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迈平

作品数:73 被引量:212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地质综合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9篇天文地球
  • 37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7篇化石
  • 14篇地层
  • 14篇新元古代
  • 14篇元古代
  • 13篇三叠
  • 13篇白垩纪
  • 11篇恐龙
  • 9篇三叠纪
  • 8篇蛋化石
  • 7篇叠层石
  • 5篇地质
  • 5篇地质公园
  • 5篇世界地质公园
  • 5篇苏皖北部
  • 5篇火山
  • 5篇海相
  • 4篇英文
  • 4篇生物地层
  • 4篇中生代
  • 4篇侏罗世

机构

  • 50篇南京地质矿产...
  • 17篇中国地质调查...
  • 15篇江苏省地质调...
  • 11篇南京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南...
  • 5篇天台县国土资...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东华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香港大学
  • 2篇江苏省地质矿...
  • 1篇哈佛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环境...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宜昌地质矿产...
  • 1篇国土资源
  • 1篇江苏省国土资...
  • 1篇江西省数字国...
  • 1篇江西省地质矿...
  • 1篇江苏省有色金...

作者

  • 72篇钱迈平
  • 17篇邢光福
  • 15篇姜杨
  • 15篇陈荣
  • 13篇余明刚
  • 9篇厉建华
  • 9篇马雪
  • 8篇袁训来
  • 8篇段政
  • 6篇郭佩霞
  • 6篇汪迎平
  • 6篇丁保良
  • 6篇阎永奎
  • 6篇章其华
  • 5篇蒋严根
  • 5篇张元军
  • 4篇张宗言
  • 4篇毕德昌
  • 4篇高天山
  • 3篇蒋仁

传媒

  • 16篇江苏地质
  • 12篇地层学杂志
  • 12篇地质学刊
  • 9篇古生物学报
  • 4篇火山地质与矿...
  • 3篇华东地质
  • 2篇地质论评
  • 2篇资源调查与环...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岩矿测试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第三届全国沉...

