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洛宁
- 作品数:13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美洛昔康在老年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美洛昔康在老年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28例,进行电脑随机性分组,两组均进行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给予美洛昔康治疗,对照组作为空白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分组治疗后,观察组效果优32例,效果良22例,效果中7例,效果差3例,效果优良率为84.37%;对照组效果优11例,效果良33例,效果中2例,效果差18例,效果优良率为68.7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美洛昔康在治疗老年慢性前列腺炎上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郭洛宁
- 关键词:美洛昔康
- 老年痴呆患者住院治疗对家属心理负担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老年痴呆患者住院治疗对家属心理健康状况与照料负担的影响,探讨住院模式与减轻家属负担的方法。方法采用自编"住院顾虑量表"、家庭会谈量表和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87名老年痴呆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痴呆患者住院3个月后家属躯体化、强迫、人际、抑郁、焦虑因子分值有显著改善(P<0.05);家属的日常生活、娱乐活动、家庭关系、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主观负担均显著改善(P<0.05),而经济负担并无显著增加(P>0.05);影响家属选择住院模式的主要原因排序依次为:"社会及家人舆论压力","担心经济负担加重","感情不能接受","看望和照顾不方便","担心医院对老人照顾不周"。结论老年痴呆患者住院治疗能够有效提高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减轻照料负担。
- 张光毅郭洛宁熊玉芳
- 关键词:老年期痴呆家属心理健康
- 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及人格特征
- 2019年
- 精神分裂症人们常称为精神病,发病原因暂不完全清楚,但个体心理的易感素质和外部社会环境的不良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的作用已被大家所共识。无论是易感素质还是外部不良因素都可能通过内在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不同患者其发病的因素可能以某一方面为主。多见于青壮年,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1]。精神分裂症严重影响着患者及家属的身心健康,且容易反复发作、甚至加重及恶化。由于大家对精神分裂症的认知错误,甚至部分患者否认自己患病,患者及亲属以此为羞等原因,阻碍了患者及时就医。我们应当正确看待精神分裂症,一旦发现及时持续治疗,也可基本控制病情。
- 彭瑾郭洛宁倪霜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心理防御
- 二甲双胍合并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探讨首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合并利培酮对并发代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14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73例和对照组72例,2组均给予利培酮片治疗,研究组加用二甲双胍。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8周后测定患者的体重、腰围、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精神症状,观察依从性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代谢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的体重、腰围、空腹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和治疗8周后BP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3例因体重增加、腹型肥胖要求换药,研究组无患者因出现代谢综合征而拒绝服药。结论:二甲双胍能有效改善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各项代谢指标变化,提高患者依从性,对临床治疗效果无干扰。
- 饶世雄杨余谭伟郭洛宁王慢利翁明辉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精神分裂症二甲双胍利培酮
- 住院和门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对照分析
- 2011年
- 目的比较住院和门诊模式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s disease,A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为选择更好的模式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合并2型糖尿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90例阿尔茨海默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住院治疗42例(住院治疗组),同期门诊治疗48例(门诊治疗组),分别观察住院和门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7、14和28天血糖控制达到治疗目标的满意率,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住院血糖控制满意率(空腹血糖控制于4.4~7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于8~11 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住院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疗效明显优于门诊治疗患者。
- 郭洛宁钟雪梅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糖尿病血糖
- 双相障碍患者糖代谢指标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 2012年
- 选取60例双相障碍患者,同时从门诊随机抽取50例无精神疾病病史的人群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使用相同的检测手段及试剂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血浆C肽、餐后0.5h血糖、餐后0.5h胰岛素、餐后0.5h血浆C肽、餐后1h及2h血糖、餐后1h及2h胰岛素、餐后1h及2h血浆C肽、糖化血红蛋白等糖代谢指标。结果双相障碍患者与对照组相比,餐后2h血糖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不同时间段血糖、胰岛素分泌、C肽分泌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只进行单一的常规性空腹血糖检查,并不能全面反映双相障碍患者的糖代谢功能,易于造成糖调节异常的漏诊,对该类人群的进行必要的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 郭洛宁饶世雄
- 关键词:双相障碍糖代谢胰岛素抵抗
- 老年药源性心律失常50例临床分析
- 2012年
- 目的探讨老年药源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方法对50例发生药源性心律失常的老年住院患者的年龄、发病原因、用药情况、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80岁老年患者易发生药源性心律失常,注射给药及联合用药易引发,最易引起药源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是抗心律失常药、抗感染药物。结论老年患者用药时应综合考虑临床用药指征,合理用药是预防药源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
- 郭洛宁
- 关键词:药源性心律失常老年人
- 急性脑梗死抑郁症发生相关因素与预防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抑郁症发生相关因素与预防。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抑郁症患者,将其作为研究组,选取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即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给予研究组患者,应用丁螺环酮合并氟西汀治疗,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临床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定,分析急性脑梗死抑郁症发生相关因素,并分析其预防措施。结果两组中,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发现心理社会危险因素,会导致抑郁、焦虑,使患者血清IL-6、TNF-α浓度升高,形成抑郁症,研究组经心理干预及药物治疗后,患者抑郁症状得到改善,治疗前后对比临床疗效显著(P〈0.05)。结论在临床中,急性脑梗死抑郁症发生与患者神经功能缺失、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体验较多负性事件、社会支持低下有关,对患者采取药物治疗及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抑郁症状,预防抑郁症形成。
- 郑容郭洛宁王芬
- 关键词:抑郁症急性脑梗死
- 分析中西医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及对HPA轴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中西医治疗老年抑郁症对患者临床效果及HPA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加用逍遥散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抑郁与焦虑评分、HPA轴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抑郁与焦虑评分、HPA轴功能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ACTH、皮质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逍遥散联合帕罗西汀可提高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减少焦虑、抑郁情绪产生,调节HPA轴功能,安全可靠,具有积极推广意义。
- 倪霜郭洛宁
- 关键词:老年抑郁症逍遥散帕罗西汀HPA轴
- 浅谈如何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障碍
- 2020年
- 精神分裂症严重影响着患者及家属的身心健康,且容易反复发作、甚至加重及恶化。因此需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由于大家对精神分裂症的认知不足,甚至部分患者否认自己患病,患者及亲属认为得此病很羞耻等原因,阻碍了患者及时就医。我们应当正确看待精神分裂症,一旦发现及时持续治疗,也可基本控制病情。
- 彭瑾郭洛宁倪霜
- 关键词:记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