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承武
- 作品数:72 被引量:165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一个侵染掌叶半夏的大豆花叶病毒分离物的基因组全序列测定
- 掌叶半夏(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是我国特有的天南星科(Araceae)植物,其药材名为虎掌,俗名为天南星或掌叶半夏.病毒病是影响掌叶半夏的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病毒侵染后可使叶片出现...
- 卢晓静邹承武张蕾李璞廖咏梅温荣辉陈保善
- 关键词:掌叶半夏大豆花叶病毒
- 板栗疫病菌产孢基因Pro1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板栗疫病菌产孢基因Pro1及其应用。该基因含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DNA全长1641bp,cDNA全长1416bp,编码471个氨基酸,表达的蛋白质如SEQ.ID.No.3所示,该蛋白可用于调控板栗疫...
- 陈保善姚姿婷邹承武周辉王金子卢立丹
- 文献传递
- 日本山药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检测方法的建立
- 2024年
- 日本山药花叶病毒(Japanese yam mosaic virus, JYMV)是最重要的山药病毒之一,影响山药产量和品质。本研究通过对来自河南、山东和江苏的JYMV分离株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 CP)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筛选出亲缘关系较远的3株分离株JYMV-WX3、JYMV-SG1和JYMV-FX1,将其CP基因与pET-30a原核表达载体连接并进行原核表达,纯化融合蛋白后进行等比例混合,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血清,经抗原亲和纯化获得的多克隆抗体针对纯化的JYMV-CP的效价为1:512 000。基于该抗体还建立了针对JYMV-CP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免疫斑点杂交(dot-blot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Dot-ELISA)和免疫捕获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Immuno-captur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IC-RT-PCR)检测方法。IC-RT-PCR对山药叶汁中JYMV的检测灵敏度比ELISA高2个数量级,IC-RT-PCR的灵敏度为1:100 000倍稀释(w/v, g·mL^(-1)),而Dot-ELISA和ELISA的灵敏度分别为1:100和1:1 000倍稀释(w/v, g·mL^(-1))。本研究建立的JYMV免疫学检测方法可用于山药种质交流、健康种苗生产和田间病害流行监测等应用场景,辅助该病毒的致病机制研究。
- 卢晓静蒙姣荣肖冬肖冬何龙飞陈保善
- 关键词:外壳蛋白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病毒检测
- 青贮时间对不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甘蔗尾青贮品质的影响被引量:4
- 2022年
- 本试验旨在研究青贮时间对不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甘蔗尾青贮品质的影响,为广西地区青贮饲料制备和提高甘蔗尾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分别以低、中、高WSC含量甘蔗尾为青贮原料,并分别在青贮125、155、185 d后对其青贮品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低、中、高WSC含量甘蔗尾青贮饲料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均随青贮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且青贮125 d时干物质损失率、乙醇含量、pH显著低于青贮155和185 d时(P<0.05),乳酸含量显著高于青贮155和185 d时(P<0.05)。2)低WSC含量甘蔗尾在青贮后氨态氮含量以及干物质损失率显著高于中和低WSC含量甘蔗尾(P<0.05)。3)在有氧暴露过程中,高WSC含量甘蔗尾青贮酵母菌和霉菌数量显著高于中和低WSC含量甘蔗尾青贮(P<0.05)。由此得出,本试验条件下,不同WSC含量甘蔗尾青贮125 d时品质最佳;不同WSC含量甘蔗尾青贮品质存在差异,低WSC含量甘蔗尾青贮过程中营养物质损失最大,高WSC含量甘蔗尾发酵后品质较好,但在有氧暴露过程易发生有氧变质。
- 张洁顾啟超邹承武郑一民邹彩霞
- 关键词:水溶性碳水化合物青贮品质
- CRISPR/Cas9介导的轮枝镰刀菌基因编辑系统的构建
- 轮枝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是甘蔗梢腐病(Pokkah boeng disease,PBD),最主要的病原菌之一,但是目前对其致病力相关基因的研究极少。为了高效率地研究轮枝镰刀菌的致病力...
