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师杰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麋鹿
  • 2篇种群
  • 2篇自然保护
  • 2篇自然保护区
  • 2篇卧息地
  • 2篇保护区
  • 1篇洞庭湖
  • 1篇洞庭湖区
  • 1篇野化
  • 1篇偏性
  • 1篇物种
  • 1篇灭绝
  • 1篇灭绝物种
  • 1篇湖区
  • 1篇国家级自然保...

机构

  • 3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篇邹师杰
  • 2篇杨道德
  • 2篇宋玉成
  • 1篇蒋志刚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洞庭湖区自然野化麋鹿种群的偏性扩散行为被引量:2
2015年
大多数鹿科动物表现出偏向雄性的扩散行为。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于20世纪初在中国灭绝,1985年被重引入中国。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导致部分麋鹿个体从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栏内外逸,最终在洞庭湖区形成自然野化种群。野化麋鹿是否也存在偏性扩散行为?1995—2012年,采用样带调查法、分区直数法、特殊个体识别法和访问调查法,按性别组成将扩散群分为雄性群、混合群和雌性群,对洞庭湖区自然野化麋鹿种群的扩散行为进行了研究,共记录到118次扩散。其中,有65次扩散可确认扩散群的类型;60次可确认扩散群准确的个体数。结果显示:(1)雄性麋鹿较雌性更倾向于扩散。雄性群的扩散频次高于雌性群和混合群;50%的雄性扩散群仅由单一成年雄体组成。(2)雄性麋鹿的扩散能力最强,雄性群、混合群和雌性群的平均扩散距离分别为(13.73±8.74)km、(11.05±4.16)km和(8.95±2.16)km,但三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χ2=1.896,df=2,P=0.387)。雌性群和混合群的扩散距离均短于25km,而5.88%的雄性群扩散距离长于25 km。(3)雄性群的平均个体数与混合群的差异显著(F=5.324,df=24,P=0.00<0.05),与雌性群的差异不显著(F=9.830,df=35,P=0.813),而混合群与雌性群之间的差异显著(F=48.085,df=55,P=0.00<0.05)。(4)50.00%的雄性群和53.57%的混合群选择芦苇草地作为扩散目的地的生境。洞庭湖区自然野化麋鹿种群与其他野生鹿科动物一样,也存在"雄鹿较雌鹿更倾向于扩散"的现象,雄性的扩散能力比雌性强,雌性的扩散可能依赖于雄性。以上结果对麋鹿的野外放归和自然野化种群的管理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宋玉成杨道德邹师杰李鹏飞张鸿温华军蒋志刚
关键词:麋鹿
湖北省石首市麋鹿卧息地微生境选择
为了解麋鹿种群的微生境特征,为保护中国麋鹿资源、恢复麋鹿野生种群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2011年4月~2012年3月,采用样方法、痕迹判断法、目标跟踪法、访问调查法等多种方法,作者对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和保护...
邹师杰
关键词:麋鹿自然保护区
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冬季卧息地微生境选择被引量:16
2013年
掌握麋鹿种群冬季卧息地的微生境特征,可为冬季麋鹿种群的科学保护和有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2011年12月—2012年2月,通过对61个利用样方和70个对照样方的比较调查,研究了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麋鹿冬季卧息地微生境选择。结果表明,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麋鹿冬季主要选择在食物丰富、植被盖度大、隐蔽度高的生境卧息。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冬季麋鹿卧息地微生境选择的决定性因子是食物因子、温度因子、舒适因子。本研究分析了麋鹿种群对冬季卧息地生态因子选择的要求和原因,对麋鹿自然野化、种群就地与迁地保护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邹师杰宋玉成杨道德李鹏飞
关键词:麋鹿卧息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