颈性眩晕诊断和治疗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不仅能用于诊断颈性眩晕,还能用于评估颈性眩晕的疗效。
邱思强韩建龙左金良朱新炜常刚栾方海
关键词: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颈性眩晕
颈脊神经节到颈交感神经节的神经纤维联系的研究及意义
目的:采用荧光金示踪技术研究新西兰大白兔颈部神经分布,证实是否存在从颈脊神经节到颈交感神经节的神经联系,探讨颈性眩晕的发病机理。方法:①选取新西兰大白兔70只,随机分为上颈椎组(C2、C3脊神经节组)和下颈椎组(C4、C...
左金良韩建龙邱思强栾方海朱新炜
关键词:脊神经节颈上交感神经节荧光金
PCT、CRP及ESR在脊柱手术后非感染患者中的变化规律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在择期脊柱手术患者无感染并发症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比较三种炎症指标在早期判断择期脊柱手术后感染中的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择期脊柱手术的83名患者(37名女性,46名男性)。与研究相关的临床变量包括年龄、性别、病史、手术时间及内植物。监测指标分别为体温、白细胞计数、ESR、CRP和PCT,分别在术前和术后第1、3、5天测定。结果ESR于手术后第3天开始明显升高,术后第5天仍具有升高趋势。PCT浓度峰值出现在术后第1天,与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手术时间及内植物使用无关。CRP浓度峰值出现在术后第3天,在老年、男性、糖尿病、高血压、较长的手术时间及内植物使用的患者中显著增高。结论与传统的炎症标志物ESR、CRP相比,PCT作为脊柱手术术后尤其是发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可能性的监测指标,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PCT与CRP相比出现峰值的时间更早,根据变化趋势对于早期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具有更高的时效性。
韩建龙朱新炜邱思强朱登嵩栾方海常刚吕晓业左金良
关键词:红细胞沉降率降钙素原
颈性眩晕病因及其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25
2016年
颈性眩晕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与计算机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的普及,其发病率有所上升并出现发病年轻化的趋势,因而引起了广泛关注。临床上,颈性眩晕虽然较常见,但其诊断较为笼统。且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述清楚也没有确切的诊断标准,故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有必要对颈性眩晕进行研究与分析,从而加强对其病因和治疗的认识。
常刚韩建龙邱思强左金良
关键词:颈性眩晕病因
腰椎间孔MRI和CT三维测量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对比分析腰椎间孔MRI和CT三维数据,提高腰椎间孔三维测量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6年8月间的56例腰椎退变病人[男24例、女32例,年龄39~72岁,平均(56.5±7.6)岁]和41名体检腰椎正常者[男18名、女23名,年龄25~36岁,平均(31.4±5.2)岁]的MRI和CT影像资料。采用Mimics19.0软件构建腰椎间孔MRI和CT三维模型,分别测量腰椎间孔容积、矢状面最小面积及冠状面长径,测量数据间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不同测量者之间的一致性。结果不同测量者之间存在较高的一致性(均ICC>0.9)。腰椎正常者MRI上测得的L1~S1各节段椎间孔容积及L1/L2、L2/L3、L3/L4、L4/L5节段的矢状面最小面积均小于CT测量结果(均P<0.05);腰椎退变病人MRI上测得的L1~S1各节段的椎间孔容积以及L1/L2和L2/L3节段的椎间孔矢状面最小面积均小于CT测量结果(均P<0.05)。腰椎退变病人及腰椎正常者其余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腰椎间孔MRI和CT三维测量数据之间存在差异,主要是由于CT成像尚不能精确识别未发生显著退行性改变的椎间孔后壁软组织。
高浩源朱新炜韩建龙邱思强左金良臧睿
关键词:腰椎间孔磁共振成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三维模型
逆行标记法研究颈脊神经节至交感神经节的神经反射通路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分析颈交感神经节和颈脊神经节之间的神经纤维联系,探讨颈性眩晕发病的神经反射基础。方法 4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颈上交感神经节组和颈下交感神经节组及相应对照组,于颈上或颈下交感神经节内分别注入荧光金溶液或生理盐水,分别于存活4、8d后取出双侧颈脊神经节C2~C8,制备冷冻切片并进行荧光显微镜观察分析。结果颈上交感神经节组在同侧C2~C5脊神经节中出现荧光金标记神经元,以C3和C4脊神经节中标记神经元为多;颈下交感神经节组在同侧C5~C8脊神经节中出现标记神经元,以C6和C7为多。结论颈交感神经节和颈脊神经节之间存在直接的神经纤维联系,且有一定的分布规律,这些联系可能是颈性眩晕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左金良邱思强魏光伟韩建龙栾方海朱新炜陈安民
关键词:脊神经节颈上交感神经节荧光金逆行追踪新西兰兔
一期经肋横突入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固定与单纯前路开胸病灶清除治疗进展性胸椎结核的2年随访疗效对比
目的:脊柱结核为结核杆菌所致脊椎骨的损坏,由于脊椎骨的破坏塌陷、结核性脓液积聚于椎管和椎管内、肉芽组织形成等原因可累及脊髓,并发脊髓压迫症而出现截瘫。本研究对比了一期经肋横突入路病灶清除取髂骨非结构性植骨联合后路固定融合...