年份

  • 2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下扬子区海相三叠纪叠层石及其环境演变被引量:11
1995年
中、下扬子区三叠纪叠层石大多产自中三叠统嘉陵江组白云岩中,仅少数产自下三叠统青龙组灰岩中。这些叠层石可根据各自所处环境分为下列2种类型:1)浅滩相叠层石生物丘;2)潮坪相叠层石生物层。这些叠层石及其围岩常含丰富的石膏晶痕或盐溶角砾,显示了一种干燥炎热气候中一低能水动力环境产物的特征。根据中、下扬子区三叠纪叠层石的形态及发育特点研究,结合有关沉积特征分析,发现该区由早三叠世的陆表海演变为中三叠世早期的潮坪复合体,其较深的部位转变为青盐湖,而较浅的部位则变为藻坪或萨布哈盐坪。这种转变暗示着此期间扬子地块已由主要受热带低气压控制下的赤道附近地区移至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或干燥信风控制的回归线附近地区。
钱迈平
关键词:三叠纪叠层石环境演变
安徽南陵下三叠统青龙组鲎类足迹化石的发现被引量:1
1995年
这是在我国首次发现的鲎类足迹化石,标本采自安徽南陵下三叠统青龙组薄层灰岩。除对它们的形态特征加以描述、分析和比较外,还就其形成环境及保存特点作了初步的探讨。
毕德昌郭佩霞钱迈平
关键词:足迹早三叠世
关于“浙江吉兰泰龙”(“Chilantaisaurus zhejiangensis”)的讨论被引量:1
2020年
“吉兰泰龙”(“Chilantaisaurus”)自1964年首次描述命名以来,长期被认为是异特龙科(Allosauridae)的大型掠食恐龙,包括4个种。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个属被解体。其中,属型种“大水沟吉兰泰龙”(“C.tashuikouensis”)和“西伯利亚吉兰泰龙”(“C.sibiricus”)被归入棘龙类(Spinosauria)或新坚尾龙类(Neotetanurane);“毛儿图吉兰泰龙”(“C.maortuensis”)被归入鲨齿龙类(Carcharodontosaurid),并被重新描述命名为毛儿图侏儒鲨齿龙(Shaochilong maortuensis)。“浙江吉兰泰龙”(“C.zhejiangensis”)是现存唯一的此类恐龙的足部骨骼化石标本,从其尺寸大小推测,这是一种身长约5 m的大中型兽足类恐龙。通过与其他大中型兽足类的同部位骨骼化石进行对比,可见其具备许多兽足类特别是镰刀龙类的共同特征,并非原以为的仅相似于慢龙,也不排除其属于另一种大中型兽足类的可能性。
周翠钱迈平
关键词:白垩纪
华夏陆块区海相地层分布及含油气潜力预测
本文所涉及范围,是指绍兴-郴州断裂南东侧陆域部分,北起杭州湾,南至北部湾,跨浙赣闽粤四省,东临东海和南海,西部大致界线是:绍兴-江山-鹰潭-东乡-宜春-郴州-藤县-北海一线,研究了华夏陆块区海相地层分布及含油气潜力预测,...
包超民邢光福陈荣周宇章钱迈平余明刚
关键词:海相地层含油气
文献传递
下扬子地区三叠纪黄马青组遗迹化石与古环境被引量:3
1996年
报道了长江下游地区中三叠统黄马青组中所产的遗迹化石是一个主要由节肢动物等造成的以水平进食潜穴和垂直的居住构造以及沿层面爬行的足迹组成的,分异度相对较低但丰度相对较高的遗迹化石组合。通过遗迹化石共生组合的分析,结合伴生遗体化石动物群的生态习性以及围岩物理成因沉积构造特征,阐明了黄马青组的遗迹相并对其古环境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还简要地描述了其中11个主要的遗迹化石属种。
毕德昌钱迈平郭佩霞
关键词:遗迹化石古环境
苏皖北部下寒武统对前南华系的超覆被引量:3
2013年
苏皖北部新元古代地层的区域划分对比、时代及其与上覆地层的接触关系长期存在争议,主要有二种意见:其中一种观点是刘老碑组上部以上的新元古界地层均为震旦系,与上覆寒武纪地层之间并无较大沉积间断,为假整合接触;另一种看法是该地区寒武纪地层超覆在新元古界不同层位的岩组之上,二者之间存在较长的沉积间断,并存在规模不等的构造运动。最近笔者对该区寒武系—新元古界各界线剖面进行了详测,在获得大量地层空间分布资料的基础上,证明下寒武统超覆在新元古界不同层位的岩组上,而且生物地层对比也表明其间存在较大的沉积间断,这里的新元古界为更古老的前南华系地层。
厉建华钱迈平姜杨
关键词:岩石地层新元古界下寒武统
苏皖北部晚前寒武纪生物地层学研究
<正>苏皖北部是我国晚前寒武纪地层比较发育的地区之一。一九八一年,我所与江苏省地质局、南京大学地质系联合对苏皖北部及鲁南地区的24条晚前寒武纪地层剖面进行了野外考察,并系统地采集了大量的叠层石、微古植物、后生动物和大型疑...
阎永奎钱迈平
文献传递
火山灰下的记忆──辽西中生代热河化石库的组成和形成被引量:3
1998年
燕山期环太平洋构造活动导致辽西频繁地火山喷发。巨星火山灰一次次覆盖火山周围丛林和湖沼.掩埋了各种生物,形成学术价值极高的化石库(fossillagerstatte),尤其是鸟类和昆虫化石及动物的毛发、羽毛、膜翅及内脏等软组织结构,都或多或少地以精细的碳化膜或印痕保存。特别是近年一系列新发现,如孔子鸟(Confucinsornis)和带毛的秀颌龙(Compsognathus)/中华龙鸟(Sinosauroteryx)等,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轰动。笔者研究了其中一批化石,从古生态和埋藏事件进行探讨认为:(1)该生物群代表分子中鹦鹉嘴龙(Psittacosaurus)、带毛秀颌龙/中华龙鸟及孔子鸟等,很可能是温血动物。(2)频繁的火山喷发不但将巨量的火山灰沉积在广大的湖泊丛林区,加快了其沼泽化的进程,对煤层及油页岩层的形成起了催化作用。
钱迈平詹庚申毕葵森李卉
关键词:热河群化石库古生态火山灰中生代
地球早期生命环境的演化被引量:2
2003年
地质记录告诉我们,在地球约46亿年的整个历史中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劫难,其中在地球生命处于起源和早期演化阶段的前寒武纪,首先是"狂轰滥炸",4.5亿~3.8亿年前由太阳系形成时留下的岩石体———小行星仍不断撞击着地球并烧焦了整个地球;后来的"雪球",2.2亿~1.8亿年及大约6亿年前也许是大气中氧气的增加或 和二氧化碳或 和氨气或 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缩减,使我们的星球进入冰封期。显然,生命挺过了所有的磨难,并以柔克刚的脱颖而出,甚至与环境相互作用共同向高级阶段演化。在至少38亿年前,随着"狂轰滥炸"的停止,原始的生命也许已出现在地球上;到大约5.8亿年前,"雪球"刚结束,新元古代末期的埃迪卡拉大辐射和早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就接接踵而来,似乎早期地球生命大的进步性演化都是由大的劫难诱发的。
钱迈平
关键词:天体撞击
城市垃圾发展现状及其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被引量:24
2000年
通过对城市垃圾发展状况和研究现状的讨论 ,认为垃圾不久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灾害污染源 ,指出了现阶段开展垃圾调查和相关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城市垃圾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大气的污染几方面 ,其直接后果是严重损害城市环境卫生、破坏动植物生长和危害人类生存。为防止垃圾污染、保护生态地质环境 ,提出了治理城市垃圾的有关对策和建议 ,如选择代表性城市进行垃圾调查、登记注册垃圾堆放场所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开展垃圾管理、处理技术和学术监测研究以及制定相关垃圾法规等。
姜月华沈加林王爱华钱迈平
关键词:垃圾垃圾现状生态地质环境垃圾处置城市垃圾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