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章
- 作品数:84 被引量:193H指数:8
- 供职机构:新疆军区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 神经营素3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 背景 脊髓损伤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并呈现出高发生率,高致残率,高耗费,低死亡率的特点。脊髓损伤可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两个阶段,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SCI后继发于初期创伤的一系列神经生化、微循环失调...
- 郭树章
-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营养素运动诱发电位运动功能恢复
- 文献传递
- 定向分化神经前体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
- 本文对定向分化神经前体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进行了研究。文章围绕神经干细胞的分化、移植微环境因素对移植细胞分化的影响、细胞分化阶段对移植效果的影响、定向分化的前体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等进行了阐述。
- 吴波任先军郭树章
- 关键词:脊髓损伤细胞移植细胞分化定向分化
- 文献传递
- 前置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分析
- 2018年
- 目的分析采用前置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手术愈合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29例单纯锁骨中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前置内固定术,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肩关节活动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在1 a内均获得随访,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切口均为一期甲级愈合,术后1年患侧肩关节Constant评分(88.69±4.50)分,术后均未发生内固定装置失效、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现象。结论前置钢板对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具有理想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魏屹东季明华张震范相成汪伟基叶斯波高希林卢鸿超郭树章
- 关键词:锁骨骨折内固定术
- 黄骨髓对兔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 2011年
- [目的]研究自体黄骨髓一期移植对骨折愈合作用的实验疗效,观察黄骨髓是否具有成骨能力,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建立左侧胫骨骨折延迟愈合模型,A组仅以钢板内固定;B组钢板内固定后,植入空白明胶海绵,C组钢板内固定后,植入黄骨髓与明胶海绵复合物。术后每组分别于2、4、8、12周各处死3只动物,进行影像学检测、大体观察及HE染色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骨痂形成情况。[结果]A组及B组在术后4周只可见少量骨痂形成,而C组在术后2周即可见骨痂形成,术后4周可见大量骨痂形成,至术后8周C组骨折线消失,而A、B组骨折线仍可见;术后12周,A、B组仍可见骨折线存在。[结论]黄骨髓在骨折后能明显促进骨折愈合,在预防骨不连或骨折延迟愈合中具有重要作用。
- 郭树章阿力甫王鑫谷长增张文举徐斌
- 关键词:骨折愈合
- 颈椎前路手术保留终板的临床及相关基础研究
- 任先军张峡王卫东焦文仓彭城张正丰张年春郭树章蒋涛
- 该项目创用了保留终板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式,完成 374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209例,脊髓型72.7%; 颈椎创伤165例,不全性高位截瘫75.2%; 术后神经功能平均改善率72.5%,有效率为94.2%,骨愈合率...
- 关键词:
- 关键词:保留终板
- 脱细胞脊髓支架的成分分析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脱细胞脊髓支架的制备方法并分析其可能含有的有效成分。方法采用冻融+化学萃取方法制备脱细胞脊髓支架,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其结构特征;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脱细胞支架的主要成分。结果正常的大鼠脊髓组织经脱细胞处理后,清除了所有的细胞成分及髓鞘和轴突,扫描电镜显示保存了细胞外基质成分构成了三维支架结构。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存留的支架结构中含有层黏连蛋白(laminin,LN)、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Ⅳ型胶原等诱导和促进神经再生、促进细胞黏附和增殖的重要成分。结论脱细胞异体脊髓具有三维支架结构,含有诱导和促进神经再生的相关蛋白,有利于受损神经的再生及移植细胞的存活和增殖。
- 郭树章任先军蒋涛吴波
- 关键词:组织工程支架
- 脊髓损伤后轴突再髓鞘化的研究进展
- <正>前言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ies,SCI) 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造成神经传导功能障碍,运动、感觉丧失。至今临床尚无有效办法治疗脊髓损伤,恢复脊髓神经功能。目前,研究集中在如何减轻脊髓继发...
