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新科

作品数:15 被引量:353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国际合作重点资助项目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MODIS
  • 6篇藏北高原
  • 5篇植被
  • 4篇气候
  • 3篇遥感
  • 3篇遥感监测
  • 3篇遥感监测研究
  • 3篇植被指数
  • 3篇土壤
  • 3篇土壤湿度
  • 3篇气候变化
  • 2篇动态阈值
  • 2篇玉米
  • 2篇植被物候
  • 2篇时空变化分析
  • 2篇阈值
  • 2篇物候
  • 2篇草地
  • 1篇地表覆盖
  • 1篇地理信息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1篇中国农业科学...
  • 9篇香港中文大学
  • 3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5篇钟新科
  • 12篇宋春桥
  • 11篇游松财
  • 9篇柯灵红
  • 8篇刘高焕
  • 3篇刘洛
  • 2篇张春亢
  • 2篇徐新良
  • 1篇沙晋明
  • 1篇赵学胜
  • 1篇傅新
  • 1篇沈振西

传媒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草业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草地学报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地理空间信息

年份

  • 1篇2015
  • 8篇2012
  • 6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藏北高原地表覆盖时空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4
2011年
利用2001—2008年逐年的MODIS地表覆盖类型产品,根据藏北高原地表覆被特征对原始数据进行合并处理,得到每年藏北高原地表覆盖类型图;运用分类统计、动态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分析藏北高原地表覆盖类型的变化,并结合研究区内气象台站观测数据分析地表覆盖类型转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由于气候变暖速率的加快,研究区冰川雪被消融加速,冰川面积迅速萎缩,融化的雪水汇集到高原湖盆,使湖面水位上升,湖泊面积增加,部分被淹没的草地形成湿地;植被覆盖状况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变好或退化趋势,2001—2004年为气候暖湿化阶段,荒漠裸地减少、稀疏草地和草地覆盖面积增加,2006—2007年为气候暖干化阶段,荒漠面积增加、稀疏草地面积减小;2001—2008年,藏北高原景观破碎度减小,地表覆盖异质性降低,且各类型所占比例的差异有所加大.
宋春桥游松财柯灵红刘高焕钟新科
关键词:地表覆盖藏北高原气候变化MODIS
基于气候适宜度评价的湖南春玉米优播期分析被引量:17
2012年
构建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的春玉米适宜度模型,在1981-2010年日气象数据基础上,模拟得出1km格网的研究区春玉米优播期空间分布图。模拟结果表明,大部分地区优播期与初始播期一致,湘南在2月下旬,湘中和湘北大部分地区在3月上旬,比实际播期要早,全区优播期随高程增加而推迟的趋势明显。根据优播期与初播期的关系,研究区可分为三大区:(1)优播期比初播期晚7d左右的湘南盆地地区;(2)优播期比初播期晚2~3周的高海拔地区;(3)优播期与初播期一致的其它地区。优播期的选择需考虑避开成熟期高温和夏秋旱这两个影响因子,由于它们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应具体分析以获得最适宜的春玉米生长条件。
钟新科刘洛宋春桥游松财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基于TVDI的藏北地区土壤湿度空间格局被引量:39
2011年
利用2010年DOY 209期的Terra/MODIS 16 d合成的植被指数(EVI)产品数据MOD13 A2和8 d天合成的地表温度(LST)产品数据MOD11 A2,构建LST-EVI特征空间,从而得到了条件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反映的藏北土壤湿度空间分布图。结合野外同步土壤表层水含量测试数据,二者表现出较好的相关程度,并通过0.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对藏北地区土壤湿度的空间格局和分异规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藏北全区TVDI值呈正态分布,东部地区偏湿,中部地区多数为正常湿度,而西部TVDI直方图分布形状与全区相似,但偏旱;②藏北地区不同气候区划内土壤湿度分异较大,那曲高山谷地亚寒带半湿润区土壤湿度最高,其空间变异也最强烈,青南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区土壤干旱最严重;③研究区内土壤湿度空间分布受海拔影响较为明显,在海拔4500 m以下的地区土壤湿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此后,土壤湿度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
