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淼

作品数:40 被引量:97H指数:6
供职机构:泰山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4篇文化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2篇染色
  • 11篇染色体
  • 9篇细胞
  • 5篇维生素
  • 5篇淋巴
  • 4篇孕产
  • 4篇维生素E
  • 4篇教学
  • 4篇不良孕产
  • 3篇孕产史
  • 3篇生物学
  • 3篇生育
  • 3篇食管
  • 3篇食管癌
  • 3篇突变
  • 3篇染色体畸变
  • 3篇习惯性流产
  • 3篇淋巴细胞
  • 3篇流产
  • 3篇抗突变

机构

  • 37篇泰山医学院
  • 3篇泰山医学院附...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医科大学...

作者

  • 37篇郭淼
  • 21篇李效良
  • 18篇赵静
  • 17篇宗传龙
  • 14篇刘京昇
  • 12篇齐冰
  • 10篇李永芳
  • 6篇刘景升
  • 6篇杜可明
  • 5篇周白云
  • 4篇赵宝昌
  • 3篇刘京升
  • 3篇李桂信
  • 3篇李新华
  • 2篇常正尧
  • 2篇杜克明
  • 2篇高丽君
  • 2篇魏成芳
  • 2篇刘一志
  • 2篇孟超

传媒

  • 7篇泰山医学院学...
  • 3篇中国优生与遗...
  • 3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遗传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中国高等医学...
  • 2篇中国西部科技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中国肿瘤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男科学杂...
  • 1篇癌变.畸变....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5篇2001
  • 2篇2000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X染色体短臂缺失一例
2009年
患者女,30岁,因闭经、不孕来院咨询。患者身高147cm,后发际低,智力正常,妇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10岁来月经,周期基本正常,16岁左右开始不规律,大约1~2年后闭经。细胞遗传学检查:取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常规培养72h,G显带,计数60个中期分裂相,分析20个,患者核型全部为46,X,del(X)(p11)。见图1。
郭淼尹峰宋宏齐冰赵静
关键词: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遗传学检查妇科检查G显带闭经
大蒜提取液和维生素E对烹饪油烟凝集物的协同抗突变作用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观察大蒜提取物(garlicextract,GE)和维生素E在拮抗烹饪油烟凝集物(condensatesofcookingoilfume,COF)的致突变的作用。 方法 :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物中注入一定剂量的GE或一定剂量的维生素E并一定量的COF ,观察淋巴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sisterchromatidexchanges,SCE)的变化 ,挑选GE(按1:10000稀释)和维生素E(按1:1000稀释)同时注入培养基中(含COF10μl) ,观察二者对COF的协同抗突变作用。 结果 :GE(按1:10000稀释)可显著降低COF处理过的淋巴细胞SCE(P<0.05) ;维生素E(按1:1000稀释)和GE(按1:10000稀释)在降低COF处理过的淋巴细胞SCE方面存在着协同作用(P<0.01)。 结论 :GE和维生素E在拮抗COF的致突变性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协同效应 ;一定量的GE亦有一定的拮抗COF的致突变作用。
宗传龙周白云刘景升李效良郭淼
关键词:大蒜维生素E
Y染色体异染色质区变异对表型和生育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Y染色体异染色质区变异对表型、生育异常影响的遗传效应及在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中应采取的策略。方法对不良孕产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测,并对有Y染色体异染色质区变异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在Y qh+和Y qh-群体中,表型正常的个体频率分别为81.40%和85.60%,表型异常的频率较低,分别为18.60%和14.40%,表型异常主要涉及生殖系统异常和智力低下,Y qh-导致生殖系统异常频率高于Y qh+,但导致智力低下频率低于Y qh+。在对生育影响中,Y qh+个体主要是导致流产,其频率为50.64%,其次是不孕不育,频率为27.81%;Y qh-个体主要导致不孕不育,其频率为46.77%,明显高于Y qh+,致流产频率是41.13%,导致子女异常和死胎的频率较低。结论 Y qh+和Y qh-个体大多表型正常,少数表型异常,其主要表现为生殖系统异常和智力低下,其他异常频率低,临床症状涉及面广。Y qh+和Y qh-对生育的遗传效应主要是导致流产和不孕不育,其次是导致子女异常和死胎。提示对有不良孕产、已生育异常子女和有表型异常的个体应重视对Y qh+和Y qh-的检测和分析,对有变异者建议其配偶妊娠时做产前诊断。
刘京昇赵静郭淼李永芳李效良齐冰宗传龙
关键词:Y染色体表型不良孕产