- 吴波任先军郭树章
- 文献传递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经蛛网膜下腔注入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tetrahexosylgangliosides,GM-1)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微球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9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微球治疗组(A组)、普通GM-1制剂治疗组(B组)和损伤对照组(C组)各30只,正常对照组(D组)4只。A、B、C组大鼠采用Nystrom法制备T10脊髓压迫损伤模型,伤后即刻开始给药,A组大鼠经蛛网膜下腔一次性注入20μlGM-1PLGA微球悬液(含GM-150μg),B组大鼠伤后至处死前每24h一次经尾静脉注入GM-1普通制剂30mg/kg,C组大鼠经蛛网膜下腔一次性注入20μl生理盐水,D组大鼠不手术、不给药。A、B、C组大鼠于术后1、3、7、14d进行脊髓运动功能(BBB)评分,术后1、7、14d检测运动诱发电位,术后8h、1d、3d、7d、14d检测大鼠脑脊液中GM-1含量;术后8h、1d、3d、7d、14d处死动物(n=6),取T10节段脊髓并切片,用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学变化,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SCI后14d时损伤脊髓组织中NF200表达情况。D组上述各指标的检测不分时间点,只进行1次。结果:各时间点A、B、C组大鼠BBB评分均显著低于D组(P<0.01),术后3d、7d、14d时A、B组显著高于C组(P<0.01),各时间点A组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时间点A、B、C组大鼠运动诱发电位N1波潜伏期较D组明显延长、波幅明显降低(均P<0.01),但术后1d和7d时A、B组N1波潜伏期明显较C组短(P<0.01),术后7d和14d时A、B组N1波波幅明显较C组高(P<0.01),各时间点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时间点A、B组大鼠脑脊液内GM-1含量均显著高于C组和D组(均P<0.01),术后8h、1d、3d时A组明显高于B组(P<0.01或0.05),术后7、14d时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C组和D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HE染色,D组正常,术后各时间点A、B组大鼠脊髓损伤区组织形态优于C组,而A组与B组大鼠脊髓�
- 蒋涛任先军欧阳忠郭树章
- 关键词:脊髓损伤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微球
- 骨折髋支撑关节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有限元力学分析(英文)被引量:11
- 2010年
- 背景:股骨颈骨折除关节置换以外,其他治疗方法均存在股骨颈骨折愈合缓慢,预后差,并发症多,长时间不能负重的问题。课题组研制的骨折髋支撑关节是一种新型、非限制型髋关节支撑器,集骨折固定与关节支撑于一体,攻关年轻人股骨颈骨折并发症防治难题。目的:分析骨折髋支撑关节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力学效应。方法:采用AutoCAD导入方式建立3组2D有限元模型,即正常髋关节、股骨颈骨折2钉固定、2钉固定+骨折髋支撑关节模型。选用ANSYS(PLANE82)划分网格二维4节点单元,等同条件下分别完成计算。结果与结论:正常髋关节组、股骨颈骨折2钉固定组的股骨头承重区应力峰值为1.029,1.63MPa,2钉固定+骨折髋支撑关节组仅为0.1-0.4MPa。股骨颈骨折2钉固定组的骨折固定螺丝钉应力峰值为37.186MPa,2钉固定+骨折髋支撑关节组仅为7.474MPa。结果提示,在多钉固定基础上安装骨折髋支撑关节,可保护股骨颈和股骨头修复愈合,为年轻人股骨颈骨折治疗展现了良好的前景。
- 史振满史疆王鑫郭树章吴跃彭江
- 关键词:骨股颈骨折有限元分析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缓释微球保护大鼠脊髓继发性损伤的实验研究
- 目的探讨经蛛网膜下腔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缓释微球保护大鼠脊髓继发性损伤的增强效应及其机制。方法 188只成年 SD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模型组60只、普通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组60只和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
- 蒋涛任先军欧阳忠郭树章
- 关键词: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缓释微球脊髓损伤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