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维浚

作品数:78 被引量:697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1篇天文地球
  • 5篇建筑科学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反演
  • 9篇电法
  • 8篇岩体
  • 8篇高密度电法
  • 6篇地质
  • 6篇岩浆
  • 6篇隐伏
  • 6篇值模拟
  • 5篇地电
  • 5篇地震
  • 5篇电阻率
  • 5篇隐伏岩体
  • 5篇数值模拟
  • 5篇大地电磁
  • 5篇大数据
  • 4篇页岩
  • 4篇井间
  • 4篇变质
  • 4篇层析成像
  • 3篇单斜辉石

机构

  • 73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2篇兰州大学
  • 6篇中国科学技术...
  • 6篇新疆工程学院
  • 5篇北京矿产地质...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国土资源部
  • 4篇天津地质矿产...
  • 4篇西北大学
  • 4篇中山大学
  • 3篇昆明理工大学
  • 3篇交通部公路科...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中国石化
  • 3篇中国石油
  • 3篇水电水利规划...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华北水利水电...

作者

  • 78篇金维浚
  • 19篇张旗
  • 19篇尚彦军
  • 15篇张文辉
  • 9篇焦守涛
  • 6篇段心标
  • 6篇符力耘
  • 6篇张衡
  • 5篇王金荣
  • 5篇张艳
  • 5篇陈万峰
  • 4篇石耀霖
  • 4篇李承东
  • 4篇李坤
  • 4篇刘欣雨
  • 3篇肖刚
  • 3篇何登发
  • 3篇刘学龙
  • 3篇袁广祥
  • 3篇林达明

