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敏

作品数:25 被引量:197H指数:7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成像
  • 13篇磁共振
  • 11篇肿瘤
  • 9篇乳腺
  • 9篇腺癌
  • 9篇磁共振成像
  • 7篇乳腺癌
  • 6篇腺肿瘤
  • 6篇淋巴
  • 4篇乳腺肿
  • 4篇乳腺肿瘤
  • 4篇灌注
  • 4篇灌注成像
  • 4篇X线
  • 4篇X线计算
  • 4篇X线计算机
  • 3篇胰腺
  • 3篇造影
  • 3篇直肠
  • 3篇肾上腺

机构

  • 24篇复旦大学附属...
  • 2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24篇钱敏
  • 18篇彭卫军
  • 13篇毛健
  • 10篇唐峰
  • 8篇顾雅佳
  • 5篇沈茜刚
  • 4篇刘晓航
  • 4篇周良平
  • 4篇谭红娜
  • 3篇杨文涛
  • 3篇胡晓欣
  • 3篇吴斌
  • 3篇王升平
  • 3篇吴坚
  • 3篇张帅
  • 3篇陈雷
  • 3篇冯晓源
  • 3篇王朝夫
  • 3篇周正荣
  • 3篇肖勤

传媒

  • 5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肿瘤影像学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当代医学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2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上海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第四届中国肿...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CT淋巴管造影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 初步评价CT淋巴管造影(LG)显示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5例穿刺证实且腋窝触诊为阴性的乳腺癌患者行CT-LG检查.自注射部位指向腋窝方向的引流淋巴管上最先显像的1个或数个淋巴结为SLN,与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结果相对照,数目相等者为符合,多于和少于分别为高估和低估.显像质量根据容积重组后有无淋巴管显像分为Ⅰ和Ⅱ级;并以体质量指数(BMI)≥25时为肥胖.对所得结果行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1)25例患者中,5例有局部切除手术史;BMI<25者20例,≥25者5例.(2)25例患者CT-LG均见SLN显像,其中84.0%(21例)患者图像质量为Ⅰ级,16.0%(4例)为Ⅱ级.肥胖患者CT-LG显像质量较差,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5例患者共显示56枚SLN和45条淋巴管.与SLNB对照,36.0%(9例)患者两种结果符合,而高估和低估者分别为28.0%(7例)和36.0%(9例).造成两种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主要与肥胖因素和局部切除手术有关,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SLNB证实18例(52枚)阴性SLN,7例(15枚)阳性SLN,对应CT-LG共56枚SLN显像,其中阴性43枚,阳性13枚.形状为圆形在阴性和阳性SLN的比例分别为32.6%(14/43)和76.9%(10/1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区出现充盈缺损在阴性和阳性SLN中的比例分别为9.3%(4/43)和23.1%(3/13),但边缘区表现为不规则充盈缺损只在30.8%(4/13)的阳性SLN中出现.3枚(2例)SLN周围伴有多发小淋巴结,组织学显示有癌细胞浸润.结论 CT-LG可有效显示乳腺癌的SLN,但其准确性易受患者肥胖因素及患侧乳房手术的影响.SLN为圆形,边缘出现虫蚀样充盈缺损,以及伴有多发小淋巴结者均可提示痛细胞浸润.
谭红娜杨犇龙王升平彭卫军吴炅顾雅佳吴坚钱敏胡晓欣
关键词:乳腺肿瘤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淋巴造影术
肾上腺神经鞘瘤的诊断及临床特点并文献复习(附8例报告)被引量:4
2016年
