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则遂
- 作品数:50 被引量:5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 “娜拉”的“娜”的读音被引量:1
- 2002年
- 邵则遂
- 关键词:汉字读音读音研究多音字
- 楚官职中的“嚣类”官职探究
- 2016年
- 论述古楚国的"嚣类"官职在周官或者其他国家的官职名称中都没有出现,是楚国自己固有的、独创的一类官职。其权力有升有降,权力最大时超过令尹,以军事职掌为主。指出楚国历史上的有名战将也多出自"嚣类"官职的职掌者。对于"莫嚣"和"莫敖"二者的写法,传统多认为应用"莫敖",但诸多出土材料和传世文献显示,"莫嚣"或许才是古楚国使用的文字形式。
- 李智邵则遂
- 关键词:文化官职
- “脚猪”的来源被引量:1
- 1997年
- “脚猪”的来源邵则遂一“脚猪”的实例1、湖北天门称配种的公猪为“脚猪”tcio324tsu55,也于湖北大部分地区。钟祥脚猪tGio31tsu23仙桃脚猪tcio23tsu45(刘海章等著《荆楚方言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6月)仙桃谚语...
- 邵则遂
- 关键词:方言词典种公猪方言志母猪配种姜亮夫
- 探析古楚方言词“飵”
- 2017年
- 扬雄《方言》(卷一):"餥、飵,食也。陈楚之内相谒而食麦饘谓之餥,楚曰飵。凡陈楚之郊南楚之外相谒而飧,或曰飵,或曰食占。"古人相见而食麦饭,陈楚之内称为"餥",楚地曰"飵"。本部分重点探究"飵"与"餥"之联系,以及"飵"与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
- 王欢邵则遂
- 关键词:亲属关系
- 谚语的文化属性与当代传承
- 2017年
- 关于谚语,《尚书》曰:'俚语曰谚。'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谚,传言也,从言,彦声。'清·段玉裁注:'传言者,古语也,古字从十、口,识前言,凡经传所称之谚,无非前代故训。'~[1]古时谚语的定义可归纳为是民间广泛流传的通俗易懂的直言或前代故训。现代对谚语的定义比古代更为完整。
- 邵则遂
- 关键词:人民大众非物质文化遗产
- 论表“水域”义的古楚地名“陂”被引量:3
- 2012年
- 本文主要探讨"陂"作为地名使用的情况。从"陂"字本体音义着手,找出"陂"字作为地名的最早文献记录和包含"陂"字的地名,统计并归纳出其地理分布规律,发现"陂"字取水域义作地名时为楚语。
- 邵则遂王薇
- 关键词:地名水域楚语
- 16至19世纪西方人汉语研究与汉语观:以来华传教士为中心被引量:2
- 2019年
- 自16世纪起,欧洲传教士们一直扮演了汉语研究先行者的角色,并有着不少成果。至19世纪,随着世俗西方人和学者的加入,西方人对汉语的研究日益深入、科学。在语音上,他们建立汉字的拉丁字母注音系统。在汉字上,他们从神学的解读走向更为科学的字根与根字研究。在语法上,他们以拉丁语法为基础构建汉语语法框架,同时注重汉语特点,丰富了汉语研究。
- 陈晨邵则遂
- 关键词:传教士汉字语法
- 筚路蓝缕 灼灼其华——《中国历代建筑文萃》评介
- 2004年
- 邵则遂
- 关键词:书评史料注释标点
- 论坡义地名词“坂”被引量:1
- 2017年
- 本文以地名"长坂坡"为出发点,利用历史文献对"当阳之长坂"中的地名"长坂"演变为"长坂坡"的过程和缘由进行了探究。在探究过程中,首先对坡义地名词"坂"与"阪"进行考释,进而从不同语言角度对坡义地名词"坂"进行了逐一分析。坡义地名词"坂"在汉语方言、域外语言中均有分布,并与少数民族语言中的相关词语互为联系。
- 邵则遂唐磊
- 关键词:地名
- 古楚方言词“粔籹”和“沈沈”被引量:1
- 2018年
- 《楚辞·招魂》中的"粔籹"是古代楚地食品的记音词,与"寒具""环饼""膏环"和"馓子"等环状点心非同类食品,将"粔籹"释为"由蜜和米面干煎而成的圆饼"更加贴切。"粔籹"与藏语、苗瑶语、壮侗语等南方少数民族语言中的"青稞、糌粑"及"糯米、糍粑"同源。《史记·陈涉世家》:"涉之为王沈沈者!"中的"沈沈"是"潭潭"的假借字,指"宫室深邃之貌"。"沈沈(沉沉)"与"眈眈""""谈谈""谭谭""湛湛"和"覃覃"相通,表"深邃"义。"潭"与部分南方少数民族语言表"深"义的词同源。
- 邵则遂
- 关键词: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