宋春桥游松财刘高焕柯灵红钟新科
关键词:土壤湿度MODIS
藏北高原土壤湿度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使用2009年DOY(Day of Year)145~288时段与2001~2010年夏季(DOY 161~240时段)的Terra/MODIS16 d合成的植被指数产品数据MOD13 A2和8 d合成的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TLS)产品数据MOD11 A2,构建TLS~IEV(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IEV)特征空间,从而得到了条件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ought Index,ITVD)反映的藏北土壤湿度空间分布。对藏北高原2009年植被生长季内土壤湿度的季节性变化及2001~2010年夏季土壤湿度的年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论表明:随着植被盖度的增大,干、湿边斜率逐渐变小,植被对环境温度的变化具有缓冲效应;藏北高原土壤湿度的季节性变化明显,主要受温度、降水、植被覆盖和冻土过程等季节性变化的影响;近10年研究区内土壤湿度有轻微的旱化趋势,但不同气候区内的年际变化表现不一致;气温表现不同程度的显著升温趋势,部分站点的降水有不显著减少趋势,其它站点降水表现为年际波动,而区域统计的ITVD值年际波动与站点气温的变化大体一致。
傅新宋春桥钟新科
关键词:土壤湿度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藏北高原
基于MODIS植被指数的藏北高原植被物候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19
2011年
基于非对称高斯拟合算法重建了2001—2010年的MODIS EVI时间序列影像,利用动态阈值法提取2001—2010年各年藏北高原植被覆盖的关键物候参数(生长季峰值、返青期、枯黄期及生长季长度),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藏北高原植被覆盖的物候参数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植被生长季EVImax、物候返青期及生长季长度均表现出从东南到西北过渡的水平地带性与东南高山峡谷区的垂直地带性相结合的空间格局;对于不同地表覆盖类型,EVImax、返青期、生长季长度均呈现农林混合区>林灌区>草甸>草原>荒漠草原的特征,枯黄期除农林混合区较迟外,其他4种地表覆盖类型时间接近;对于不同气候区划,植被生长季EVImax、返青期、生长季长度表现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的递变规律;研究区内植被物候受地形影响较大,随着海拔的升高,植被生长季EVImax降低、物候返青期推迟、生长季长度减小。
游松财宋春桥柯灵红刘高焕钟新科
关键词:物候藏北高原动态阈值植被指数
藏北高原典型植被样区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38
2012年
植被物候作为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反馈的重要指示,已成为区域或全球生态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基于非对称高斯拟合方法重建了2001—2010年MODIS EVI时间序列影像,利用动态阈值法提取藏北高原植被覆盖2001—2010年每年关键物候参数。选取研究区内东部高寒灌丛草甸、中部高寒草甸及西部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4种典型植被类型,并结合附近的4个气象台站气候资料,分析典型植被物候在近10a对关键气候因子的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4种不同典型植被的物候特征(EVImax降低、返青期延后和生长季长度缩短)均表现出高寒灌丛草甸→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的过渡;(2)藏北高原近10a的年平均气温及春、夏、冬三个季度的平均气温均呈显著升高的趋势,升温幅度在0.8—3.9℃/10a,降水减少趋势不显著,在这种水热条件下典型植被均表现出返青提前(7.2—15.5d/10a)、生长季延长(8.4—19.2d/10a)的趋势,而枯黄出现时间为年际间自然波动;(3)高寒灌丛草甸EVImax主要受春季降水量和气温影响,且降水的影响程度大于气温;对高寒草甸植被而言,春、夏季的气温和降水均有较大的影响;而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草原主要受夏季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影响;(4)高寒灌丛草甸的返青时间主要受前一年秋季降水量的影响,相关系数达-0.579;而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草原主要受春季平均气温影响,高寒荒漠草原的特征最为明显(r=-0.559)。