背景与目的:肾上腺神经鞘瘤非常少见,多为良性,缺乏特异性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该研究通过对肾上腺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提高对肾上腺神经鞘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肾上腺神经鞘瘤患者的CT和MRI影像特征,其中4例患者仅行CT扫描,3例患者仅行MR扫描,1例患者行CT和MR扫描。并将影像学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例肿瘤位于左侧肾上腺,3例位于右侧肾上腺;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内分泌症状。所有8例肿瘤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分叶状肿块,2例肿瘤见钙化,5例肿瘤伴囊变,2例肿瘤伴出血;7例肿瘤CT或MRI的强化表现为中度不均匀、延迟强化,并可见强化的包膜,4例肿瘤增强可见兔尾征。结论:肾上腺神经鞘瘤的影像及病理有一定的特征性,完整包膜、囊变、兔尾征、钙化及渐进强化等影像征象有助于提高肾上腺神经鞘瘤的诊断准确率。
曹开明王葳朱晓丽王朝夫毛建钱敏
关键词:肾上腺神经鞘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CT-LG显像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初步评价CT引导下腋窝淋巴管造影(CT-LG)显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方法的可行性。方法研究方案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后,选取22例穿刺证实为乳腺恶性肿瘤且腋窝淋巴结触诊阴性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皮下局部注射0.2m...
谭红娜杨犇龙王升平彭卫军吴炅顾雅佳吴坚钱敏胡晓欣胡晓欣
关键词:前哨淋巴结淋巴管乳腺癌
文献传递
CT灌注成像在胰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胰腺肿瘤的CT灌注成像(CTPI)特征,评价CTPI在胰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胰腺肿瘤患者和45例非胰腺疾病患者行CTPI,选择获得良好灌注图像者共76例,其中胰腺肿瘤患者44例和非胰腺病变患者32例。测量ROI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达峰时间(TTP)和表面通透性(PS)的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胰腺癌组织的BF、BV、PS较正常胰腺组织明显减低,TTP较正常胰腺组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组织的BF、BV、PS较正常胰腺组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胰岛细胞瘤的BF、BV较正常胰腺组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PI可反映胰腺肿瘤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对胰腺肿瘤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作用。
陈雷周正荣彭卫军钱敏
关键词:胰腺肿瘤实性假乳头状肿瘤胰岛细胞瘤灌注成像
磁共振弥散成像确定乳腺癌范围研究
目的:探讨利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DC)测定对乳腺癌范围确定的可行性。方法:测定57例59个乳腺癌在b分别取500 s/mm2和1000 s/mm2 时的ADC值,比较各种病理类型乳腺癌的平均ADC...
顾雅佳冯晓源肖勤吴斌彭卫军杨文涛唐峰毛健钱敏邵志敏
关键词:乳腺癌病灶范围磁共振成像弥散成像表观弥散系数
文献传递
数据挖掘技术判定MRI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探讨数据挖掘技术评价MRI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MRI)分析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灶的价值。方法对55例行乳腺MR检查,且MRI增强表现为非肿块样强化病灶的患者,应用决策树和Logistic回归2种分类模型,对55个病灶进行分析。再将资料进行“10-折交叉验证”。结果55个病灶包括28个恶性肿瘤和27个良性病灶。簇状小环样和块状强化多出现在恶性病灶中[分别为12和d个;决策树模型中占8d.2%(16/19),Logistic模型中偏回归系数分别为2.128和1.723]。均匀、丛状、网状和线样导管样强化更易出现在良性病灶中[分别为4、9、1和7个;决策树模型中占72.4%(21/29),Logistic模型中偏回归系数分别为均匀0.357,丛状1.861,网状18.870]。10-折交叉验证评估2种模型Logistic回归的准确度57.0%,敏感度43.3%,特异度71.7%;决策树的准确度69.3%,敏感度66.7%,特异度71.7%。结论基于BI—RADS—MRI的非肿块样强化描述对该类病变作出正确诊断的效能不高,进一步对各种征象作出补充非常必要。
谭红娜苏懿李瑞敏陈瑛王佩华唐峰毛健沈茜刚钱敏顾雅佳
关键词:乳腺肿瘤数据显示磁共振成像
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的CT和MRI特征被引量:22
