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国昌

作品数:7 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颅脑
  • 2篇颅脑损伤
  • 2篇脑损伤
  • 1篇动脉瘤
  • 1篇修补术
  • 1篇依达拉奉
  • 1篇依达拉奉治疗
  • 1篇营养因子
  • 1篇荧光
  • 1篇源性
  • 1篇源性神经营养...
  • 1篇软骨
  • 1篇软骨素
  • 1篇软骨素酶
  • 1篇神经干
  • 1篇神经干细胞
  • 1篇神经营养
  • 1篇神经营养因子
  • 1篇手术
  • 1篇术后

机构

  • 5篇深圳市龙岗中...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5篇周路球
  • 5篇陈国昌
  • 3篇石小峰
  • 3篇纠智松
  • 2篇欧阳锡华
  • 2篇娄明武
  • 2篇马真
  • 1篇刘政委
  • 1篇孔文龙
  • 1篇鲁琳
  • 1篇申云霞
  • 1篇贾军
  • 1篇尹夕龙

传媒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颅脑损伤后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变化和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通过制作大鼠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模型,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促红细胞生成素动态变化的规律及意义,为今后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颅脑损伤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颅脑损伤组,每组60只,检测时点为改良Feeney法颅脑损伤模型制作后5h、12h、24h、3d、5d、7d六个时点,在每个时点处死对照组及颅脑损伤组各10只大鼠进行标本制作。采用RT-PCR检测EPO mRNA量,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阳性细胞数。结果脑损伤组在颅脑损伤后5h开始出现EPO,mRNA及免疫荧光蛋白染色阳性细胞数均在损伤后5d持续升高,在伤后24h至3d达到高峰,5d后出现下降,7d时降至刚损伤后的水平,对照组在各时点mRNA及免疫荧光蛋白染色阳性细胞数均持续表达,无明显的变化趋势。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两组EPO mRNA表达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有差异(F=22.368,P<0.01),两组免疫荧光蛋白染色阳性细胞表达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有差异(F=19.324,P<0.01)。结论大鼠急性颅脑损伤后皮质内EPO可出现短暂性的升高,可能对神经系统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周路球马真石小峰尹夕龙贾军纠智松陈国昌
关键词:颅脑损伤促红细胞生成素免疫荧光
BDNF联合chABC鞘内注射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
2018年
目的探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联合软骨素酶(ch ABC)鞘内注射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感觉功能的影响以及脊髓组织中神经干细胞、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损伤对照组(B组),ch ABC治疗组(C组),BDNF治疗组(D组),联合治疗组(E组),采用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法(CBS)对大鼠术后1周、2周、4周和2个月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脊髓组织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脊髓组织神经干细胞的影响,荧光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变化。结果术前各组大鼠神经功能均正常,术后1~2周,B、C、D、E各组CBS评分降低,但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2个月,C、D、E组CBS评分逐渐降低,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不同时间点Brd U阳性细胞数目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损伤后1周,C、D、E组大鼠脊髓组织Brd U阳性细胞数目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损伤后第2~4周,C、D、E组Brd U阳性细胞数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A组比较,B组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Nestin阳性细胞数目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损伤后2周、4周、2个月,C、D、E组脊髓组织Nestin阳性细胞数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损伤后1周,A组星形胶质细胞比例逐渐降低,神经元细胞比例逐渐升高。B组细胞3种细胞比例均较低,随着时间延长,神经元细胞比例缓慢升高,星形胶质细胞比例缓慢下降。C、D、E组脊髓受损后脊髓受损后4周~2个月,C、D、E组神经元比例逐渐升高,星形胶质细胞逐渐下降,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DNF、ch ABC鞘内注射后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感觉功能恢复具有一�
周路球周路球娄明武欧阳锡华刘政委刘政委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软骨素酶
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后癫痫16例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在去骨板减压术后癫痫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癫痫及脑积水患者16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术,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脑电图情况及神经功能(FIM评分)。结果:去骨瓣减压术后平均(60.2±16.6)d行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术;患者术后重度及中重度异常、中度异常患者例数均少于术前,轻度异常患者例数多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术后13例(81.25%)异常EEG得到改善,3例(18.75%)变化不大;患者术前FIM评分低于术后评分(P<0.05),且14例患者术后FIM评分均高于术前。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后癫痫合并脑积水的患者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可以促进脑电图及神经功能恢复,降低癫痫发生率,改善预后。
陈国昌石小峰欧阳锡华周路球
关键词:癫痫颅骨缺损脑室-腹腔分流术颅骨修补术
轻度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 探讨轻度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 方法 选取自2008年2月至2012年9月在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急诊入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14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A组,n=35),给予常规治疗;轻度低温治疗组(B组,n=36),给予常规治疗加轻度低温(33~34℃)治疗,持续时间2~14d;依达拉奉治疗组(C组,n=36),给予常规治疗加依达拉奉30 mg/次,2次/d,连用14d;轻度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组(D组,n=36),给予常规治疗加轻度低温和依达拉奉联合治疗.记录4组患者入院时、入院后24 h、72 h颅内压(ICP)及检测血糖值.治疗后3个月应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疗效. 结果 入院后24 h、72 h时B组、C组平均ICP、血糖值均明显低于A组,D组均明显低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疗效良好(GOS评分4~5分)率明显优于B组、C组及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应用轻度低温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应用轻度低温或依达拉奉治疗.
周路球马真纠智松孔文龙陈国昌石小峰
关键词:颅脑损伤轻度低温依达拉奉
640层3D-CTA联合3D打印脑动脉瘤成像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术前通过颅内动脉瘤的全仿真模型对手术进行各种干预设计及进行"模拟手术练习",探讨其对提高手术质量的指导作用。方法将60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手术,干预组患者则进行头部3D-CTA扫描,并将获得的影像学数据结合3D打印技术,将动脉瘤和毗邻重要结构打印出来,制造出该动脉瘤的全仿真模型,术前通过该全仿真模型对手术进行干预设计,制定手术方案(包括手术入路、动脉瘤夹的选择、放置的位置及角度、术中注意事项等),并通过该模型进行术前"模拟手术训练"。术中观察动脉瘤3D-CTA所见与手术所见吻合度,术后第1、3天行CT检查,观察患者是否存在与手术相关的脑梗塞或出血;同时完成1次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且在术后3~6个月对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是否存在载瘤动脉狭窄、闭塞或动脉瘤夹闭不全;术后进行3个月到半年的随访,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结果 60例患者术前3D-CTA所见与手术所见基本一致,对照组9例发生近期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0%,干预组2例发生,发生率为6.7%;对照组11例发生远期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6.7%,干预组4例发生,发生率为14.8%;对照组18例疗效良好,良好率69.2%,干预组25例疗效良好,良好率92.6%。干预组在近期及远期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364,P=0.021;χ~2=4.841,P=0.028),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χ~2=4.633,P=0.031)。结论全仿真模型对提高动脉瘤手术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是一种可靠而有效的手段。
周路球周路球娄明武陈国昌纠智松申云霞
关键词:X线计算机3D-CTA3D打印颅内动脉瘤模拟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