宋春桥游松财柯灵红刘高焕钟新科
关键词:物候变化藏北高原气候变化返青期
基于三角形驱动的机载LiDAR数据栅格化算法
2015年
针对基于TIN的机载LiDAR点云数据插值为GRID过程中,大量TIN数据I/O操作导致的栅格化效率下降问题,提出了基于三角形驱动的点云栅格化流式算法:以基于直线正负区判别原理的TIN向GRID转换新算法为基础,通过遍历三角形模拟流计算实现三角形生成、三角形插值为GRID以及内存释放,有效避免了TIN数据的I/O操作,并可以提高内存利用率。试验表明:流式算法显著提高了点云栅格化效率,为海量点云的栅格化及并行计算提供了一种算法支撑。
张春亢赵学胜钟新科
关键词:栅格化I/O操作流计算
基于TIMESAT的3种时序NDVI拟合方法比较研究——以藏北草地为例被引量:69
2011年
以藏北地区2007-2009年MODIS 16 d合成的NDVI时间序列为例,介绍了基于TI MESAT2.3软件的3种主要拟合算法——非对称高斯函数(AG)拟合、双Logistic曲线(D-L)拟合和Savitzky-Golay(S-G)滤波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流程;重点从拟合重建NDVI时间序列对原始ND-VI值上包络线的拟合效果及保持原始高质量NDVI点值真实值的程度两个方面,分析比较3种算法的特点。结果表明:①3种拟合算法均能不同程度提高整个区域的NDVI平均值,AG与D-L拟合法处理后的NDVI时间序列与原始NDVI曲线的整体特征较S-G滤波方法更加吻合;②AG与D-L拟合重建的NDVI时间曲线在生长季峰期高于上包络线,S-G滤波法处理结果低于上包络线,3种方法中AG拟合结果与上包络线最为接近;③在保持原始高质量NDVI值真实性方面,AG与D-L拟合法处理结果相似,除生长季曲线的峰期外,均优于Savitzky-Golay滤波法。该研究结论为基于NDVI时间序列进行陆地系统生态环境各方面研究中数据去噪预处理的方法选择提供参考。
宋春桥柯灵红游松财刘高焕钟新科
关键词:MODISNDVI噪声去除时间序列数据
那曲地区草地植被时空格局与变化及其人文因素影响研究被引量:30
2012年
那曲草地作为西藏自治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草地植被年际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交互影响的结果。为了解决当地复杂的资源环境问题,需要深刻认清各种人文因素对草地影响的程度和机制。本研究利用2000-2009年的MODIS NDVI时间序列影像及相关统计资料,对那曲草地植被的空间和年际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式系统分析各个人文因素与草地植被格局和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那曲地区不同区域植被在2000-2009年表现出不同的年际变化趋势,在高大山脉高海拔的稀疏植被或冰雪覆盖周边区域,由于全球变暖且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而出现植被变好的状况,在人类活动强度较大的纯牧业县(那曲县、聂荣县和安多县)草地植被退化情况较为严重;2)分析那曲地区植被空间格局、年际变化分布图与道路网、居民点分布密度图在空间上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这也表明该研究区人类活动将直接影响目前良好的地表覆盖区域植被正常生长和繁育;3)以中心城镇那曲镇和109国道为代表,利用缓冲区分析方法研究发现距离人类活动越近的地区植被退化越严重,而统计资料显示那曲地区的人口、放牧强度、道路工程建设份额等指标都呈直线上升,将对草地植被生长构成严重的威胁,从而进一步影响那曲地区草地的理论承载力和经济可持续发展;4)此外,调查发现旅游和放牧的车辆碾压、矿产开采、采挖草药、安居工程建设、鼠患等因素对那曲草地都有一定程度的破坏。
宋春桥游松财刘高焕柯灵红钟新科
关键词:草地归一化植被指数人文因素MODIS
1981年至2010年中国东北地区春玉米气候潜力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在1981年-2010年中国东北地区108个农业气象站逐年气象数据基础上,本文通过运用AEZ模型模拟其春玉米光温潜力、气候潜力变化过程,分析了其春玉米气候潜力年际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中以1年为单位的模拟实验减少了玉米气候潜力变化分析的不确定性,而全区尺度的模拟从宏观角度揭示了玉米气候潜力变化空间格局。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春玉米气候潜力年际变化大,标准差为3.05t/hm2,大兴安岭南部和东北平原西部为全区高值区。气候潜力年际变化大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水分条件,其次是光照和热量。近30年东北地区春玉米气候潜力明显减少且减少趋势空间差异明显,呼伦贝尔高原-大兴安岭南部-吉林西部一带减少最快。气候潜力主要因降水量减少而下降,升温的作用较小。该研究结果可为东北地区玉米种植宏观决策提供支持。
钟新科刘洛宋春桥徐新良游松财
关键词:春玉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