韩建龙朱新炜邱思强栾方海朱登嵩左金良
关键词:结核
臭氧、臭氧水联合改良型VSD治疗复杂性创面的效果及机制初探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探讨臭氧、臭氧水联合改良型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复杂性创面的效果及局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白细胞介素-1(IL-1)的变化。方法选择40例四肢严重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臭氧+VSD组、臭氧水+VSD组、VSD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例,分别采用臭氧联合改良型VSD、臭氧水联合改良型VSD、VSD以及传统换药治疗。观察4种治疗方式对复杂性创面愈合、细菌感染以及局部FGF、IL-1水平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平均治疗时间为(31.5±6.6)d,平均换药(15.4±3.9)次,感染率40%。VSD组5例接受2次VSD治疗,平均VSD治疗时间为(19.2±2.3)d,感染率10%。臭氧+VSD组与臭氧水+VSD组均经1次VSD治疗,平均VSD治疗时间分别为(14.9±2.7)d和(14.1±3.0)d,无感染。臭氧+VSD组和臭氧水+VSD组创面愈合率最高,VSD组次之,对照组愈合率最低;细菌菌落数由高到低排列为对照组、VSD组、臭氧+VSD组和臭氧水+VSD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局部FGF、IL-1阳性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水或臭氧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可降低IL-1,提高FGF表达,可缩短愈合时间、控制感染、提高复杂创面愈合率,且臭氧水联合治疗效果更好。
李云恺陈丽艳王惠邱思强
关键词:臭氧臭氧水复杂创面白细胞介素-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骨分化对骨折局部BMP-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体外不同程度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UC-MSCs)成骨分化对大鼠股骨骨折局部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1)选用120只成年Wistar大鼠制作股骨不全骨折模型,随机分为A、B、C、D、E、F六组;(2)利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h UC-MSCs,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抗原,给予体外成骨分化诱导,采用茜素红S染色鉴定,将未诱导和诱导3、7、11、15 d的h UC-MSCs分别注入A、B、C、D、E组实验动物骨折处,F组注射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组,于移植后1、2、3、4周分别切取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显示BMP-2并行统计学分析。同时检测实验大鼠血常规。[结果]h UC-MSCs成骨诱导3周时细胞内出现大量钙结节。细胞移植各组BMP-2表达在第1、2、3、4周时均明显强于空白对照组。A、B、C、D、E各组BMP-2表达在第1周和第4周时没有显著性差异,在第2、3周时B、C两组显著强于A、D、E三组。BMP-2表达在第2周时出现最高峰,之后下降,在第4周时仅少量表达。六组之间血常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 UC-MSCs具有较好的免疫相容性,移植前体外诱导h UCMSCs成骨分化能提高骨折愈合早期BMP-2的表达,诱导3、7 d效果最佳。
朱新炜李云恺韩建龙邱思强栾方海左金良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