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子远

作品数:8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法律
  • 2篇行政
  • 2篇自治
  • 2篇文化
  • 2篇立宪
  • 2篇立宪主义
  • 2篇民主
  • 2篇辨析
  • 1篇代议
  • 1篇代议民主
  • 1篇盗卖
  • 1篇定势
  • 1篇正义
  • 1篇之于
  • 1篇秩序
  • 1篇治国
  • 1篇人民
  • 1篇人民主权
  • 1篇社会利益
  • 1篇思维

机构

  • 8篇武汉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8篇陈子远
  • 3篇陈晓枫
  • 2篇高骁宇
  • 1篇陈胜强

传媒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法学评论
  • 1篇山东行政学院...
  • 1篇学术探索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08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话语分析之于法律文化研究拓新
2013年
中国法律文化研究由勃兴而忽亡,研究结论不能合理解释当代法律文化现象是根本原因,方法论没有革故鼎新是主要症结。文化是一套规则体系,话语是一种权力支配规则。流于"貌阅"而不能深入挖潜的研习定势下,学者们不免惑于统治者编造的中国法律史叙事话语。儒学意识形态下道德决定论为核心的话语体系支配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法的"真理"性认识和价值判断。源于批判语言学的话语分析方法,有助于人们穿越意识形态的遮蔽,解读、诠释或重现文本与话语的文化内涵。
陈子远
关键词:法律文化方法论话语分析
中国传统行政与自治关系辨析被引量:4
2013年
行政与自治的关系问题贯穿社会治理的始终,其实质是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的界分问题。中国传统行政"设官牧民"的统治职能较为凸显,其公共服务职能则被淡化;传统语境中的"自治",多有自行处理或自然安治的统治意义,没有民主选举和自主管理的立宪意义。古代国家行政对地方自治的有限容忍,取决于国家行使对内职能的实际需要。在秦汉以降官僚化统治的"编户齐民"系统内,间或出现的基层自治因素受到严密的行政控制,自治权实际上被行政权侵夺。文化构型中的官本位思想制约了民间自治力量的生长,限定了社会治理以稳定秩序为基本理念。
陈晓枫陈子远高骁宇
关键词:行政自治立宪主义
中国古代基层治理诸说辨析
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关键在基层治理,基层治理的核心是行政与自治的关系问题。对此,易形成"皇权不下县"和"乡村唯自治"的思维定势。两定势一题两表,名实迥异,本质上是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的边界问题。中国古代不存在立宪意义上的基层...
陈晓枫陈子远
关键词:思维定势立宪主义
文献传递
由“程序”而“法治”?——从文化视角浅议“程序正义”
2008年
在程序法制不断完善的当下中国,依然出现了集体性的违反法定程序实施的行政处罚行为,这是否是荣格所说的"集体无意识"?法律程序以其能吸收不满和限制恣意而被视为"法治国"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中国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如果不注意法律程序背后的文化支撑,那么"程序法治"很可能在"中国特色"的名义下违背提倡者们的初衷。
陈子远陈胜强
关键词:法律程序集体无意识程序正义文化
中国立法机关变迁的法文化特质
2013年
中国立法机关的历史变迁经历了无常设立法机关、常设机构和群臣参与、立法权专属于特定机关三个时期。在法律本身是经义或礼仪的附庸那些年代,立法权并不专属,而是控权集团贯彻时势政策的附从机构;中国古代的司法权不独立于行政权,决定了立法产生的法律规范本身并不分立于其他行为规范。清末以降西方民权思想的引入,开始让中国人认识到人民主权理念支配下的立法权才是国家最重要的主权归属;举凡民政、财税、军政等整个社会生活都应由立法来规范,并且这些法律是能够得到充分地贯彻实施的;立法权开始专属于议会机关或类似代表机关。
陈子远高骁宇
关键词:立法机关历史变迁人民主权
中国考绩文化与宪政原理的方枘圆凿被引量:2
2013年
我国现有政绩考核系统难以受到宪政意义的有效监督,主要是受了传统考绩文化的影响。传统考绩的基础功能作用于官员迁升的社会心理,体现了贯彻实施统治集团决策意志的文化功能。政绩考核经由核心权力的内设组织实施科层化的管理,一定意义上消解了宪法的人民主权原则。实现政绩考核由党政权威决策、党政体系贯彻、考核体系保障向权力机关制定、行政系统贯彻、法制体系保障之转变,是使考核体系符合宪政秩序的应有思维。
陈子远陈晓枫
关键词:代议民主宪政秩序
盗卖田产析论
陈子远
关键词:析论
论社会利益的宪法配置
本文紧紧围绕“宪法是多元化社会利益的制度性安排”这一核心命题展开相关论述。文章认为,宪法具有配置社会利益的基础功能。这既是宪法发展史上一以贯之的一条主线,也是社会生活带给我们的有益启示。并非所有的社会利益都应当由宪法来配...
陈子远
关键词:宪法社会利益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