传媒

  • 10篇地球物理学进...
  • 8篇地质科学
  • 6篇工程地质学报
  • 4篇岩石学报
  • 3篇大地构造与成...
  • 3篇地学前缘
  • 2篇现代地质
  • 2篇地震
  • 2篇新疆地质
  • 2篇2014年中...
  • 2篇2015中国...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工程勘察
  • 1篇中国岩溶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中国区域地质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7篇2019
  • 10篇2018
  • 5篇2017
  • 10篇2016
  • 6篇2015
  • 9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5
  • 1篇2004
  • 1篇1999
  • 4篇1998
  • 2篇1997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邻近算法在一维大地电磁反演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总结了大地电磁法(MT)中常用的各种反演算法,并指出其局限性。对邻近算法(NA)加以概述,并将其引入MT反演中。对一维MT合成数据进行反演分析,得到的最大似然模型十分接近理论模型。虽然NA与遗传算法(GA)抗陷入局部极小值的能力大体相等,但NA算法生成的采样点分布密度与误差函数大体一致,因此NA更有利于应用基于积分的参数估值方法。本研究表明,NA收敛速度比GA更快。这说明在一维MT反演中,NA算法比GA算法更具优势。
黄卫航金维浚张文辉
关键词:大地电磁遗传算法反演收敛速度
山脊急拐弯处地下局部含泥带揭露及成因解释——以广东CSNS场地为例
2018年
在广东南部低山丘陵区剥蚀卸荷作用或许会导致地下一定深度地应力弱化和局部破碎泥化带生成,这一猜想在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场地工程地质勘察中得到了证实。电法物探剖面显示出地形上山脊由330°急转为220°向急拐弯处地下局部低阻区、4个钻孔中揭露了完整变粒岩中蚀变长英质变质石英砂岩部位30~40 m深度范围出现局部泥化带。后续施工开挖中也揭露出此现象。数值模拟表明,受剥蚀卸荷影响的山脊近直角拐弯处一定深度范围内应力降低,靠近岩脉与变粒岩接触带岩体质量局部变差,出现破碎带,并控制了地下水局部富集和邻近低洼沟谷中泉水的生成。本研究揭示了山脊突变对地应力和岩体结构的影响,可望为类似条件下地质异常分析提供一定借鉴。
尚彦军魏思宇金维浚林达明杨朋
关键词:变粒岩片麻岩
龙马溪组页岩三维数字岩心有效弹性参数数值模拟及分析
本文采用有限元法对四个数字岩心的弹性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这一方法简便、经济、有效。这一模拟结果对后续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此同时,这种方法也有一些缺点,需要对模拟计算方法进一步改进,以达到减小误差的效果。
张文辉符力耘张艳金维浚
关键词:页岩数字岩心数值模拟有限元法
徐州—宿州弧形双冲—叠瓦扇逆冲断层系统被引量:105
1998年
郯庐断裂西徐州—宿州地区存在着一个向西突出的弧形构造.其东侧后缘为倾向腹地的双冲构造(hinterland dipping duplex),前缘为背驭式的叠瓦扇(piggyback imbricate fan)。东西向的不老河断层和宿北断层将其分为具有不同发育特征的三段。这是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斜冲对接过程中.由于双沟推覆体向NW的反向推力.由东向西间歇式跳跃发展而形成的。该构造后期还被前缘的反向断层、前渊的重力滑动构造和腹地的指状断陷盆地所复杂化。这是不同于Boyer和Elliott简单模式的一种更有普遍意义,也更有代表性的推覆构造。
王桂梁姜波曹代勇邹海金维浚
乌鲁木齐头屯河某建筑地下室底板渗水地质原因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施工期基坑干燥,建设完成后地下室渗水成为影响建筑安全运营的难题,关乎前期地质勘察结果再分析和地质条件再认识等问题。以乌鲁木齐西山北麓头屯河某建筑运行中地下室渗水问题为例,采用工程地质钻探资料再分析、场区高密度电法等技术方法予以剖析。在地形地貌和地层岩性调查基础上,采用物探手段及钻探编录资料分析,可知地层剖面从上至下由含砾粉土、圆砾和粉砂岩、泥灰岩组成,构成表层透水、下部隔水的地质模型。浅表薄层卵石层侧向渗漏作用强而导水,垂向上深部钙质砂岩、粉砂质泥灰岩隔水,是地下室运行期渗水的控制因素。该场区古近纪粉质砂岩及第四纪红粘土作为取土场材料,隔水性能好,为地表湖塘多处发育的重要内因。在绿化浇灌用水及冰雪融化季节、雨季等时段地下室渗水现象增多,说明卵石层侧向补给构成渗水通道。因此,基坑开挖期间,在不渗水隔水层上开挖建筑物基坑时,需注意浅表导水性强的卵石层和微地形对渗流的影响。对重要或永久建筑,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做好浅表防渗水处理,以绝后患。
尚彦军金维浚金维浚曹小红
关键词:地下室渗水高密度电法
Computation of elastic properties of 3D digital cores from the Longmaxi shale被引量:5
2016年
The dependence of elastic moduli of shales on the mineralogy and microstructure of shales is important for the prediction of sweet spots and shale gas production. Based on 3D digital images of the microstructure of Longmaxi black shale samples using X-ray CT, we built detailed 3D digital images of cores with porosity properties and mineral contents. Next, we used finite-element (FE) methods to derive the elastic properties of the samples. The FE method can accurately model the shale mineralogy. Particular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derived elastic properties and their dependence on porosity and kerogen. The elastic moduli generally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porosity and kerogen, and there is a critical porosity (0.75) and kerogen content (ca. ≤3%) over which the elastic moduli decrease rapidly and slowly, respectively. The derived elastic moduli of gas- and oil-saturated digital cores differ little probably because of the low porosity (4.5%) of the Longmaxi black shale. Clearly, the numerical experiments demonstrated the feasibility of combining microstructure images of shale samples with elastic moduli calculations to predict shale properties.