2009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的CT和MRI特征,以提高对这种罕见病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5例,其中3例同时行MR和CT检查,2例仅行CT检查,观察其CT和MRI表现。结果单侧2例、双侧3例,共8个肿瘤。肿瘤最大径6~15cm,呈圆形2个,椭圆形3个,不规则形3个。行MRI冠状面检查的6个肿瘤中4个呈三角形。与正常肌肉相比,CT平扫2例呈稍低密度,6例呈等密度。MR平扫2例T,WI呈等信号,4例呈稍低信号;T2WI均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轻度强化6个,中度强化2个。肿瘤内部强化均匀者2个,稍不均匀者4个,不均匀者2个。4个肿瘤伴同侧肾脏和血管的累及,其中3个肿瘤最大径〉10cm,表现为肿瘤包绕肾上极、肾门或相邻的血管。结论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多表现为肾上腺区较大的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轻度强化,肿瘤大者易包绕同侧肾脏和相邻血管。
周良平彭卫军丁建辉刘晓航王朝夫沈茜刚钱敏毛健
关键词:淋巴瘤肾上腺磁共振成像
继发性肾上腺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分析继发性肾上腺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继发性肾上腺淋巴瘤21例,男性17例,女性4例;年龄15~78岁,中位年龄53岁。其中6例既有MRI也有CT检查,15例仅有CT检查。观察其CT和MRI表现并与临床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21例均为继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其中B细胞来源19例,T细胞来源2例;12例单侧、9例双侧。肿瘤最大径2cm~13cm,中位数6.5cm。肿瘤最大径≤5cm者12个中8个呈肾上腺肿大并保持其轮廓的表现;肿瘤最大径≥10cm者5个,呈长椭圆形3个,不规则形2个;MRI冠状位检查8个中6个呈三角形。与正常肌肉相比,CT平扫呈稍低密度10个、等密度12个;MR平扫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20例28个有增强扫描,轻度强化24个,中度强化4个。肿瘤内部强化均匀者13个,稍不均匀者13个,不均匀者2个。7例8个伴有同侧肾脏的直接侵犯,其中4侧肿瘤最大径≥10cm,表现为肿瘤包绕肾上极、肾门或相邻的血管。结论继发性肾上腺淋巴瘤多为B细胞来源NHL,常表现为肾上腺区均质或稍不均质的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轻度强化。肿瘤小者多保持肾上腺形态,肿瘤大者易包绕同侧肾脏和相邻血管。
周良平彭卫军丁建辉刘晓航王朝夫毛健沈茜刚钱敏
关键词:淋巴瘤肾上腺肿瘤X线计算机
高分辨率MRI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评估高分辨率MRI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方法:56例经组织学确诊为直肠癌的患者行高分辨率MRI扫描,并进行术前MRI分期。直肠癌分期采用TNM分期。术前MRI分期和术后病理TNM分期比较,计算MRIT分期和N分期的准确性。结果:MRIT分期的准确性为83.9%(47/56):T2期分期的准确性为71.4%(10/14);T3期分期的准确性为86.8%(33/38)。MRI诊断直肠肌层浸透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8%(36/41)、73.3%(11/15)、90.0%(36/40)和68.6%(11/16)。MRIN分期的准确性为67.9%(36/53):N0(52.2%,12/23),N1期(58.8%,10/17),N2期(66.7%,6/9),N3期(75.5%,3/4)。MRI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3.3%(19/30)、52.2%(12/23)、65.5%(19/29)和52.5%(12/23)。结论:高分辨率MRI成像能准确评估直肠癌浸润程度和术前T分期,但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低。MRI能够术前提供准确的分期信息以帮助临床医生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张帅彭卫军蔡三军唐峰毛健钱敏
关键词:肿瘤分期
高分辨率MRI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估高分辨率MRI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方法:一、一般资料:2005年1月至2006年4 月,经肠镜活检确诊为直肠癌的患者56例,男39例, 女17例;平均54岁;均为手术病理证实。检查前患者无需特殊准备。
张帅彭卫军蔡三军唐锋毛健钱敏
关键词:直肠癌术前分期淋巴结转移高分辨率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