PBL与LBL教学法在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比较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学生随机分成PBL教学法组和LBL教学法组,比较PBL教学法与LBL教学法在教学效果方面的差异。结果:PBL教学法组学生终考的平均分与LBL教学法组无明显差异,但是PBL教学法组学生应用型题目平均分明显高于LBL教学法组。结论:PBL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重点和难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李永芳唐瑜菁赵静郭淼齐冰
关键词:PBL教学法LBL教学法细胞生物学
丹参可溶性多糖的超声波提取工艺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确定丹参中可溶性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对料液比、提取时间、乙醇浓度等进行了正交实验,对实验中各影响因素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乙醇浓度显著影响可溶性多糖的提取率。其次是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超声波提取最佳工艺为丹参重量和水的比值1:20、提取时间40 min,乙醇浓度90%[4]]
吴从平郭淼王宪泽
关键词:丹参多糖
珊瑚菌抗乳腺癌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珊瑚菌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对乳腺癌细胞的培养,确定细胞的生长曲线和最适检测时间,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含有不同浓度珊瑚菌粗提物的细胞培养液来培养细胞,MTT法检测珊瑚菌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率。结果珊瑚菌的浓度在0.010 3 g/ml到0.072 1 g/ml之间时,随着珊瑚菌浓度的增大,抑制率逐渐增大。当珊瑚菌的浓度在0.082 4 g/ml时,抑制率下降。当珊瑚菌的浓度在0.0721 g/ml时有最大抑制率。结论珊瑚菌的水煎剂对体外培养的乳腺癌细胞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是抗乳腺癌的良好药物。
常正尧吴亚楠李永芳郭淼赵静刘京昇李效良齐冰
关键词:乳腺癌MCF-7MTT法
不同类型染色体畸变与生育的关系被引量:2
2005年
刘京昇李效良郭淼李永芳赵静宗传龙
关键词:染色体畸变生育同类型异常染色体携带者不良孕产史
山东地区MG易感性与HLA-DQB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2001年
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汉人HLA DQB1基因和重症肌无力的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PCR SSP基因分型方法 ,对 5 3例MG患者及 5 0名健康对照组HLA DQB1基因进行分型 ,并对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DQB1各等位基因频率进行比较。结果 DQB1 0 30 3的频率在患者组中明显升高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DQB1 0 30 3参与北方汉人MG的易感性。
李效良杜克明宗传龙刘景升郭淼闫培全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遗传易感性HLA-DQB1基因多态性PCR-SSP基因分型
S100A4和VEGF-C的表达与胃癌淋巴转移的关系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S100A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淋巴转移的关系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100A4和VEGF-C在76例胃癌及24例癌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S100A4和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周正常组织(P<0.01).S100A4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或P<0.05);VEGF-C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或P<0.05).S100A4和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rs=0.334,P=0.003),kappa系数为0.298.结论:S100A4可能参与VEGF-C淋巴管生成通路,在胃癌的淋巴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李效良齐冰李永芳郭淼赵静刘京昇
关键词:胃肿瘤内皮生长因子钙结合蛋白质类淋巴转移
氯化镍对小鼠的毒理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氯化镍的潜在致突变性。方法60只NIH同体重小鼠体重随即分为3个大组,每大组由5个小组构成,每组实验动物为只小鼠,设纯净水试验组为阴性对照组、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P)阳性对照组(剂量为40.0 mg/kg)和NiCl2.6H2O染毒组(剂量分别为5.0、10.0、20.0 mg/kg),分两次腹腔注射染毒,间隔24h,每次按0.1 ml/10 g体重腹腔注射。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外周血细胞微核实验,来研究氯化镍对小鼠的毒理作用。结果该研究下未观察到有明显的诱导小鼠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形成作用,但有明显的染色体畸变和精子致畸形作用。结论氯化镍对哺乳动物遗传物质有潜在的致突变作用。
郭淼尹峰董毅
关键词:氯化镍染色体微核精子小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