- 周秋娟邹承武姚姿婷张木清陈保善
- 文献传递
- 香蕉植株根区土壤的真菌多样性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尖孢镰孢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是香蕉枯萎病的病原菌,该菌是一种土壤习居菌,了解香蕉根区土壤中真菌多样性及镰孢菌属(Fusarium)真菌所占比例,对如何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预防香蕉枯萎病的发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通过采集不同宿根年限的香蕉健康植株和枯萎病植株的根区土壤,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真菌种群。结果表明:(1)同一宿根年限的香蕉植株中,健康植株根区土壤中所获的reads及OTUs数量均高于枯萎病植株,说明健康植株根区土壤的真菌多样性丰富于枯萎病植株。(2)除了一年生香蕉枯萎病植株以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主外,其他土壤样品中均以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主,其中的丛赤壳科最高相对丰度来自三年生健康植株的根区土壤(26.02%),其次是五年生的枯萎病植株根区土壤(15.56%)。(3)在丛赤壳科中,镰孢菌属在三年生健康植株土壤中的相对丰度最高(2.54%),在其他样品中的相对丰度在0.1%~0.65%之间;在镰孢菌属中,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的相对丰度(0~1.59%之间)高于尖孢镰孢菌(F.oxysporum),尖孢镰孢菌仅占很小的比例(相对丰度0~0.08%之间)。可见,在不同香蕉植株的根区土壤中,健康植株的根区土壤真菌多样性高于枯萎病植株,无论是健康植株还是枯萎病植株的根区土壤中,作为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镰孢菌属或尖孢镰孢菌的群体均不占主导地位。
- 廖咏梅黄元腾吉邹承武黄琦王忠文
- 关键词:香蕉枯萎病根区土壤真菌种群镰孢菌
- 抗病毒药剂处理脱除淮山药温和花叶病毒试验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比较3种不同抗病毒药剂处理脱除淮山药温和花叶病毒(YMMV)的效果,以期在对植物材料伤害较低的同时达到脱除病毒的目的,为淮山药脱毒苗的培育提供新途径。【方法】采用经RT-PCR检测确定感染YMMV的淮山药品种粤北3号(YB3)为材料,以不同终浓度(10、20、30、40、50 mg/L)的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盐酸吗啉胍和阿昔洛韦加入培养基,处理带毒淮山药茎段3个月,至其形成再生苗,再用RT-PCR检测其中的YMMV。【结果】利巴韦林对淮山药植株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盐酸吗啉胍和阿昔洛韦对淮山药植株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利巴韦林终浓度超过40 mg/L处理的样品、盐酸吗啉胍和阿昔洛韦终浓度超过30 mg/L处理的样品中均未检测出YMMV,其余浓度处理的样品可部分检出YMMV。【结论】终浓度30-50 mg/L的盐酸吗啉胍和阿昔洛韦处理3个月可有效脱除YB3淮山药中的YMMV,脱毒效果好于相同浓度的利巴韦林。
- 张蕾邹承武蒙姣荣卢晓静陈保善
- 关键词:淮山药利巴韦林
- 基于高通量测序鉴定慈姑黄化病病原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明确引致广西平乐县慈姑大面积黄化的主要病原物,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从广西平乐县采集自然表现褪绿黄化症状的慈姑植株,分别提取其叶片和茎组织的总RNA,利用RN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转录组进行测序,并对序列组装获得的重叠群(contigs)进行BLAST注释,筛选出注释为植原体16S rRNA序列的contigs,根据其序列设计引物Phy-F和Phy-R,以采集的褪绿黄化症状慈姑植株和无症状植株的叶片样本总DNA为模板,进行PCR鉴定。【结果】对扩增获得的长度为1.5 kb的DNA片段进行序列测定,从分子水平证实慈姑黄化病的病原为植原体(strain:AY-China)。将测序获得的植原体16S rRNA序列与GenBank收录的15个植原体分组代表菌株的16S rRNA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发现AY-China与翠菊黄化植原体16SrI组(Aster yellows group:16SrI)聚类在同一分支,且各组代表菌株的16S rRNA序列相似性在88.3%~96.0%。进一步将AY-China与16SrI不同亚组代表菌株的16S rRNA序列进行多重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发现AY-China与翠菊黄化植原体16SrI-B亚组聚类到在一分支,且与16SrI-B亚组代表菌株的16S rRNA序列相似性高达99.5%,说明AY-China应属于16SrI-B亚组。【结论】广西平乐县慈姑黄化病病原为植原体,其隶属于翠菊黄化植原体16SrI-B亚组。
- 张驰胡成慧邱静思苏燕邹承武
- 关键词:高通量测序植原体系统进化分析
- 淮山药温和花叶病毒的多克隆抗体制备、检测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淮山药温和花叶病毒(Yam?mild?mosaic?virus,YMMV)的多克隆抗体制备、检测及其应用。基于YMMV基因组,发明人通过原核表达纯化YMMV的核包涵体蛋白/外壳蛋白(NIb/CP)并用于免...
- 陈保善邹承武蒙姣荣张蕾卢晓静
- 文献传递
- 稻鸭共育模式下水稻根际土壤真菌和细菌种群多样性分析被引量:27
- 2019年
- 【目的】比较稻鸭共育模式与常规管理模式种植水稻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多样性,为利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开展水稻生态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常规管理模式水稻根际土壤样品(记为S2)和稻鸭共育模式水稻根际土壤样品(记为S3),采用电位法测定土壤pH、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针对土壤样品真菌ITS1~ITS2区域和细菌16S rDNA扩增子V3~V4区域进行Illumina MiSeq 2×300 bp双末端测序,分析两种模式土壤真菌和细菌的种类及丰度差异。【结果】S3的p H为5.10,有机质含量为23.91 g/kg;S2的pH为5.34,有机质含量为19.84 g/kg。在真菌门水平上,两种管理模式的根际土壤优势门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S3中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为42.36%,S2为93.67%,两者相差2.21倍;在真菌属的水平上,S3的优势属为毛壳菌属(Chaetomium),相对丰度为2.63%,而S2的毛壳菌属相对丰度仅为0.26%,两者相差10.12倍;S3中居第2位的属是嗜热真菌属(Mycothermus),相对丰度为2.21%,而S2的嗜热真菌属相对丰度为0.05%,两者相差44.20倍;S2的优势属是黑盘孢属(Melanconiella),相对丰度为6.66%,而S3的黑盘孢属相对丰度为0.26%,两者相差25.62倍。两种管理模式下相对丰度居前2位的细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S3中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为40.90%,S2为29.45%,两者相差1.38倍;S3中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为18.90%,S2为27.84%,两者相差1.47倍;两种管理模式下相对丰度居前10的细菌属相同,其中7个属隶属变形菌门[其中3个属隶属于根瘤菌目(Rhizobiales)、3个属于隶属粘细菌目(Myxococcales)、1个属隶属于δ-变形菌纲未分目(unidentified Deltaproteobacteria)]、3个属隶属于酸杆菌门,10个属中仅有红微菌属(Rhodomicrobium)在两种管理模式土壤中相对丰度相差2.23倍(S3为1.18%,S2为0.53%),其他9个属相差均在1.00倍左右。【结论】与常规管理模式�
- 廖咏梅黄元腾吉韩宁宁凌展邹承武史鼎鼎蒋代华
- 关键词:水稻根际土壤真菌细菌种群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