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璐
- 作品数:39 被引量:422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潜流型人工湿地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研究被引量:6
- 2005年
- 通过试验,详细研究了两种潜流型人工湿地对各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探讨了人工湿地的净化特性,分析了人工湿地作为新型水处理工艺在废水尤其是电厂废水处理中应用推广的可行性。
- 鄢璐王世和黄娟钟秋爽刘洋
- 关键词:人工湿地潜流水平流垂直流
- 可更换填料人工湿地强化除磷脱氮槽
- 可更换填料人工湿地强化除磷脱氮槽是一种有机污(废)水处理的方法及装置,该槽是通过在常规人工湿地中设置强化除磷脱氮槽,在结构上形成人工湿地进水分布段(1)、人工湿地出水收集段(2)、强化除磷脱氮槽(3)三位一体的人工湿地强...
- 王世和黄娟鄢璐刘洋王峰钟秋爽
- 文献传递
- 运行条件下潜流型人工湿地溶氧状态研究被引量:22
- 2006年
- 对种有多种植物的水平推流式潜流湿地处理污水厂初沉池出水的运行特性和氧分布状况以及人工湿地氧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规律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湿地中氧浓度普遍较低,其空间分布呈现两边低、中间高的规律,垂直方向上沿层下降;其时间变化规律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1天中14:00时氧浓度最高,上午高于下午.5种湿地植物的供氧能力比较结果为芦苇>美人蕉>茶花>富贵竹>空心菜.试验表明,人工湿地氧环境的研究有利于揭示湿地内部的净化机理,提高湿地的净化效率,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
- 鄢璐王世和雒维国黄娟钟秋爽
- 关键词:湿地氧
- 湿法脱硫旋流喷嘴雾化粒径空间分布规律被引量:12
- 2007年
- 应用于湿法脱硫的旋流喷嘴孔径较大,其雾化粒径在空间上存在一定分布规律,不同于其他领域。这个规律的存在直接影响该类喷嘴本体设计和脱硫塔雾化系统设计。试验利用马尔文激光粒径分析仪,对旋流喷嘴雾化粒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为便于分析定义了平均粒径(■)、粒径相对离差(SMDr)和单流量粒径分布平均范围(■)。试验结果表明,大孔径旋流喷嘴的雾化粒径和雾化粒径分布随流量和流出位置的不同均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各流量下,在与来流夹角90°处,粒径相对离差最大,Sauter平均粒径波动较大,粒径分布范围和粒径分布平均范围均最小,这说明该处分散度小,雾化均匀性好;平均粒径与压力呈幂函数关系;单流量粒径分布平均范围与压力呈线性关系。
- 李兆东王世和王小明鄢璐
- 关键词:湿法脱硫旋流喷嘴
- 植物生理生态特性对人工湿地脱氮效果的影响被引量:37
- 2009年
-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植物对脱氮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明确人工湿地植物生理生态特性对脱氮效果的影响,藉此优选高效耐寒的湿地植物,进而提出可行的强化脱氮措施,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详细测定了芦苇、美人蕉等典型湿地植物在不同生长条件下对湿地脱氮效果、溶解氧分布状态的影响,以及植物光合、蒸腾特性对湿地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芦苇、美人蕉湿地脱氮效果最佳;茶花湿地低温条件下运行稳定。植物净光合速率与溶解氧分布、总氮和氨氮去除率显著正相关,而植物蒸腾速率与湿地氨氮去除率显著相关。适当增加植物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人工湿地脱氮效果,但种植过密对提高溶解氧水平和总氮去除率反而不利。植物生长周期对湿地脱氮影响显著,植物收割方式对脱氮效果影响较大,清除植物地上茎叶既不破坏植物根区微环境,可有效防止茎叶腐烂向系统重新释氮。此外,由于湿地前端溶解氧水平急剧下降,故建议适当增加前端植物种植密度。
- 黄娟王世和钟秋爽鄢璐刘洋王峰
- 关键词:人工湿地植物脱氮溶解氧
- 人工湿地出水收集器
- 人工湿地出水收集器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的出水收集装置,该收集器包括砾石缓冲区(3-4)、集水槽(3-5)两部分,其中,砾石缓冲区的进水端为本收集器的进水端,在该端设有穿孔布水花墙(3-1),穿孔布水花墙随湿地宽...
- 王世和鄢璐黄娟明劲松
- 文献传递
- 防堵塞人工湿地进水分布器
- 防堵塞人工湿地进水分布器涉及一种人工湿地进水的分离、分布方法与装置,该分布器包括穿孔管(1-1)、防冲击挡板(1-2)、集水沉淀槽(1-3)、格栅(1-4)、砾石区(1-5),多孔布水花墙(1-6);其中,在集水沉淀槽(...
- 王世和黄娟鄢璐明劲松
- 文献传递
- 潜流型人工湿地防堵塞进水分布装置
- 潜流型人工湿地防堵塞进水分布装置涉及一种人工湿地进水的分离、分布方法与装置,该分布器包括穿孔管(1-1)、防冲击挡板(1-2)、集水沉淀槽(1-3)、格栅(1-4)、砾石区(1-5),多孔布水花墙(1-6);其中,在集水...
- 王世和黄娟鄢璐明劲松
- 文献传递
- 两种人工湿地长期运行效果研究被引量:26
- 2006年
- 通过对栽种有芦苇和美人蕉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进行两年多的试验研究,分析人工湿地去除效果随运行时间变化的规律,探讨不同季节和温度对COD、TN和TP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运行条件下,COD、TN和TP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0%、65%和55%以上;从两年多的运行情况来看,COD和TN的去除效果变化不大,TP去除率下降显著。
- 刘洋王世和黄娟鄢璐王峰
- 关键词:人工湿地芦苇美人蕉
- 植物光合特性及其对湿地DO分布、净化效果的影响被引量:38
- 2006年
- 为了研究人工湿地中植物的光合特性及其对湿地系统中溶解氧(DO)分布和污染物净化效果的影响,通过中试试验考察了芦苇、美人蕉、空心菜、富贵竹等几种典型湿地植物的光合作用特性及其与湿地DO分布、污染物去除效果之间的关系,藉此优选湿地植物,改善DO分布,强化脱氮效果.结果表明,植物净光合速率(Pn)对DO分布影响显著,湿地中段DO浓度高于两端,证明了植物对湿地系统存在供氧作用,其中芦苇产氧输氧能力最强,为湿地首选植物;此外,Pn还与湿地TN、NH4+-N去除效果显著相关.因此,可通过优选光合产氧输氧能力强的植物或采用适当增加种植密度等方式加强供氧以强化脱氮效果.
- 黄娟王世和雒维国鄢璐钟秋爽
- 关键词:人工湿地光合作用溶解氧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