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海滨 作品数:16 被引量:66 H指数:4 供职机构: 浙江省台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颈部动脉夹层相关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研究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与颈部动脉夹层(cervical artery dissection,CAD)相关的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CAD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总结。结果:11例患者中男7例(63.6%),女4例(36.4%),平均年龄(41.0±7.5)岁,均急性起病,伴随有脑缺血的症状和体征,部分患者发病与颈部活动相关,或存在不同程度的头颈部疼痛。11例患者中,8例为颈内动脉夹层(72.7%),3例为椎动脉夹层(27.3%)。缺血病灶DWI显像发现,单个病灶者4例(36.3%),多发病灶者7例(63.6%),分水岭区梗死灶者2例(28.6%)。结论:伴有头颈部的疼痛或颈部特殊活动史的患者需要注意排查CAD。前循环夹层导致的脑梗死更多见,CAD相关的脑梗死易表现为动脉到动脉栓塞特征或低灌注梗死。应重视特征性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合理运用CTA及MRI提高诊断率。 郑海滨 王恩 马莉亚 倪红 王官良关键词:脑梗死 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后并发症探讨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科常见危重病,其中80%以上蛛血有动脉瘤,动脉瘤破裂发生再出血死亡率高。本文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住院行弹簧圈栓塞术发生并发症病例。探讨颅内动脉瘤弹... 倪红 王恩 郑海滨 朱向香 金笑平文献传递 丙戊酸钠脑病一例 2013年 患者男,54岁。因“突发头痛、四肢抽搐、神志不清1d”于2011年8月16日入院。患者1d前在家中睡觉时突发头痛,随之出现神志不清、四肢抽搐,伴双眼上翻、口吐白沫、面色发青,持续十余分钟后抽搐缓解,但反应迟钝,此后间隔1—2h均有类似抽搐发作,共发作4次,均能自行缓解。送至我院急诊科,急查头颅CT提示“脑动静脉畸形”术后改变。 周元林 虞丹 郑海滨关键词:丙戊酸钠 四肢抽搐 脑动静脉畸形 神志不清 抽搐发作 反应迟钝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2010年 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早产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中应用广泛,临床效果显著,目前国内应用PS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ARDS的相关报道较少。现将我院收住的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ARDS应用PS治疗的情况介绍如下: 马莉亚 郑海滨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重症肺炎 肺表面活性物质 ARDS PS 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与丁苯酞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2015年 目的比较常规剂量和高剂量阿托伐他汀与丁苯酞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55例)和B组(55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与丁苯酞联用治疗,B组患者则采用高剂量阿托伐他汀与丁苯酞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比较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 M P-9)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 T)及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等。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90.91%vs.60.00%,P<0.05);NIHSS评分低于A组(3.19±0.67vs.5.71±1.04,P<0.05);TC、TG、HDL-C、LDL-C、hs-CRP、M M P-9水平均优于A组(P<0.05);IM T和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水平均优于A组(P<0.05)。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与丁苯酞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抑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并有助于改善血脂指标及炎症反应水平,疗效优于低剂量阿托伐他汀。 蒋辉华 林琳 洪卫军 郑海滨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丁苯酞 急性脑梗死 抗心磷脂抗体与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07年 黄勤 王恩 金笑平 蒋辉华 郑海滨关键词:抗心磷脂抗体 脑梗死 血栓形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临床疗效分析及对日常生活语言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临床疗效分析及对日常生活语言质量的影响,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价值。方法:本组中风后运动性失语7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西药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医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听说理解、口语表达及阅读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治疗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出声读、说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治疗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语言质量,具有重要临床研究意义。 蒋辉华 周元林 梁小平 洪卫军 林琳 郑海滨关键词:中西医 中风 运动性失语 丙戊酸钠脑病一例报告 丙戊酸钠脑病(Valproate encephalopathy,VE)[1]是一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副反应,通常发生在服用丙戊酸钠(VPA)数天或数周内,或与其他抗癫痫药物联合应用之后,以合用抗癫痫药物更易发生,尤其是与... 周元林 虞丹 郑海滨文献传递 心房纤颤脑梗死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研究 <正>目的评估心房纤颤脑梗死后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心房纤颤脑梗死患者共180例,调查住院期间及出院1个月患者抗凝治疗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影响抗凝药物使用的因素。结果住院期间接受抗凝治疗34例,拒绝抗... 柯绍发 李彩 郑海滨 李卫玲文献传递 磷酸二酯酶4D基因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2014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磷酸二酯酶4D(PDE4D)基因SNP83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350例脑梗死患者PDE4D基因SNP83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超声检查评估颈动脉斑块和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内中膜厚度。结果279例患者存在颈动脉斑块,易损斑块组CC+CT基因型频率为47.1%,稳定斑块组为3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2.034,95%CI(1.204~3.436)];易损斑块组C等位基因频率为25.3%,稳定斑块组则为16.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1.682,95%CI(1.087~2.603)]。TT基因型和CC+TT基因型CCA的IMT分别为(1.06±0.08)mm和(1.13±0.08)mm,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444,P<0.05)。结论PDE4D基因SNP8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浙江地区汉族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颈动脉斑块易损和CCA IMT增厚的遗传易患性标志之一。 郑海滨 胡兴越 李卫玲 周元林 朱通伟关键词:脑梗死 单核苷酸多态性 颈动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