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秋珍

作品数:14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学

主题

  • 9篇代词
  • 9篇人称代词
  • 6篇句法
  • 5篇第一人称代词
  • 5篇句法功能
  • 4篇战国
  • 3篇战国时期
  • 3篇上古
  • 3篇古汉语
  • 3篇汉语
  • 3篇汉字
  • 3篇称数
  • 2篇第二人称
  • 2篇第二人称代词
  • 2篇上古汉语
  • 2篇神话
  • 2篇时间性
  • 2篇文化
  • 2篇论语
  • 2篇汉字文化

机构

  • 11篇广州大学
  • 5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州番禺职业...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作者

  • 14篇邹秋珍
  • 4篇胡伟
  • 1篇张玉金
  • 1篇高倩
  • 1篇刘春萍

传媒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 1篇南昌高专学报
  • 1篇殷都学刊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江西电力职业...
  • 1篇九江学院学报...
  • 1篇平顶山学院学...
  • 1篇西华大学学报...
  • 1篇现代语文(下...
  • 1篇安康学院学报
  • 1篇廊坊师范学院...
  • 1篇时代文学(下...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论汉字无限的生命力被引量:1
2006年
撇开把汉字看作是一个单纯的记录符合的观点,从汉字与汉文化、汉字与汉语、汉字与世界文字发展趋势等方面,在世界语言文字发展变化的浪潮中整体上把握中国汉字的属性和命运,从而揭示汉字顽强的生命力。
邹秋珍
关键词:汉字汉文化
“无A无B”框架构式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无A无B"中的A、B可以是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量词性成分,A、B间主要存在四种语义关系:同义关系、类义关系、反义关系和相关关系。"无A无B"可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无A无B"的语用价值体现在客观描写、主观评价、主观强调、语音和谐、经济简省等功能方面。A、B语序具有优选性,偶尔也有倒序现象。很多作家错误地使用了"无时无刻"。
邹秋珍胡伟
关键词:语义句法语序
《论语》中的第一人称代词被引量:2
2006年
本文对《论语》中的第一人称代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并从使用对象、句法功能、称数三个方面对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朕”进行具体的讨论和研究,以考察它们在这三个方面所呈现的差异及其原因。
邹秋珍刘春萍
关键词:《论语》第一人称代词句法功能称数
解读上古自然神话中的汉字文化
2015年
上古自然神话,是中国传统文化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民创制汉字的重要材料。以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和历代文献语料为依据,坚持文字、文化、神话互相求证的原则,对日、月、虹神话中的文化精神进行解读,可以对自然神话中隐含的汉字文化有更为深入的体悟。
邹秋珍
关键词:神话汉字文化
炎黄神话的汉字解析
2015年
上古神话传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民创制汉字的重要材料。以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和历代典籍为依据,坚持文字、文化、神话互相求证的原则,对炎帝、黄帝神话中的文化精神进行解读,以期对炎黄神话中隐藏的汉字文化现象进行更为深入的多元解析。
邹秋珍
关键词:汉字文化
战国出土与传世文献中的第二人称代词
2010年
本文以战国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为语料①,来考察战国时期第二人称代词在称数和句法功能方面呈现的面貌。第二人称代词没有数的分别,不过有些代词"女(汝)、尔、若",以表单数为主,表复数也常见;而有些代词"乃、而"基本表示单数,表示复数的情况极少。它们在句法功能上也没有绝对的限制。不过,"女(汝)"主要作主语、宾语,较少作定语;而"尔""而"经常作定语。也就是说,这些代词在不同句法功能上只有数量分布的差异,没有质的区别。
邹秋珍
关键词:战国时期第二人称代词称数句法功能
战国时代人称代词研究
先秦汉语代词系统比较复杂,人称代词研究是上古汉语语法研究领域的重要环节。本文力图对战国时期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中出现的人称代词进行全面的统计、归纳整理,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历时与共时对比,来讨论战国语料中人称代词的数量、频...
邹秋珍
关键词:古汉语人称代词语法功能战国
上古汉语中“我”“吾”之比较——兼谈单音词研究的五个平面被引量:2
2010年
根据语言的经济原则,一种语言中也不应该有两个功能完全相同的人称代词,"我"和"吾"的区别是代词研究的热点问题。在三个平面理论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单音词研究的五个平面。对单音词分析既要区分文字、语音、语义、语法、语用这五个平面,又要看到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从文字、语音、语义、语法、语用五个平面考察了上古文献中第一人称代词"我""吾",比较了它们的发展变化,对前人时贤的一些说法提出了不同意见。
邹秋珍胡伟
关键词: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
社交语言表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被引量:1
2011年
语言是人类社会重要的交际工具,一个人语言表达的能力直接影响着他的交际水平。在社交活动中,为了创造友好的、和谐的交际环境,语言表达者必须掌握一定的交际原则。本文将从交际目的、交际对象、交际时空等多方面来探讨社交语言表达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邹秋珍
战国出土与传世文献中的第三人称代词
2011年
以战国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为语料①,考察战国时期第三人称代词在数量、时间性和句法功能方面呈现的面貌。战国语料中,我们可以见到的第三人称代词有"之""其""彼""厥"等。"之"是最常用的,"其"的使用仅次于"之"字,"彼"不多见,"厥"大概在战国中期,已从共同语中消失。主要的第三人称代词由西周时期的"厥""之""其"变为"之""其"两个。在句法功能方面,这几个代词有较明确的分工:"之"主要作宾语,"其""厥"主要作定语,"彼"主要作主语。
邹秋珍
关键词:战国时期第三人称代词时间性句法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