张文辉符力耘张艳金维浚
青藏高原东南部及三江地区新生代构造隆升——来自裂变径迹热史反演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南部及三江地区8个样品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分析、热史反演,对这一地区构造运动及隆升作用进行定量分析。表明青藏高原东南部新生代以来经历两次构造抬升期,在50 Ma和6~5 Ma,其特点是早期为缓慢隆升;晚期为快速抬升期,抬升速率为0.5 mm/a。位于三江地区扬子地块的楚雄盆地构造隆升受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受盆地中部构造和古隆起影响,盆地东西部次级坳陷在120~60 Ma表现为相反垂向运动趋势,盆地表现为50 Ma左右有一次相一致抬升运动趋势。总结本区裂变径迹年龄及长度分布规律,表明北东向构造分界明显,可能是印度地块与冈底斯地块碰撞后在东南无约束边界条件下侧向扩展形成。
金维浚何登发雷振宇孔祥儒
关键词:裂变径迹隆升
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岩中单斜辉石的智能分析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区分不同构造环境中岩浆作用是认识地幔中岩浆形成过程的基本手段。目前较为成熟的是利用全岩去区分判别,而利用造岩矿物去判别构造环境、演绎岩浆演化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运用机器学习的方法,以全球新生代大洋中脊、洋岛以及岛弧构造背景中的镁铁质一超镁铁质岩浆岩中单斜辉石的地球化学数据为研究对象,试图区分这3种不同构造环境的单斜辉石。通过机器学习方法中K-邻近(K—Nearest Neighbor,KNN)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的计算和比较,认为RF是一种有效的地球化学区分方法,它的结果不仅可用来判别构造环境,同时还能够提取特征元素。同时我们发现,在镁铁质一超镁铁质岩浆岩单斜辉石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Rb、La、Ba、Cr、Sr、Yb、V、Ti、Nd、Eu、Gd等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贡献率,而主量元素贡献率较低。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前人的对单斜辉石的构造环境判别图的研究成果,提出几个判别效果较好的判别图解。但是整个研究由于缺少进一步可视化的成果,限制了机器学习方法的推广,这也是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杜雪亮李玉琼金维浚杜君张旗王金荣马蓁
关键词:单斜辉石
大洋中脊、洋岛、岛弧玄武岩中橄榄石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在岩浆结晶演化过程中,橄榄石是最早结晶的矿物之一,其化学成分不仅受到母岩浆成分的控制,而且还受到岩浆的结晶分异、部分熔融程度、温度、压力、岩浆混合作用以及橄榄石与残余岩浆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学术界基本的认识是,橄榄石的成分主要与源区、分离结晶作用以及岩浆演化程度有关,是鉴别玄武岩是否为原始岩浆的重要证据,根据橄榄石的Fo值可以恢复岩浆是富镁还是富铁的。之前的学术界很少认为橄榄石与其形成的构造环境有关。本文在对全球大洋中脊玄武岩(MORB)、洋岛玄武岩(OIB)、岛弧玄武岩(IAB)中橄榄石主量元素特征进行了研究和对比后发现,橄榄石也有判断构造环境的功能,尤其OIB橄榄石在许多元素含量上与MORB和IAB的橄榄石不同,可以通过Ni、P、Mg、Fe、K和Mn等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较好的区分。目前的情况是,OIB与IAB中的橄榄石在某些情况下也能够区分开,但MORB与IAB中的橄榄石很难区分,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全球全体数据研究表明,OIB的橄榄石富Ni是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本文认为,MORB和IAB来源于亏损的上地幔,故其橄榄石的Fo值高;OIB来源于富集的下地幔,可能Fe—Ni地核对OIB橄榄石化学成分有比较明显的影响,故导致OIB的橄榄石贫Fo和富Ni。
李玉琼杜雪亮金维浚杜君张旗王金荣马蓁
关键词:洋中脊玄武岩洋岛玄武岩橄榄石
太古宙TTG能否与埃达克岩对比?——全球数据给出的结果被引量:5
2018年
文中收集了全球太古宙TTG和后太古宙埃达克岩的数据,研究对比表明,太古宙TTG不同于埃达克岩,早先学术界认为太古宙TTG相当于现代的埃达克岩,是一个错误的见解,是一个伪命题。TTG术语最早出现时并没有类似于埃达克岩的见解,后来发现了埃达克岩才引出二者类似的认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见解?推测有两种可能:1)早先的研究均来自抽样的研究,即从典型到一般的推理方法。但是,抽样研究可能没有代表性。2)TTG平均值的误导,TTG的Sr的平均值的确〉400×10-,相当于埃达克岩,但是,通过分析TTG全球数据表明,TTG中的Sr含量变化很大,与埃达克岩没有关系。TTG主要出现在太古宙,后太古宙很少;TTG是太古宙岩石地壳的主体;而埃达克岩主要出现在后太古宙,是火山岩中很少的类型。这表明,TTG和埃达克岩分别处于不同的构造体制。太古宙异常的热,可能还没有板块构造。太古宙的岩浆岩(包括TTG)即使与后太古宙某些岩浆岩具有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可能也不能照搬现代板块构造的解释。
张昌振张旗金维浚刘学龙刘欣雨刘欣雨罗应杨富成杨富成余海军
关键词:TTG埃达克岩大数据太古宙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