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慧远

作品数:7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吉首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语言文字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生态论
  • 2篇生态危机
  • 1篇德性
  • 1篇德性伦理
  • 1篇性伦理
  • 1篇语言
  • 1篇语言观
  • 1篇社会建设
  • 1篇试错
  • 1篇追问
  • 1篇文本
  • 1篇现实性
  • 1篇相对主义
  • 1篇伦理
  • 1篇马克思文本
  • 1篇基督
  • 1篇基督教
  • 1篇基督教伦理
  • 1篇工业文明
  • 1篇和谐社会

机构

  • 7篇吉首大学

作者

  • 7篇闫慧远
  • 1篇刘兴章
  • 1篇祝青

传媒

  • 3篇沧桑
  • 1篇唯实
  • 1篇湖南第一师范...
  • 1篇铜仁职业技术...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0
  • 3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人的生存方式变革与和谐社会建设
2012年
人的生存方式是人的发展状况的基本标志,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迁和人的素质能力的变化,人们的生存方式必将随之不断变革或更新。根据当今时代特点和中国国情,建设和谐社会遇到的突出障碍就是生态危机,而导致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对自然的伤害。因此,全面变革人的生存方式,将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闫慧远祝青
关键词:和谐社会建设
论现代实践方式的生态论转型被引量:1
2010年
工业文明以来的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人类实践方式的生态理念和人文精神的缺失,它忽视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忽视了自然资源和自然界承载能力的有限性,以人的尺度弱化或排斥了物的尺度。面对当代人类生存的生态困境,迫切需要遵循马克思的实践观的理论路向,坚持从现实人的生活实际出发,对现代化带来的双重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在扬弃和超越工业文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的目标下,对现代实践方式进行全面的生态论提升。
闫慧远
关键词:生态论
从“试错论”谈生态危机的实践根源被引量:1
2009年
工业文明以来,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深层根源,在于人类在实践活动中用"人的尺度"排斥了"物的尺度",表现为实践方式的反生态性、不合理性与不可持续性。因此,走出生态危机困境必须提升人的生态素质,走生态化实践道路。
闫慧远
关键词:生态危机
德性伦理的失落及其追问
2012年
德性伦理衰落的原因主要包括理论自身原因和社会历史原因。前者包括理论的循环论证和相对主义困境;后者包括基督教伦理的变异,理论的目标群体的狭隘,整体性与个体性的背逆。
闫慧远
关键词:德性伦理相对主义基督教伦理
现代实践方式的生态论提升
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但是,急功近利实践观的负面效应,却造成了全球性的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消极后果。这种消极后果的社会根源,在于人类实践方式的生态理念和人文精神...
闫慧远
关键词:工业文明生态危机
文献传递
马克思存在论视域下的语言观
2009年
随着"感性活动"原则在存在论的根基处造成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哲学革命,马克思把语言也导向生存之维来理解。与传统形而上学对语言的理解不同,在马克思看来,语言乃是现实的、感性的意识;语言作为人对存在本身的一种前概念、前逻辑地领悟和把握的凝结,它表明的是人的本己的存在方式或活动方式;语言是历史的,因为语言根植于感性活动中人的存在的历史展开;说人生存于自己的文化世界中,实际上就是说人生存于语言的世界中;语言之所以是人自己的存在,是因为语言是"感性的自然界"。
闫慧远刘兴章
关键词:存在论语言观
重文本亦或重现实?——马克思文本解读中的一个问题
2009年
由于文本自身和阅读主体等多种因素的差异性,人们对马克思文本的理解充满差异性。只有从现实出发,兼顾文本的历史性和学术性的同时,更注重其现实性,才能与时俱进地继承、丰富、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闫慧远
关键词:马克思文本现实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